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空防挤压密封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13412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5 14: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漏空防挤压密封圈,涉及密封设备技术领域,包括本体,所述本体的中部开设有安装孔,所述本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座,所述底座的内部设有气体腔,所述本体的内部设有第一腔体、第二腔体和第三腔体,所述第一腔体和第三腔体的内部顶端均固定连接有顶板,所述顶板的底部开设有限位槽,限位槽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活动板。该漏空防挤压密封圈,通过设置多层缓冲吸能结构,使密封圈拥有较好的弹性,长时间使用后不会发生形变,可以二次使用,拥有较强的抗挤压能力,通过设置底座,利用其中的气体腔产生形变,使密封圈可以对不同大小的间隙进行密封,使用范围更广且密封效果好,便于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漏空防挤压密封圈
本技术涉及密封设备
,具体为一种漏空防挤压密封圈。
技术介绍
密封圈是由一个或几个零件组成的环形罩,固定在轴承的一个套圈或垫圈上并与另一套圈或垫圈接触或形成窄的迷宫间隙,防止润滑油漏出及外物侵入。密封圈材料的选择对其密封性能和使用寿命有着重要意义。材料的性能直接影响密封圈的使用性能。在中国技术专利申请号:CN201820735293.1中公开有一种密封圈,该装置包括密封圈本体,所述密封圈本体的上边缘位置处设有一圈向外延伸的A防漏圈,密封圈本体的内周面周向设有截面为弧面的弹性部件,所述弹性部件中设有沿周向延伸的通孔,弹性部件、密封圈本体和A防漏圈构造为一体。该装置在使用过程中仅通过弹性部件来进行压紧密封,抗压能力差,长时间使用后,密封圈容易变形,不能进行二次使用,且该装置的底部形状唯一,只能在特定的条件下使用,使用范围较小且密封效果差。因此,提出一种漏空防挤压密封圈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漏空防挤压密封圈,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漏空防挤压密封圈,包括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的中部开设有安装孔(2),所述本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块(3),所述连接块(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座(4),所述底座(4)的内部设有气体腔(5),所述本体(1)的内部设有第一腔体(6)、第二腔体(7)和第三腔体(8),所述第一腔体(6)和第三腔体(8)的内部顶端均固定连接有顶板(9),所述顶板(9)的底部开设有限位槽(19),所述限位槽(19)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活动板(18),所述第一腔体(6)和第三腔体(8)的内部底端均固定连接有底板(10),所述底板(10)的顶部开设有滑槽(13),所述第一腔体(6)和第三腔体(8)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漏空防挤压密封圈,包括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的中部开设有安装孔(2),所述本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块(3),所述连接块(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座(4),所述底座(4)的内部设有气体腔(5),所述本体(1)的内部设有第一腔体(6)、第二腔体(7)和第三腔体(8),所述第一腔体(6)和第三腔体(8)的内部顶端均固定连接有顶板(9),所述顶板(9)的底部开设有限位槽(19),所述限位槽(19)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活动板(18),所述第一腔体(6)和第三腔体(8)的内部底端均固定连接有底板(10),所述底板(10)的顶部开设有滑槽(13),所述第一腔体(6)和第三腔体(8)的内部均活动连接有第一斜杆(14)和第二斜杆(15),所述第一斜杆(14)靠近第二斜杆(15)的一侧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套筒(21),所述第二斜杆(15)靠近第二套筒(21)的一侧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套筒(20),所述第一套筒(20)的内部设有螺旋弹簧(22),所述第二腔体(7)远离安装孔(2)的一侧内部设有活动腔(17),所述第二腔体(7)的内部顶端和底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11),两个所述固定块(11)之间固定连接有气囊(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涵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中顶优品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