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真空管太阳能集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17254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5 14: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真空管太阳能集热器,包括面板、发泡层、承压内胆、真空集热管,承压内胆的纵向截面为以竖直线为对称轴的轴对称图形,由顶部、底部、左部和右部组成,顶部和底部均为圆弧状,左部和右部均为倾斜的直线,左部和右部均与真空集热管的轴线垂直,真空集热管轴线与水平线的倾斜角度为2°‑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真空管太阳能集热器,承压内胆的形状独特,承压内胆的局部平面与真空集热管垂直设置,密封性能得到保证,同时真空集热管倾斜角度提高,管口位置相对提高,水循环加快,水循环过程中产生的气体集中在管口,可以有效避免真空集热管爆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真空管太阳能集热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太阳能集热器,尤其涉及一种真空管太阳能集热器。
技术介绍
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对可再生资源的开发成为现代科技的重要课题之一。太阳能热水器则是太阳能利用中最成熟的技术,受到世界的普遍关注和推广。目前,太阳能热水器正处于方兴未艾、蓬勃发展的大好时期,应用前景广阔。太阳能集热器作为商用太阳能热水器的关键部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太阳能集热器主要有平板式、真空管式等多种结构方式。目前市面上的太阳能集中供水系统工程95%使用真空管太阳能集热器。传统真空管太阳能集热器的面板和内胆的纵截面均为矩形,在水循环加热过程中会产生部分气体,为保证真空集热管和面板、内胆之间的密封性,真空集热管轴线与水平线的倾斜角度很小,通常不超过1度,致使产生的气体易集聚到真空集热管中,长时间暴晒后易发生真空集热管爆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保证密封性能前提下安全性良好的真空管太阳能集热器,解决了传统真空管太阳能集热器真空集热管易爆裂的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真空管太阳能集热器,包括面板、承压内胆、真空集热管;所述面板的内腔中设置有所述承压内胆,所述面板和所述承压内胆之间填充有发泡层;所述真空集热管贯穿所述面板的侧壁与所述承压内胆相连通,所述承压内胆的纵向截面是以竖直线为对称轴的轴对称图形,由顶部、底部、左部和右部组成;所述顶部和底部均呈圆弧状,所述左部和右部均为倾斜的直线;所述左部和右部均与所述真空集热管的轴线垂直,所述真空集热管的轴线与水平线的倾斜角为2°-3°。上述真空管太阳能集热器中,承压内胆的形状独特,且局部平面与真空集热管的轴线垂直设置,密封性能得到保证,同时真空集热管与水平线的倾斜角度可达3°,真空集热管的管口位置也相对抬高,最终使得水循环过程产生的气体不会集聚在集热管中,而是会集聚在管口,从根本上避免了长时间暴晒后真空集热管爆裂。另一方面,独特的承压内胆形状的设计,使得承压内胆的空间更大,承压能力更强。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优选的,所述面板由面板顶部、面板外壁、面板底部组成,所述面板外壁与所述真空集热管的轴线垂直。由于真空集热管与面板外壁垂直设置,密封性好,有效避免雨水从真空集热管和面板外壁的空隙进入发泡层,影响保温性能。优选的,所述面板的内腔中还并排设有多个承压内胆支撑部,所述多个承压内胆支撑部上均开设有供所述承压内胆穿过的通孔,所述承压内胆套接在所述通孔中。承压内胆支撑部起到支撑面板以及固定承压内胆的双重作用。优选的,所述面板顶部呈倒“V”形,可以加大上部发泡层的厚度,提高保温性能,并使雨水瞬间滑落,有效避免雨水积聚在面板顶部。优选的,所述面板顶部的底端延伸至超出所述面板外壁的顶端,可以有效避免雨水沿面板的缝隙渗漏到发泡层中而影响保温性能。优选的,所述偏心水嘴布置于所述承压内胆的中上方位置处,可以加快水循环,提高单位时间产水量。优选的,所述端盖的翻边为双层结构,包括内层翻边和外层翻遍,且内层翻边的高度大于外层翻边的高度。两层翻边之间形成凹槽,面板的两端插接在凹槽中,有效阻挡了雨水通过端盖和面板之间的缝隙渗入发泡层,密封性能好,承压后不易变形,由金属铸造而成,耐老化。优选的,所述端盖内侧壁上设有若干加强筋,提高端盖强度,还可以深入发泡层,进一步提高承压性能。本技术具备以下有益效果:传统真空管太阳能集热器的内胆截面形状为矩形,为防止漏水,真空集热管相对于水平线的倾斜角度不超过1度。