扑米酮作为促炎性细胞因子抑制剂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15064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5 14: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医药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扑米酮作为促炎性细胞因子抑制剂的应用;扑米酮在抑制促炎性细胞因子中的应用;促炎性细胞因子包括TNF‑α和/或IL‑1β;扑米酮在治疗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脓毒症、肺炎、新冠肺炎中的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TNF‑α尾静脉注射诱导SIRS的小鼠模型,扑米酮可显著降低其死亡率,并改善其体温降低情况,从而治疗SIRS以及与SIRS的发病机理相同的相关病症,故扑米酮可作为促炎性细胞因子抑制剂这一发现对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脓毒症、肺炎、新冠肺炎等相关疾病的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扑米酮作为促炎性细胞因子抑制剂的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扑米酮作为促炎性细胞因子抑制剂的应用,属于医药

技术介绍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inflammatoryresponsesyndrome,SIRS)由一系列无菌炎症触发,是机体对感染、创伤、烧伤、手术以及缺血-再灌注等感染性或非感染性因素的严重损伤所产生的全身性的非特异性炎症反应,最终导致机体对炎症反应失控所表现的一组临床症状,包括发热、心动过速、呼吸急促和外周血白细胞增加等。其主要的病理过程包括“细胞因子风暴”促炎性细胞因子如TNF-α和IL-1β的过量产生会触发血管功能障碍和器官损伤。“细胞因子风暴”在化疗、H1N1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出现。目前临床对于类似疾病的治疗尚无有效方案,一般进行激素治疗、抗生素或抗病毒治疗以及对症支持治疗等。脓毒症(sepsis)是指由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inflammatoryresponsesyndrome,SIRS),临床上证实有细菌存在或有高度可疑感染灶。因此,能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或脓毒症患者中阻断TNF-α或IL-1R信号传导的药物,对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脓毒症相关疾病的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研究发现,化疗、H1N1感染或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出现的细胞因子风暴是化疗患者、肺炎患者、新冠肺炎患者由轻症向重症及危重症转化的重要机制。抑制过激的细胞因子风暴,有望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脓毒症、抑制炎症细胞因子风暴、改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生存预后,并且也有望改善化疗患者以及肺炎患者的生存预后。扑米酮,英文名称:primidone,别名密苏林、扑痫酮、普里米酮,是一种无气味的白色结晶粉末化学品。化学名称5-乙基-5-苯基-二氢-4,6(1H,5H)-嘧啶二酮,分子式为C12H14N2O2,分子量为325.4242,熔点281~282℃,略苦味道,无酸性,在乙醇中微溶,水、丙酮或苯中几乎不溶。扑米酮为抗癫痫药,临床上主要用于癫痫强直阵挛性发作(大发作),单纯部分性发作和复杂部分性发作的单药或联合用药治疗。也用于特发性震颤和老年性震颤的治疗。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扑米酮作为促炎性细胞因子抑制剂的应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扑米酮作为促炎性细胞因子抑制剂的应用。扑米酮在抑制促炎性细胞因子中的应用。促炎性细胞因子包括TNF-α和/或IL-1β。扑米酮作为TNF-α抑制剂的应用。扑米酮作为IL-1β抑制剂的应用。扑米酮作为TNF-α和IL-1β抑制剂的应用。扑米酮在治疗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中的应用。扑米酮作为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治疗药剂的应用。扑米酮在治疗脓毒症中的应用。扑米酮作为脓毒症治疗药剂的应用。扑米酮在治疗肺炎中的应用。扑米酮作为肺炎治疗药剂的应用。扑米酮在治疗新冠肺炎中的应用。扑米酮作为新冠肺炎治疗药剂的应用。扑米酮在治疗化疗、H1N1感染或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出现的细胞因子风暴中的应用。扑米酮作为细胞因子风暴抑制剂的应用。扑米酮作为在化疗、H1N1感染或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出现的细胞因子风暴抑制剂的应用。