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的飞轮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14372 阅读:8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5 14: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发动机的飞轮壳,所述飞轮壳(2)沿内腔圆周面上固定分布有至少三个定位柱(6),定位柱沿轴向设置,该定位柱径向向内凸起,该凸起面为凹面,定位柱由定位段(61)和飞轮段(62)组成,定位段靠近外端作为飞轮壳的连接端,定位段的凹面与变速箱(1)连接端的定位凸口(9)相配合,飞轮段的凹面为飞轮壳内部段且作为飞轮壳内腔一部分与安装于飞轮壳内腔的飞轮(3)保持一定的间距。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发动机的飞轮壳既能与变速箱定位配合连接,又能实现内部飞轮直径最大化,并且飞轮壳的结构更易于通过压铸工艺来生产制造,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动机的飞轮壳
本技术涉及发动机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发动机的飞轮壳。
技术介绍
现有发动机中飞轮是不可缺少的重要部件,飞轮被飞轮壳包围并被置于其中,飞轮壳与发动机的变速箱连接在一起。飞轮壳与变速箱的连接一般通过止口定位连接,参见图1,图1中箭头C所指处即为止口定位连接,包括变速箱1连接端处的定位凸口9和飞轮壳2连接端的定位凹口,该定位凸口9为变速箱1沿轴向的连接端凸口外圆周面,该定位凹口为飞轮壳2沿轴向的连接端的内圆周面;飞轮3安装在飞轮壳2的内腔,变速箱1与飞轮壳2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发动机的飞轮壳安装止口尺寸有相应的标准,实际设计时要依据标准设计。然而,为了使飞轮能实现更好地储能效果,往往将飞轮的直径设计的足够大,接近飞轮壳连接端的内圆直径。为保护飞轮的运行安全,参见图1,保证飞轮3有足够的工作空间,保证飞轮3的外圆周面以及飞轮3上安装的飞轮齿圈4与飞轮壳2的内腔圆周面之间有足够的间距(图1中箭头A所指处),设计时要求飞轮壳2的内腔圆周面上接近飞轮3处的内径要更大一些,这就导致了飞轮壳2的内径内大外小,即与变速箱1的定位凸口9相配合的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动机的飞轮壳,其特征是:所述飞轮壳(2)沿内腔圆周面上固定分布有至少三个定位柱(6),所述定位柱(6)沿轴向设置,该定位柱(6)径向向内凸起,该凸起面为凹面,定位柱(6)由定位段(61)和飞轮段(62)组成,定位段(61)靠近外端作为飞轮壳(2)的连接端,定位段(61)的凹面与变速箱连接端的定位凸口(9)相配合,飞轮段(62)的凹面为飞轮壳(2)内部段且作为飞轮壳(2)内腔一部分与安装于飞轮壳内腔的飞轮(3)保持一定的间距。/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的飞轮壳,其特征是:所述飞轮壳(2)沿内腔圆周面上固定分布有至少三个定位柱(6),所述定位柱(6)沿轴向设置,该定位柱(6)径向向内凸起,该凸起面为凹面,定位柱(6)由定位段(61)和飞轮段(62)组成,定位段(61)靠近外端作为飞轮壳(2)的连接端,定位段(61)的凹面与变速箱连接端的定位凸口(9)相配合,飞轮段(62)的凹面为飞轮壳(2)内部段且作为飞轮壳(2)内腔一部分与安装于飞轮壳内腔的飞轮(3)保持一定的间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的飞轮壳,其特征是:所述定位段(61)的凹面为圆弧面,该圆弧面的弧心与所述定位凸口(9)的圆心相一致。


3.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雪杨春苗过鹏顾春锋杨高平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柴油机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