而本申请中通过独特的承压内胆形状,使得真空集热管与承压内胆的局部平面垂直,密封性能得到保证,同时真空集热管倾斜角度得到提高,可达到3°,真空集热管的管口位置也相对抬高,水循环过程中产生的气体集中在管口,可以有效防止真空集热管爆裂,同时可以加快水循环,提高单位时间产水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真空管太阳能集热器的纵向截面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真空管太阳能集热器的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真空管太阳能集热器的侧面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真空管太阳能集热器的承压内胆的纵向截面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一种真空管太阳能集热器的端盖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一种真空管太阳能集热器的承压内胆支撑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面板;11、面板顶部;12、面板外壁;13、面板底部;2、发泡层;3、承压内胆;31、顶部;32、底部;33、左部;34、右部;4、偏心水嘴;5、真空集热管;6、端盖;61、加强筋;7、承压内胆支撑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如图1-6所示,一种真空管太阳能集热器,包括面板1、发泡层2、承压内胆3、偏心水嘴4、真空集热管5、端盖6、承压内胆支撑部7;面板1的内腔中设置有承压内胆3,面板1和承压内胆3之间填充有发泡层2;真空集热管5贯穿面板1的侧壁与承压内胆3相连通;承压内胆3的纵向截面为以竖直线为对称轴的轴对称图形,由顶部31、底部32、左部33和右部34组成;顶部31和底部32均呈圆弧状,左部33和右部34均为倾斜的直线;左部33和右部34均与真空集热管5的轴线垂直;真空集热管5的轴线与水平线的倾斜角为3°。独特的承压内胆形状,使得真空集热管5与承压内胆3垂直,密封性提高,同时真空集热管5的倾斜角度和管口位置均得到提高,水循环过程中产生的气体集中在管口,能够有效避免真空集热管5长时间暴晒后发生炸裂。面板1由面板顶部11、面板外壁12、面板底部13组成;面板顶部11呈倒“V”形,面板顶部11的底端延伸至超出面板外壁12的顶端,独特的面板顶部结构,能够有效避免雨水积聚和渗入发泡层2。面板外壁12与真空集热管5的轴线垂直,密封性能提高。面板1内部并排设置有若干承压内胆支撑部7,承压内胆支撑部7上开设有供承压内胆3穿过的通孔,承压内胆3套接在所述通孔中。承压内胆支撑部7起到支撑面板1以及固定承压内胆3的双重作用。偏心水嘴4布置于承压内胆3的中上方位置处,可以加快水循环,提高热效率。端盖6的翻边为双层结构,包括内层翻边和外层翻遍,且内层翻边的高度大于外层翻边的高度。两层翻边之间形成凹槽,面板1的两端插接在凹槽中,密封性能和承压性能好,不易发生变形,由金属铸造而成,耐老化;端盖内侧壁上设有若干加强筋61,提高端盖强度,还可以深入发泡层,进一步提升承压性能。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申请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真空管太阳能集热器,包括面板(1)、承压内胆(3)、真空集热管(5);所述面板(1)内腔中设置有承压内胆(3),所述面板(1)和所述承压内胆(3)之间填充有发泡层(2);所述真空集热管(5)贯穿所述面板(1)的侧壁与所述承压内胆(3)相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压内胆(3)的纵向截面是以竖直线为对称轴的轴对称图形,由顶部(31)、底部(32)、左部(33)和右部(34)组成;所述顶部(31)和底部(32)均呈圆弧状,所述左部(33)和右部(34)均为倾斜的直线状;所述左部(33)和右部(34)均与所述真空集热管(5)的轴线垂直;所述真空集热管(5)的轴线与水平线的倾斜角为2°-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真空管太阳能集热器,包括面板(1)、承压内胆(3)、真空集热管(5);所述面板(1)内腔中设置有承压内胆(3),所述面板(1)和所述承压内胆(3)之间填充有发泡层(2);所述真空集热管(5)贯穿所述面板(1)的侧壁与所述承压内胆(3)相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压内胆(3)的纵向截面是以竖直线为对称轴的轴对称图形,由顶部(31)、底部(32)、左部(33)和右部(34)组成;所述顶部(31)和底部(32)均呈圆弧状,所述左部(33)和右部(34)均为倾斜的直线状;所述左部(33)和右部(34)均与所述真空集热管(5)的轴线垂直;所述真空集热管(5)的轴线与水平线的倾斜角为2°-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真空管太阳能集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1)由面板顶部(11)、面板外壁(12)、面板底部(13)组成,所述面板外壁(12)与所述真空集热管(5)的轴线垂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任一种真空管太阳能集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1)内腔中并排设有多个承压内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壹桢
申请(专利权)人:昆明云一新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