扑米酮在改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或脓毒症患者体温降低中的应用。扑米酮作为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体温降低调节剂的应用。扑米酮作为脓毒症患者体温降低调节剂的应用。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采用TNF-α尾静脉注射诱导SIRS的小鼠模型,扑米酮可显著降低其死亡率,并改善其体温降低情况,从而治疗SIRS、脓毒症、肺炎以及新冠肺炎。脓毒症、肺炎以及新冠肺炎与SIRS的发病机理相同,故扑米酮可作为促炎性细胞因子抑制剂这一发现对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脓毒症、肺炎、新冠肺炎等相关疾病的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扑米酮可显著降低TNF-α诱导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小鼠的死亡率以及改善其体温降低情况的附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扑米酮明显减轻SIRS小鼠肺部炎症的附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更进一步的说明。本实施例公开了扑米酮作为促炎性细胞因子抑制剂的应用。扑米酮在抑制促炎性细胞因子中的应用。促炎性细胞因子包括TNF-α和/或IL-1β。扑米酮作为TNF-α抑制剂的应用。扑米酮作为IL-1β抑制剂的应用。扑米酮作为TNF-α和IL-1β抑制剂的应用。扑米酮在治疗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中的应用。扑米酮作为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治疗药剂的应用。扑米酮在治疗脓毒症中的应用。扑米酮作为脓毒症治疗药剂的应用。扑米酮在治疗肺炎中的应用。扑米酮作为肺炎治疗药剂的应用。扑米酮在治疗新冠肺炎中的应用。扑米酮作为新冠肺炎治疗药剂的应用。扑米酮在治疗化疗、H1N1感染或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出现的细胞因子风暴中的应用。扑米酮作为细胞因子风暴抑制剂的应用。扑米酮作为在化疗、H1N1感染或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出现的细胞因子风暴抑制剂的应用。扑米酮在改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或脓毒症患者体温降低中的应用。扑米酮作为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体温降低调节剂的应用。扑米酮作为脓毒症患者体温降低调节剂的应用。如图1所示,图1A为扑米酮可显著降低TNF-α诱导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小鼠的死亡率的附图,图1B为扑米酮可改善SIRS小鼠体温降低情况的附图,将20只8周龄C57BL/6分为Vehicle组(即对照组)(10只)、Primidone组(即扑米酮组)(10只),分别提前30min给与PEG300、50mg/kgPrimidone灌胃处理,后采用尾静脉注射mTNF-α诱导SIRS,并在不同时间统计小鼠存活率。数据见表1和表2,经Survivalanalyses分析(**p<0.05,***p<0.005;****p<0.0001)。如图2所示,在SIRS模型小鼠以50mg/kg灌胃后,扑米酮治疗组小鼠与模型组小鼠相比,肺部炎症明显减轻,炎性细胞的浸润和渗出显著减少。提示了扑米酮可治疗肺炎、新冠肺炎等以肺部炎症为主要症状的疾病,缓解相关疾病的临床症状。表1.在mTNF-α诱导SIRS小鼠模型中不同处理小鼠存活只数比较表2.在mTNF-α诱导SIRS小鼠模型中不同处理小鼠体温的比较(Mean±SD)由此可见,采用TNF-α尾静脉注射诱导SIRS的小鼠模型,扑米酮可显著降低其死亡率,并改善其体温降低情况,从而治疗SIRS。由于SIRS与脓毒症的细胞因子风暴发病机理相同,故扑米酮可治疗脓毒症。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扑米酮作为促炎性细胞因子抑制剂的应用。/n

【技术特征摘要】
20200804 CN PCT/CN2020/1068441.扑米酮作为促炎性细胞因子抑制剂的应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扑米酮在抑制促炎性细胞因子中的应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促炎性细胞因子包括TNF-α和/或IL-1β。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扑米酮在治疗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中的应用。


5.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查运红胡昕倩何小燕李敏魏钧牟彦祝国锋王君赵海龙黄明余雅婕张宏冰
申请(专利权)人: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三峡大学人民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