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创口敷料贴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714716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5 14: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创口敷料贴,包括:支撑层;依次固定在支撑层上的第一膜层、第二膜层和创口敷料层;所述第一膜层在第二膜层降解后能与第二膜层自动分离。本发明专利技术同时公开了上述创口敷料贴的制备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支撑层表面构筑存在较大的空间结构差异的第一膜层与第二膜层,在创口敷料贴使用过程中,可实现创口敷料贴的自动脱落。本发明专利技术技术所述的无纺布支撑层、第一膜层、第二膜层及创口敷料层,均为微孔结构,具有良好的透气保湿性能,可有效防止创口周围皮肤因缺氧、变软等导致创口的进一步恶化,有利于创口的快速愈合。本发明专利技术技术制备的创口敷料贴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透气保湿、生物相容性好、体外可降解及自动脱落特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创口敷料贴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创口敷料贴及其制备方法,具体涉及创口敷料贴的结构构筑及功能设计,属于医疗用品

技术介绍
皮肤是生物体抵御外界细菌、病毒侵袭的第一屏障。尤其对于人体,皮肤堪称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人体皮肤包含表皮、真皮、皮下组织,起着保护身体,防止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入侵,调节人体温度及防止人体体液流失等多重功能。皮肤组织的损伤,不仅会引起人体皮下组织的破坏,严重的还会影响人体的内平衡。随着组织工程制备仿生材料研究的推进,人造皮肤的研究也备受关注。早在1980年哈弗大学研究人员首次通过硅胶和胶原蛋白构筑了仿真人工皮肤。人造皮肤材料,对刀伤、烧伤等造成的深层皮肤损坏,可发挥同化于人体的特性,替代皮肤起到防止人体水分、电解质、蛋白质等流失,同时替代皮肤发挥屏障功能,阻挡外来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入侵,防止败血症发生。因此,针对皮肤损伤时的修复材料,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目前,市面上的人造皮肤类敷料,主要通过戊二醛等交联剂交联聚氨基酸、多聚糖、硅胶等人体亲和材料,但交联剂往往含有毒性,同时交联后也往往损伤材料与人体的亲和性。尤其值得一提的,目前的人造皮肤类敷料,往往无法像正常皮肤一样使用,在使用后需要移除,易对皮肤创口造成二次伤害。因此,开发生物可降解材料来作为人体亲和敷料的支架,以及如何避免毒性化学交联是人造皮肤领域有待解决的难题。专利文献(申请号:CN201611241308.0)通过胶原蛋白及PLLA静电纺丝制备纳米纤维多孔膜,并通过胶原蛋白与PLLA依浓度梯度等比例形成交错迭层,形成聚乳酸骨架的多孔性人造皮肤,其在人体真皮组织重建后可以吸收聚乳酸骨架,从而避免二次手术取出。然而,胶原蛋白和聚乳酸是难相容的两种材料,该专利文献所述通过胶原蛋白溶解液和熔融PLLA熔体同步电纺,以交错迭层的方式喷洒在底材上,从而形成孔隙由小渐大的纳米纤维多孔膜。然而在高温熔融PLLA熔体静电纺丝的同时,静电喷洒胶原蛋白溶液,其过程极易导致胶原蛋白因高温环境发生失活,从而导致制备的多孔性人造皮肤与人体的亲和性大幅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制备工艺温和,主体材料人体亲和,无需毒性化学交联,且可在人体真皮组织重建后降解吸收的创口敷料贴。本专利技术技术通过在无纺布支撑层上构筑双层聚乳酸微孔膜及人造皮肤敷料层,制备的创口敷料贴与人体具有优异的亲和性能,同时随人体创口真皮组织重建及聚乳酸降解吸收,双层聚乳酸可自行分离脱落,无需进行二次手术取出。一种创口敷料贴,包括:支撑层;依次固定在支撑层上的第一膜层、第二膜层和创口敷料层;所述第一膜层在第二膜层降解后能与第二膜层自动分离。进一步讲,作为优选,所述创口敷料贴,包括支撑层,所述支撑层上设有第一膜层和第二膜层,所述第二膜层上设有创口敷料层;所述第一膜层通过一步法涂覆相转化成型与支撑层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膜层在第一膜层相转化成型后经二次涂覆相转化成型与第一膜层通过界面溶合固定连接;所述创口敷料层通过3D打印成型与第二膜层通过界面限域空间互渗固定连接。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膜层和第二膜层的材质均为聚乳酸;所述第一膜层为双连续状结构聚乳酸微孔膜;所述第二膜层为球晶状立构复合结构聚乳酸微孔膜。第一膜层与第二膜层存在较大的空间结构差异,在创口敷料贴使用过程中,随时间延长,聚乳酸被降解吸收,可促成第一膜层和第二膜层自动分离,实现创口敷料贴的自动脱落。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膜层由左旋聚乳酸或右旋聚乳酸制备得到;所述第二膜层由左旋聚乳酸和右旋聚乳酸的混合物制备得到。作为进一步优选,所述混合物中左旋聚乳酸和右旋聚乳酸的质量比为(10~5):3。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膜层通过涂覆方式固化成型于支撑层表面;所述第二膜层涂覆于第一膜层表面并通过界面溶合固定连接;所述创口敷料层通过3D打印成型于第二膜层表面并通过界面限域空间互渗固定连接。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膜层的厚度为20~80微米,膜层平均孔径为100~500纳米;所述第二膜层的厚度为10~50微米,膜层平均孔径为200~800纳米。作为优选,所述支撑层为无纺布,所述无纺布厚度为10~50微米,克重为30~80克/平方米;所述创口敷料层包括类胶原和类壳聚糖中的一种或多种。作为进一步优选,所述类胶原和类壳聚糖的质量比为(7~12):1。