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盖开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707708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5 13: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井盖开启装置,包括握持框架,所述握持框架呈矩形,握持框架的一长边形成为握持边以便于操作人员握持,与该长边相对的另一长边形成为连接边,所述连接边的中部连接有延伸杆,所述延伸杆朝向背离握持边的方向延伸且与握持框架位于同一平面上,延伸段与所述握持边垂直,延伸杆的自由端连接有直线型的启拉杆,延伸杆的自由端与启拉杆的中部相连,启拉杆垂直于所述延伸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作为开启井盖时的专用工具,使用更加方便,安全可靠,人机功效好,使用舒适,结构也比较简单,操作人员使用意愿更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井盖开启装置
本技术属于作业运输中牵引提升的
,具体涉及一种井盖开启装置。
技术介绍
井盖,用于遮盖道路或家中深井、窨井,防止人或者物体坠落,常见有金属井盖、高强度纤维水泥混凝土井盖、树脂井盖等,一般还在井盖上表面注明有井下管道的用途和管养单位及电话等信息;请参见附图1,井盖100的连接开启的结构方式通常是在其一侧实施铰接,井盖100上与该铰接处101相对的一侧则开设有竖向贯穿的长条形开启孔102(常见的是腰圆孔),操作人员使用钢筋并将钢筋的端头折弯成可伸入井盖上的开启孔102的钩状,伸入后将钢筋靠至开启孔102的孔壁,钢筋前端的钩部即可勾住井盖100的下表面,上提钢筋进而可提起井盖,井盖100沿铰接处101转动打开。但是该带钩部的钢筋在使用时还是存在不便,比如握持不舒适,握持性不好;使用起来不顺手;钢筋的钩部能伸入穿过井盖的开启孔102,也就能松脱出来,在上提钢筋打开井盖100的过程中,常发生钩部滑脱,井盖100随自重再次扣合的情况,井盖100自身有一定重量,猛然滑脱造成的扣合可能带来压伤、夹伤操作人员的危险。目前也有一些与此相关的技术研究,如:CN202415065U,要解决安全、方便开启井盖的问题,但是结构和使用都比较复杂,操作人员使用意愿低,适用性不强。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井盖开启装置,避免目前开启井盖的工具使用不便、安全性不太高的问题,取得结构简单,使用安全方便的效果。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井盖开启装置,包括握持框架,所述握持框架呈矩形,握持框架的一长边形成为握持边以便于操作人员握持,与该长边相对的另一长边形成为连接边,所述连接边的中部连接有延伸杆,所述延伸杆朝向背离握持边的方向延伸且与握持框架位于同一平面上,延伸段与所述握持边垂直,延伸杆的自由端连接有直线型的启拉杆,延伸杆的自由端与启拉杆的中部相连,启拉杆垂直于所述延伸段。进一步完善上述技术方案,启拉杆还垂直于所述握持边,所述握持边上套设有可转动的保护套筒。进一步地,所述保护套筒的外圆周面为凹凸不平的表面以提升握持感。进一步地,连接边中部与延伸杆连接的位置朝向远离握持边的方向凸起以扩大握持空间。进一步地,所述启拉杆的两端头套设有橡胶盖帽。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的井盖开启装置,可以作为开启井盖时的专用工具,使用更加方便,安全可靠;握持框架的握持边便于操作人员的握持,而握持框架可以起到握持人员的手部的作用;使用时,手持握持框架,先将启拉杆的长度方向平行于开启孔的长度方向,将延伸杆以及前端的启拉杆伸入并穿过井盖的开启孔,转动握持边,通过延伸杆带动启拉杆转动,转动90°,使启拉杆的长度方向垂直于开启孔的长度方向,上提时,启拉杆的两端均作用抵接于井盖的下表面,继续上提握持框架进而可提起井盖,井盖沿铰接处转动打开。2、本技术的井盖开启装置,人机功效好,使用舒适,不会造成操作握持人员的腕关节不适;在打开井盖的过程中,随着井盖沿铰接处的转动打开,握持边始终是水平状态,操作握持人员的手部(腕关节)不需要随之转动,再加上握持边上还套设有可转动的保护套筒,可自动适配于井盖打开时的转动,操作握持人员不需要做任何握持调整,使用十分舒适方便。3、本技术的井盖开启装置,使用安全方便,结构简单,操作人员使用意愿更高。附图说明图1为
技术介绍
