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升机主减速器的自适应定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72019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5 14: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直升机主减速器的自适应定位装置,包括转接器、摆动层、平移层和固定层;转接器设于摆动层上端面且用于连接主减速器,平移层设于摆动层下端面,固定层设于平移层下端面;固定立柱设于摆动层主体的上端面,球窝开设于摆动层主体的下端面中心处,限位槽开设于摆动层主体的外周;平移层主体的上端面中心处设有第一重载万向球,平移层主体的下端面沿周向设有第二重载万向球,摆动缓冲机构、摆动复位机构均沿第一重载万向球的外围周向设置,限位挡块与限位槽相适配,球窝与第一重载万向球配合。该直升机主减速器的自适应定位装置的目的是解决传统专用工装不能满足适应不同机型定位需求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直升机主减速器的自适应定位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减速器装配工具
,具体涉及一种直升机主减速器的自适应定位装置。
技术介绍
直升机升力系统地面组立过程中,最为关键的工序就是主桨毂与主减速器轴出轴的装配。两者通过高精度花键配合,齿间间隙不大于0.05mm,远远高出一般数字化定位系统的定位精度。传统上主机厂均采用柔性吊具吊动,人工监视对正,手工控制花键对齐,依靠重力自然套合。而采用柔性装配系统进行自动化装配时,由于目前设备制造精度、系统控制精度的限制,内外花键难以避免接触。自动化设备通常有较高刚度,内外花键接触后,表面载荷无法释放,导致关键零件表面划伤或压伤。目前直升机升力系统组立过程无专用的主减速器定位工装,一般均在地面固定平台或小型推车上完成,主桨毂与主减速器输出轴制造准确度、主桨毂与主减速器套合过程的位置偏差,引起主桨毂与主减速器轴出轴配合的花键表面承受接触应力。为保证可靠支撑自重超过1吨的主减速器,固定平台或小车均为刚性结构,无法释放关键零件表面接触应力。传统的固定平台或小车为专用工装,不能满足适应不同机型定位的需求,也无法适应未来升力系统数字化装配系统的需要。因此,专利技术人提供了一种直升机主减速器的自适应定位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直升机主减速器的自适应定位装置,通过转换器连接主减速器,摆动层用于承载主减速器及转接器的重量,摆动层与平移层配合实现多个自由度的自由摆动,平移层用于限制主减速器的行程和位置,固定层与升力系统数字化装配系统的Y向移动平台固定连接,解决了传统专用工装不能满足适应不同机型定位需求的技术问题。(2)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直升机主减速器的自适应定位装置,包括转接器、摆动层、平移层和固定层;所述转接器设于所述摆动层上端面且用于连接主减速器,所述平移层设于所述摆动层下端面,所述固定层设于所述平移层下端面;所述摆动层包括摆动层主体、固定立柱、球窝和限位槽,多个所述固定立柱设于所述摆动层主体的上端面,所述球窝开设于所述摆动层主体的下端面中心处,所述限位槽开设于所述摆动层主体的外周;所述平移层包括平移层主体、第一重载万向球、第二重载万向球、摆动缓冲机构、摆动复位机构、平移复位机构和限位挡块,所述平移层主体的上端面中心处设有所述第一重载万向球,所述平移层主体的下端面沿周向设有多个所述第二重载万向球,多个所述摆动缓冲机构、多个所述摆动复位机构均沿所述第一重载万向球的外围周向设置,所述平移复位机构、所述限位挡块均设于所述平移层主体的上端面边缘处,所述限位挡块与所述限位槽相适配,所述球窝与所述第一重载万向球配合用于实现所述摆动层的自由摆动。进一步地,所述摆动缓冲机构包括缓冲弹簧、弹簧导向柱和摆动行程限位支点,所述弹簧导向柱套设于所述摆动行程限位支点,所述缓冲弹簧套设于所述弹簧导向柱,所述弹簧导向柱用于限制所述缓冲弹簧的摆动方向,所述摆动行程限位支点用于限制所述缓冲弹簧的摆动幅度且所述摆动行程限位支点的最高点高于所述弹簧导向柱的上表面。进一步地,所述摆动复位机构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直线气缸和支撑块,所述第一直线气缸用于驱动所述支撑块上升或下降,所述第一直线气缸设于所述平移层的下端面,所述支撑块设于所述平移层的上端面。进一步地,所述所述平移复位机构包括第二直线气缸、复位销和第一衬套,所述第二直线气缸连接所述复位销,所述第二直线气缸用于驱动所述复位销上下移动,所述复位销包括相互连接的锁止段和锥形限位段,所述锥形限位段位于所述锁止段的下端,所述第一衬套套设于所述复位销。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直线气缸用于驱动所述复位销处于第一设定位置时,所述锁止段完全进入所述第一衬套内孔;所述第二直线气缸用于驱动所述复位销处于第二设定位置时,所述锥形限位段位于所述第一衬套内孔且所述锁止段脱离所述第一衬套。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层包括固定层主体、第二衬套和万向球支撑板,所述第二衬套、所述万向球支撑板均设于所述固定层主体的上端面,所述第二衬套与所述复位销相适配,多个所述万向球支撑板与多个所述第二重载万向球一一对应且用于支撑所述第二重载万向球。进一步地,多个所述摆动复位机构设于多个所述摆动缓冲机构的外围,所述摆动复位机构、所述平移复位机构均穿设于所述平移层主体。进一步地,所述转接器的下端面设有销孔,所述销孔与所述固定立柱一一对应且相适配。进一步地,所述平移复位机构、所述限位挡块均对称设置于所述平移层主体上。进一步地,所述摆动层主体、所述平移层主体和所述固定层主体均为刚性平板。(3)有益效果综上,本专利技术通过转换器连接主减速器,摆动层用于承载主减速器及转接器的重量,摆动层与平移层配合实现多个自由度的自由摆动,平移层用于限制主减速器的行程和位置,固定层与升力系统数字化装配系统的Y向移动平台固定连接。可适用于多种直升机主减速器定位需求,实现一套设备满足不同机型的装配需求,提高设备柔性化程度。