所述类胶原包括但不限于胶原、甲基丙烯酸酐改性胶原、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改性胶原、明胶、甲基丙烯酸酐改性明胶、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改性明胶,优选改性明胶;所述类壳聚糖包括但不限于壳聚糖、羧甲基壳聚糖、羟丙基壳聚糖、丙烯酸酐改性壳聚糖、甲基丙烯酸酐改性壳聚糖、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改性壳聚糖,优选改性壳聚糖。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上述任一技术方案创口敷料贴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I)在支撑层一侧表面涂覆第一膜层对应的材料,固化,在支撑层上形成第一膜层;(II)在第一膜层表面涂覆第二膜层对应的材料,固化,在第一膜层表面形成第二膜层;(III)将创口敷料层负载于第二膜层表面,得到所述的创口敷料贴。作为优选,一种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创口敷料贴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1)配置有机溶剂I和水的混合溶液;(2)配置左旋聚乳酸/右旋聚乳酸溶液,并将其涂覆在无纺布表面,然后将其浸没于步骤(1)所述的混合溶液中5~20秒,随后将其转移到纯水中清洗,最后在20~50℃温度下烘干,既在无纺布支撑层表面构筑第一膜层;(3)配置左旋聚乳酸和右旋聚乳酸的混合溶液,并将其涂覆在步骤(2)制备得到的第一膜层表面,然后将其转移到饱和水蒸气环境中保持1~6秒,随后转移到去离子中清洗,最后在20~50℃温度下烘干,既在第一膜层表面构筑第二膜层;(4)配置类胶原溶液,然后通过3D打印将其打印到步骤(3)制备得到的第二膜层表面,既得所述的创口敷料贴。作为优选,步骤(1)中,所述有机溶剂I与水的体积比为(50~100):50;所述有机溶剂I为N,N-二甲基乙酰胺、N-甲基吡咯烷酮、二甲亚砜、N,N-二甲基甲酰胺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作为优选,步骤(2)中,所述左旋聚乳酸/右旋聚乳酸溶液包括左旋聚乳酸/右旋聚乳酸、有机溶剂II、模板剂;所述左旋聚乳酸/右旋聚乳酸和有机溶剂II的质量比为(20~25):100;所述模板剂与有机溶剂II的质量比为(8~18):100;所述模板剂为聚乙烯吡咯烷酮、聚氧乙烯、聚乙二醇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有机溶剂II为N,N-二甲基乙酰胺、N-甲基吡咯烷酮、二甲亚砜、N,N-二甲基甲酰胺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作为进一步优选,所述有机溶剂II与有机溶剂I相同。所述模板剂为聚乙烯吡咯烷酮、聚氧乙烯、聚乙二醇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作为优选,步骤(3)中,所述左旋聚乳酸和右旋聚乳酸的混合溶液包括左旋聚乳酸、右旋聚乳酸和有机溶剂III;所述聚乳酸与有机溶剂III的质量比为(20~25):100;所述左旋聚乳酸与右旋聚乳酸的质量比为(10~5):3。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创口敷料贴,其特征在于,包括:/n支撑层;/n依次固定在支撑层上的第一膜层、第二膜层和创口敷料层;/n所述第一膜层在第二膜层降解后能与第二膜层自动分离。/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创口敷料贴,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撑层;
依次固定在支撑层上的第一膜层、第二膜层和创口敷料层;
所述第一膜层在第二膜层降解后能与第二膜层自动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创口敷料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膜层和第二膜层的材质均为聚乳酸;所述第一膜层为双连续状结构聚乳酸微孔膜;所述第二膜层为球晶状立构复合结构聚乳酸微孔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创口敷料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膜层由左旋聚乳酸或右旋聚乳酸制备得到;所述第二膜层由左旋聚乳酸和右旋聚乳酸的混合物制备得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创口敷料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膜层通过涂覆方式固化成型于支撑层表面;所述第二膜层涂覆于第一膜层表面并通过界面溶合固定连接;所述创口敷料层通过3D打印成型于第二膜层表面并通过界面限域空间互渗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创口敷料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膜层的厚度为20~80微米,膜层平均孔径为100~500纳米;所述第二膜层的厚度为10~50微米,膜层平均孔径为200~800纳米。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创口敷料贴,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层为无纺布,所述无纺布厚度为10~50微米,克重为30~80克/平方米;所述创口敷料层包括类胶原和类壳聚糖中的一种或多种。


7.一种创口敷料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I)在支撑层一侧表面涂覆第一膜层对应的材料,固化,在支撑层上形成第一膜层;
(II)在第一膜层表面涂覆第二膜层对应的材料,固化,在第一膜层表面形成第二膜层;
(III)将创口敷料层负载于第二膜层表面,得到所述的创口敷料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创口敷料贴的制备方法,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贺永高庆林海波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永沁泉智能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