提及的作为开启对象的井盖的示意图;图2为具体实施例的井盖开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具体实施例的井盖开启装置的轴侧视图;图4为一种变形结构的井盖开启装置的示意图;图5为具体实施例的井盖开启装置的开启井盖初始状态示意图;图6为具体实施例的井盖开启装置的开启井盖打开状态示意图;图7为具体实施例的井盖开启装置在另一种使用场景的使用示意图;其中,握持框架1,握持边11,连接边12,延伸杆2,启拉杆3,保护套筒4,井盖100,铰接处101,开启孔102。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请参见图2、图3,具体实施例的井盖开启装置,包括握持框架1,所述握持框架1呈矩形,握持框架1的一长边形成为握持边11以便于操作人员握持,与该长边相对的另一长边形成为连接边12,所述连接边12的中部连接有直线形式的延伸杆2,所述延伸杆2朝向背离握持边11的方向延伸且与握持框架1位于同一平面上,延伸段与所述握持边11垂直,延伸杆2的自由端连接有直线型的启拉杆3,延伸杆2的自由端与启拉杆3的中部相连,启拉杆3垂直于所述延伸段。请参考图1,实施例的井盖开启装置,可以作为开启井盖100时的专用工具,使用更加方便,安全可靠;握持框架1的握持边11便于操作人员的握持,而握持框架1可以起到握持人员的手部的作用,延伸的延伸杆2以及前端的启拉杆3的直径与井盖100的开启孔102的宽度相适配(略小于),启拉杆3的长度大于开启孔102的宽度且小于开启孔102的长度以便伸入穿过以及后续的启拉;使用时,手持握持框架1,先将启拉杆3的长度方向平行于开启孔102的长度方向,将延伸杆2(的前部)以及前端的启拉杆3伸入并穿过井盖100的开启孔102,转动握持边11,通过延伸杆2带动启拉杆3转动,转动90°,使启拉杆3的长度方向垂直于开启孔102的长度方向,上提时,启拉杆3的两端均作用抵接于井盖100的下表面,继续上提握持框架1进而可提起井盖100,井盖100沿铰接处101转动打开。实施时,启拉杆3也可以与握持框架1位于同一平面上,即平行于握持边11,参见图4,但不推荐此选择,因为这种形式,在打开的井盖100的过程中,随着井盖100沿铰接处101的转动打开,握持边11会由开始时的水平状态变为竖向,造成对操作握持人员的腕关节的憋劲,人机功效性不好,井盖100打开角度越大,握持人员的腕关节部位越难受。所以,本实施例采用图2、图3的形式,启拉杆3垂直于所述握持边11,所述握持边11上还套设有可转动的保护套筒4,保护套筒4与握持边11同轴,启拉杆3也垂直于所述保护套筒4。这样,提升人机功效,使用舒适,不会造成操作握持人员的腕关节不适;可参见图5、图6,在打开井盖100的过程中,随着井盖100沿铰接处101的转动打开,握持边11始终是水平状态,操作握持人员的手部(腕关节)不需要随之转动,再加上握持边11上还套设有可转动的保护套筒4,可自动适配于井盖100打开时的转动,操作握持人员不需要做任何握持调整,使用十分舒适方便。另外,对于部分双孔起吊开启式的井盖,使用两个本装置,请参见图7,双手的握持呈两手心相对,相对于两握持边11在同一直线上的形式,更便于施力和平稳开启。请参见图2、图3,其中,所述保护套筒4的外圆周面为凹凸不平的表面以提升握持感;连接边12中部与延伸杆2连接的位置朝向远离握持边11的方向凸起以扩大握持空间。连接边12的两端至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井盖开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握持框架,所述握持框架呈矩形,握持框架的一长边形成为握持边以便于操作人员握持,与该长边相对的另一长边形成为连接边,所述连接边的中部连接有延伸杆,所述延伸杆朝向背离握持边的方向延伸且与握持框架位于同一平面上,延伸段与所述握持边垂直,延伸杆的自由端连接有直线型的启拉杆,延伸杆的自由端与启拉杆的中部相连,启拉杆垂直于所述延伸段。/n

【技术特征摘要】
1.井盖开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握持框架,所述握持框架呈矩形,握持框架的一长边形成为握持边以便于操作人员握持,与该长边相对的另一长边形成为连接边,所述连接边的中部连接有延伸杆,所述延伸杆朝向背离握持边的方向延伸且与握持框架位于同一平面上,延伸段与所述握持边垂直,延伸杆的自由端连接有直线型的启拉杆,延伸杆的自由端与启拉杆的中部相连,启拉杆垂直于所述延伸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井盖开启装置,其特征在于:启拉杆还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建康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