本专利技术装置锁止状态刚性好,定位精度高;释放状态消除直升机主减速器输出轴与主桨毂关键配合区接触应力,避免产品损伤风险,大幅降低数字化装配系统制造与控制精度要求,降低设备制造成本与技术风险,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直升机主减速器的自适应定位装置的总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直升机主减速器的自适应定位装置中转接器上表面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直升机主减速器的自适应定位装置中转接器下表面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直升机主减速器的自适应定位装置中摆动层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直升机主减速器的自适应定位装置中平移层上表面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直升机主减速器的自适应定位装置中平移层下表面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直升机主减速器的自适应定位装置中摆动缓冲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直升机主减速器的自适应定位装置中摆动复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直升机主减速器的自适应定位装置中平移复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直升机主减速器的自适应定位装置中固定层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直升机主减速器的自适应定位装置与主减速器的装配示意图。图中:1-转接器;101-销孔;2-摆动层;201-摆动层主体;202-固定立柱;203-球窝;204-限位槽;3-平移层;301-平移层主体;302-第一重载万向球;303-第二重载万向球;304-摆动缓冲机构;30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直升机主减速器的自适应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转接器(1)、摆动层(2)、平移层(3)和固定层(4);所述转接器(1)设于所述摆动层(2)上端面且用于连接主减速器(5),所述平移层(3)设于所述摆动层(2)下端面,所述固定层(4)设于所述平移层(3)下端面;/n所述摆动层(2)包括摆动层主体(201)、固定立柱(202)、球窝(203)和限位槽(204),多个所述固定立柱(202)设于所述摆动层主体(201)的上端面,所述球窝(203)开设于所述摆动层主体(201)的下端面中心处,所述限位槽(204)开设于所述摆动层主体(201)的外周;/n所述平移层(3)包括平移层主体(301)、第一重载万向球(302)、第二重载万向球(303)、摆动缓冲机构(304)、摆动复位机构(305)、平移复位机构(306)和限位挡块(307),所述平移层主体(301)的上端面中心处设有所述第一重载万向球(302),所述平移层主体(301)的下端面沿周向设有多个所述第二重载万向球(303),多个所述摆动缓冲机构(304)、多个所述摆动复位机构(305)均沿所述第一重载万向球(302)的外围周向设置,所述平移复位机构(306)、所述限位挡块(307)均设于所述平移层主体(301)的上端面边缘处,所述限位挡块(307)与所述限位槽(204)相适配,所述球窝(203)与所述第一重载万向球(302)配合用于实现所述摆动层(2)的自由摆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直升机主减速器的自适应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转接器(1)、摆动层(2)、平移层(3)和固定层(4);所述转接器(1)设于所述摆动层(2)上端面且用于连接主减速器(5),所述平移层(3)设于所述摆动层(2)下端面,所述固定层(4)设于所述平移层(3)下端面;
所述摆动层(2)包括摆动层主体(201)、固定立柱(202)、球窝(203)和限位槽(204),多个所述固定立柱(202)设于所述摆动层主体(201)的上端面,所述球窝(203)开设于所述摆动层主体(201)的下端面中心处,所述限位槽(204)开设于所述摆动层主体(201)的外周;
所述平移层(3)包括平移层主体(301)、第一重载万向球(302)、第二重载万向球(303)、摆动缓冲机构(304)、摆动复位机构(305)、平移复位机构(306)和限位挡块(307),所述平移层主体(301)的上端面中心处设有所述第一重载万向球(302),所述平移层主体(301)的下端面沿周向设有多个所述第二重载万向球(303),多个所述摆动缓冲机构(304)、多个所述摆动复位机构(305)均沿所述第一重载万向球(302)的外围周向设置,所述平移复位机构(306)、所述限位挡块(307)均设于所述平移层主体(301)的上端面边缘处,所述限位挡块(307)与所述限位槽(204)相适配,所述球窝(203)与所述第一重载万向球(302)配合用于实现所述摆动层(2)的自由摆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升机主减速器的自适应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动缓冲机构(304)包括缓冲弹簧(3041)、弹簧导向柱(3042)和摆动行程限位支点(3043),所述弹簧导向柱(3042)套设于所述摆动行程限位支点(3043),所述缓冲弹簧(3041)套设于所述弹簧导向柱(3042),所述弹簧导向柱(3042)用于限制所述缓冲弹簧(3041)的摆动方向,所述摆动行程限位支点(3043)用于限制所述缓冲弹簧(3041)的摆动幅度且所述摆动行程限位支点(3043)的最高点高于所述弹簧导向柱(3042)的上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升机主减速器的自适应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动复位机构(305)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直线气缸(3051)和支撑块(3052),所述第一直线气缸(3051)用于驱动所述支撑块(3052)上升或下降,所述第一直线气缸(3051)设于所述平移层(3)的下端面,所述支撑块(3052)设于所述平移层(3)的上端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璐晗卜泳杜兆才陈龙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航空制造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