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压碎藻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709652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5 13: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压碎藻系统,包括碎藻罐、控制箱、高压气瓶、触摸屏和法兰盘,所述碎藻罐的边侧设置有控制箱和高压气瓶,且高压气瓶的顶部出气口上固定安装有二级减压阀,所述控制箱背部设置有电源连接孔,且控制箱前侧安装有电源开关和触摸屏,并且触摸屏位于控制箱的前侧中部,所述控制箱的顶部从右到左依次设置有控制箱出气接管口和控制箱进气接管口,且控制箱进气接管口通过PTFE管与高压气瓶上的二级减压阀相互连接,所述碎藻罐包括上体顶盖和下体罐体两部分组成。该高压碎藻系统,明显缩短了藻细胞的沉降时间,从而显著提高藻细胞沉降速率,显著提高了细胞计数准确度以及缩短细胞计数时间,提高了藻类检测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压碎藻系统
本技术涉及藻细胞检测
,具体为一种高压碎藻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采用显微镜计数方法对水体中藻细胞进行定量检测时,部分藻种细胞中存在一个用于调节其垂向深度的伪空胞,由于该细胞器的存在导致藻细胞悬浮在计数板的计数框中,难以沉降至计数框底部。计数框中样品液体的厚度约为1000μm左右,常见淡水藻细胞直径往往在2-20μm之间,若藻细胞悬浮在1000μm的液体中,而显微镜仅能观察到计数框底部20μm厚度内的细胞,会忽略掉悬浮在液体中的大量细胞,从而低估了细胞密度,导致计数结果低于实际值,严重影响计数准确性。此外,样品前处理过程中对藻细胞富集时,将样品加入鲁格氏液进行细胞形态固定后需静置48小时以上,藻细胞沉降至底部并移除上清液后达到富集的目的。但实际生产中藻细胞检测的时效性要求相对较高,48小时的静置时间成为藻类检测中最耗时的部分。针对目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经过实际的技术测试,提出了技术改进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压碎藻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提出现有藻细胞检测时,对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压碎藻系统,包括碎藻罐(1)、控制箱(2)、高压气瓶(3)、触摸屏(7)和法兰盘(13),其特征在于:所述碎藻罐(1)的边侧设置有控制箱(2)和高压气瓶(3),且高压气瓶(3)的顶部出气口上固定安装有二级减压阀(4),所述控制箱(2)背部设置有电源连接孔(5),且控制箱(2)前侧安装有电源开关(6)和触摸屏(7),并且触摸屏(7)位于控制箱(2)的前侧中部,所述控制箱(2)的顶部从右到左依次设置有控制箱出气接管口(9)和控制箱进气接管口(8),且控制箱进气接管口(8)通过PTFE管与高压气瓶(3)上的二级减压阀(4)相互连接,所述碎藻罐(1)包括上体顶盖和下体罐体两部分组成,且碎藻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压碎藻系统,包括碎藻罐(1)、控制箱(2)、高压气瓶(3)、触摸屏(7)和法兰盘(13),其特征在于:所述碎藻罐(1)的边侧设置有控制箱(2)和高压气瓶(3),且高压气瓶(3)的顶部出气口上固定安装有二级减压阀(4),所述控制箱(2)背部设置有电源连接孔(5),且控制箱(2)前侧安装有电源开关(6)和触摸屏(7),并且触摸屏(7)位于控制箱(2)的前侧中部,所述控制箱(2)的顶部从右到左依次设置有控制箱出气接管口(9)和控制箱进气接管口(8),且控制箱进气接管口(8)通过PTFE管与高压气瓶(3)上的二级减压阀(4)相互连接,所述碎藻罐(1)包括上体顶盖和下体罐体两部分组成,且碎藻罐(1)的上体顶盖上从左到右依次安装有碎藻罐进气接管口(10)、安全阀(11)和压力表(12),并且碎藻罐进气接管口(10)通过PTFE管与控制箱(2)上的控制箱出气接管口(9)相互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压碎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箱(2)上的触摸屏(7)设置有定时需求,且控制箱(2)内设置有两位三通电磁阀,并且控制箱(2)内的两位三通电磁阀与PTFE管组成气路启停系统,而且控制箱(2)内的两位三通电磁阀上均安装有泄压消音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压碎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箱(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辉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埃鲁克技术检测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