一种快速换辊用搬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720702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5 14: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快速换辊用搬运装置,包括搬运装置主体,与搬运装置主体固定连接的支架,固定连接于搬运装置主体外侧的把手,用于固定搬运装置主体紧固螺栓;所述搬运装置主体为圆弧型,所述把手为“L”型,该快速换辊用搬运装置,有效的解决了使用行车吊运辊环与锥套组合体耗时严重,生产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快速换辊用搬运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线材轧制辅助工具
,具体涉及一种快速换辊用搬运装置。
技术介绍
高速线材轧机的预精轧轧机一般使用平立交替的、以碳化钨(WC)辊环作为轧辊的轧机;采购的原始辊环(毛辊环)一般重量可达63Kg/支,采用人工搬运辊环难度很大,在辊环安装时需要调整锥套(5-7Kg/个)与辊轴的角度,才能紧密接触,因此安装辊环时需要定位,难度更大。辊环在安装时首先与锥套进行组合,只能通过行车(天车)将组合体吊运和定位到辊轴上,需要行车以及行车工、指挥员、两个操作工协调配合,才能将组合体定位到轧机上,使用行车(天车)吊运辊环需要人员多,更换耗时严重,生产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快速换辊用搬运装置,以解决使用行车吊运辊环与锥套组合体耗时严重,生产效率低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快速换辊用搬运装置,包括搬运装置主体,与搬运装置主体固定连接的支架,固定连接于搬运装置主体外侧的把手,用于固定搬运装置主体紧固螺栓。所述搬运装置主体为圆弧型,所述把手为“L”型,所述把手包括第一把手,第二把手。所述第一把手固定连接于搬运装置主体左侧,所述第二把手固定连接于搬运装置主体右侧。所述搬运装置主体底部垂直焊接有支架,所述支架为“U”型。所述搬运装置主体与支架连接处与搬运装置主体的圆心形成的角度为α角,所述α角为60°。所述紧固螺栓包括第一螺栓,第二螺栓,第三螺栓,所述紧固螺栓底部套接有橡胶垫片,所述橡胶垫片可防止紧固螺栓刮伤所需搬运的辊环。所述搬运装置主体开设有3个钻孔,所述3个钻孔与紧固螺栓相匹配。所述紧固螺栓通过钻孔可固定于搬运装置主体内,所述搬运装置主体的圆心与第一螺栓,第二螺栓形成的角度为β角,所述搬运装置主体的圆心与第一螺栓,第三螺栓形成的角度为β角,所述β角为120°。优选的,所述把手上设置有气泡水平仪,所述气泡水平仪包括固定于第一把手上的第一水平仪,固定于第二把手上的第二水平仪。优选的,所述支架包括与搬运装置主体左端点固定连接的第一固定杆,与搬运装置主体右端点固定连接的第二固定杆,套接于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固定杆内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与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固定杆活动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杆与连接杆左侧通过第一调节螺丝固定,所述第二固定杆与连接杆右侧通过第二调节螺丝固定,所述第一固定杆左侧,连接杆左侧均开设有与第一调节螺丝相配套的螺丝孔,所述第二固定杆右侧,连接杆右侧均开设有与第二调节螺丝相配套的螺丝孔,所述螺丝孔有若干个。优选的,所述搬运装置主体可采用扁钢或者带钢。优选的,所述把手可采用φ8.0mm-φ12.0mm的无缝钢管。所述紧固螺栓可采用φ10mm或者φ12mm的8.8级-12.9级内六角螺栓。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快速换辊用搬运装置重量轻,体积小,存储要求低,存放方便,制作成本低,安装方便;使用时只需2个操作人员将组合体进行搬运、安装、定位,节省了行车起降、指挥等环节,彻底消除因使用行车导致的设备损伤以及安全事故,同时降低辊轴表面差、与锥套内表面配合差导致的辊环打滑隐患,“U”型支架可调节,除了在安装调节角度时使手不接触辊环、轧机等,还可以在搬运过程中起防护作用,防止辊环掉落伤及人员。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主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俯视图。图中:1-搬运装置主体,2-把手,21-第一把手,22-第二把手,3-支架,31-第一固定杆,32-第二固定杆,33-连接杆,34-第一调节螺丝,35-第二调节螺丝,4-紧固螺栓,41-第一螺栓,42-第二螺栓,43-第三螺栓,44-橡胶垫片,5-气泡水平仪,51-第一水平仪,52-第二水平仪。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图1-3中所示的快速换辊用搬运装置,包括搬运装置主体1,与搬运装置主体1固定连接的支架3,固定连接于搬运装置主体1外侧的把手2,用于固定搬运装置主体1紧固螺栓4。如图1中所示,所述搬运装置主体1为圆弧型,所述搬运装置主体1采用扁钢或者带钢。所述搬运装置主体1直径大于所需搬运的辊环直径约40mm,所述搬运装置主体1的厚度约为所需搬运的辊环厚度的1/3-1/2。所述把手2为“L”型,所述把手2包括第一把手21,第二把手22。所述第一把手21固定连接于搬运装置主体1左侧,所述第二把手22固定连接于搬运装置主体1右侧。所述把手2可采用φ8.0mm-φ12.0mm的无缝钢管。如图2中所示,所述搬运装置主体1底部垂直焊接有支架3,所述支架3为“U”型。所述搬运装置主体1与支架3连接处与搬运装置主体1的圆心形成的角度为α角,所述α角为60°。如图3中所示,所述支架3包括与搬运装置主体1左端点固定连接的第一固定杆31,与搬运装置主体1右端点固定连接的第二固定杆32,套接于第一固定杆31和第二固定杆32内的连接杆33,所述连接杆33与第一固定杆31和第二固定杆32活动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杆31与连接杆33左侧通过第一调节螺丝34固定,所述第二固定杆32与连接杆33右侧通过第二调节螺丝35固定,所述第一固定杆31左侧,连接杆33左侧均开设有与第一调节螺丝34相配套的螺丝孔,所述第二固定杆32右侧,连接杆33右侧均开设有与第二调节螺丝35相配套的螺丝孔,所述螺丝孔有若干个,通过第一调节螺丝34,第二调节螺丝35与螺丝孔,可改变支架3的尺寸。所述紧固螺栓4包括第一螺栓41,第二螺栓42,第三螺栓43,所述紧固螺栓4底部套接有橡胶垫片44,所述橡胶垫片44可防止紧固螺栓4刮伤所需搬运的辊环。所述紧固螺栓4可采用φ10mm或者φ12mm的8.8级-12.9级内六角螺栓。如图2中所示,所述搬运装置主体1开设有3个钻孔,所述3个钻孔与紧固螺栓4相匹配。所述紧固螺栓4通过钻孔可固定于搬运装置主体1内,所述搬运装置主体1的圆心与第一螺栓41,第二螺栓42形成的角度为β角,所述搬运装置主体1的圆心与第一螺栓41,第三螺栓43形成的角度为β角,所述β角为120°。如图1中所示,所述把手2上设置有气泡水平仪5,所述气泡水平仪5包括固定于第一把手21上的第一水平仪51,固定于第二把手22上的第二水平仪52。所述气泡水平仪5可以辅助辊环安装时定位。工作原理:因搬运装置主体1直径大于所需搬运的辊环直径,搬运时先将搬运装置主体1套入所需搬运的辊环内,通过紧固螺栓4将搬运装置主体1与所需搬运的辊环紧密贴合,2名操作人员通过把手2将所需搬运的辊环抬起,并搬运;安装时通过把手2上的气泡水平仪5可知道当前辊环水平情况,通过支架3进行旋转或者其它作业,轻微调整辊环角度,方便定位。最后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快速换辊用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搬运装置主体(1),与搬运装置主体(1)固定连接的支架(3),固定连接于搬运装置主体(1)外侧的把手(2),用于固定搬运装置主体(1)紧固螺栓(4);/n所述搬运装置主体(1)为圆弧型,所述把手(2)为“L”型,所述把手(2)包括第一把手(21),第二把手(22);所述第一把手(21)固定连接于搬运装置主体(1)左侧,所述第二把手(22)固定连接于搬运装置主体(1)右侧;所述搬运装置主体(1)底部垂直焊接有支架(3),所述支架(3)为“U”型;/n所述紧固螺栓(4)包括第一螺栓(41),第二螺栓(42),第三螺栓(43),所述紧固螺栓(4)底部套接有橡胶垫片(44);/n所述搬运装置主体(1)开设有3个钻孔,所述3个钻孔与紧固螺栓(4)相匹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快速换辊用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搬运装置主体(1),与搬运装置主体(1)固定连接的支架(3),固定连接于搬运装置主体(1)外侧的把手(2),用于固定搬运装置主体(1)紧固螺栓(4);
所述搬运装置主体(1)为圆弧型,所述把手(2)为“L”型,所述把手(2)包括第一把手(21),第二把手(22);所述第一把手(21)固定连接于搬运装置主体(1)左侧,所述第二把手(22)固定连接于搬运装置主体(1)右侧;所述搬运装置主体(1)底部垂直焊接有支架(3),所述支架(3)为“U”型;
所述紧固螺栓(4)包括第一螺栓(41),第二螺栓(42),第三螺栓(43),所述紧固螺栓(4)底部套接有橡胶垫片(44);
所述搬运装置主体(1)开设有3个钻孔,所述3个钻孔与紧固螺栓(4)相匹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换辊用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搬运装置主体(1)与支架(3)连接处与搬运装置主体(1)的圆心形成的角度为α角,所述α角为60°;所述搬运装置主体(1)的圆心与第一螺栓(41),第二螺栓(42)形成的角度为β角,所述搬运装置主体(1)的圆心与第一螺栓(41),第三螺栓(43)形成的角度为β角,所述β角为12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换辊用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3)包括与搬运装置主体(1)左端点固定连接的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志军李传进包遵广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永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