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脱硫废水预处理反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709280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5 13: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脱硫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脱硫废水预处理反应装置,包括调节池、污泥混合池和反应沉淀池;所述反应沉淀池设置有混合反应池、絮凝池、斜管区、沉淀区和清水区;其中,所述混合反应池和所述絮凝池通过一固定支架悬空设置在所述反应沉淀池的内部,且所述混合反应池中的废水可通过一导流区溢流到所述絮凝池中;沿废水流动方向,所述斜管区悬空对称设置在所述反应沉淀池的内壁上;所述斜管区的底部及其平行于废水流动方向的延展面至所述反应沉淀池底壁之间的空间为所述沉淀区;所述清水区设置在所述反应沉淀池的外侧壁上;所述调节池、所述污泥混合池和所述混合反应池依次连通;所述沉淀区与所述污泥混合池连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脱硫废水预处理反应装置
本技术涉及脱硫废水处理
,尤其是涉及一种脱硫废水预处理反应装置。
技术介绍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和消费国,煤炭在中国能源结构中的比例高达76.2%,我国排放的SO2有90%来自燃煤。近年来,我国虽然采取了排污收费政策,但每年的SO2排放量仍很大,对我国农作物、森林和人体健康等方面造成巨大损害,也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对SO2排放控制势在必行。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工艺是目前唯一大规模商业化应用的脱硫方式,也是控制SO2污染的主要技术手段。然而,在脱硫系统运行过程中,由于脱硫装置浆液内的水在不断循环的过程中会富集多种重金属离子、盐类物质,因此,脱硫废水具有悬浮物含量高,含盐量高,硬度高,氯离子含量高,COD、氟化物、重金属含量超标的特点。目前,燃煤电厂针对脱硫废水的处理有多种处理技术,其中,在“预处理+浓缩减量+末端固化”的脱硫废水处理工艺中,预处理能够实现降低废水中钙、镁离子含量、去除悬浮物、重金属离子、氟离子、硫酸根离子等物质,以保证后续处理单元的正常运行。然而,在预处理过程中需要通过多次投药并利用中和、软化、絮凝、沉淀、澄清等工艺分级进行,存在工艺流程长,药剂投加量大,构筑物多、占地面积大,出水水质较低的问题。因此,针对预处理过程的特点,开发一种新型的预处理反应池,以简化工艺流程,提高脱硫废水预处理效率,是本领域亟需解决的一项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脱硫废水预处理反应装置,该装置可降低装置占地面积,提高废水预处理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脱硫废水预处理反应装置,包括调节池、污泥混合池和反应沉淀池;所述反应沉淀池设置有混合反应池、絮凝池、斜管区、沉淀区和清水区;其中,所述混合反应池和所述絮凝池通过一固定支架悬空设置在所述反应沉淀池的内部,且所述混合反应池中的废水可通过一导流区溢流到所述絮凝池中;沿废水流动方向,所述斜管区悬空对称设置在所述反应沉淀池的内壁上;所述斜管区的底部及其平行于废水流动方向的延展面至所述反应沉淀池底壁之间的空间为所述沉淀区;所述清水区设置在所述反应沉淀池的外侧壁上;所述调节池、所述污泥混合池和所述混合反应池依次连通;所述沉淀区与所述污泥混合池连通。在本技术的预处理反应装置,包括调节池、污泥混合池和反应沉淀池,而反应沉淀池设置有混合反应池、絮凝池、斜管区、沉淀区和清水区,其中,混合反应池和絮凝池通过固定支架悬空设置在反应沉淀池的内部,并且,混合反应池中的废水可通过混合反应池和絮凝池之间的导流区溢流到絮凝池中;而斜管区悬空对称设置在反应沉淀池的内壁上,并且设置在与废水流动方向平行的两侧内壁上;混合反应池、絮凝池与斜管区之间的区域构成沉淀区;清水区设置在反应沉淀池的外侧壁上,当调节池和污泥混合池设置在反应沉淀池的一侧外壁时,清水区设置在该侧壁以外的三个侧壁上,并相互连通。由此絮凝池中的废水可溢流到沉淀区,沉淀区中的废水经过斜管区,并由斜管区溢流至清水区。在本技术的预处理反应装置中,废水依次经过调节池、污泥混合池、混合反应池、絮凝池、沉淀区、斜管区处理后,最后进入清水区,完成对脱硫废水的预处理,在调节池中通过投加石灰乳或烧碱等药剂,将废水pH调至9以上,去除部分镁离子、重金属离子、氟离子、硫酸根离子和亚硫酸根离子等;调节池出水通过污泥混合池进入混合反应池,在混合反应池中,投加软化药剂、有机硫、絮凝剂等药剂,实现水质软化,形成小的矾花;混合反应池中的废水通过导流区溢流到絮凝池中,在助凝剂的作用下形成大的矾花;进一步,絮凝池中的废水溢流到沉淀区中,并经斜管区去除小的矾花,清水溢流到清水区,并通过清水区上的出水管排出;而沉淀区又与污泥混合池连通,即沉淀区中的部分污泥可回流到污泥混合池中完成废水与污泥的充分混合,进而通过混合反应池进入絮凝池中,回流污泥可促进矾花的形成,提高絮凝效果。本技术的脱硫废水预处理装置,将具有软化功能的混合反应池和具有絮凝功能的絮凝池设于具有沉淀澄清功能的反应沉淀池中,结构更加紧凑,布水更加均匀;此外,通过调节池进行废水pH调节,可保证混合反应池中反应所需的碱性环境;而污泥混合池的设置可将废水和回流污泥进行充分的混合,避免管道混合不充分,对管道造成压力等问题,进而提高絮凝池中的絮凝效果。进一步,所述调节池和所述污泥混合池之间通过一穿孔花墙连通,且所述穿孔花墙的上部均匀分布有排水孔。调节池和污泥混合池之间通过一穿孔花墙连通,且穿孔花墙的上部均匀分布有排水孔,经调节池处理后的废水可通过穿孔花墙上的排水孔进入污泥混合池沉淀池。进一步,所述污泥混合池的侧壁上分别开设有出水口和回流口;所述出水口处安装有输水管,所述输水管的另一端与所述混合反应池的侧壁底部连通;所述回流口处安装有污泥回流管,所述污泥回流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反应沉淀池连通。污泥混合池的侧壁上分布开设有出水口和回流口,其中回流口位于侧壁的上端,出水口设置在侧壁的底部,而出水口处安装有输水管,输水管的另一端与混合反应池的侧壁底部连通,即污泥混合池底部出水口中废水和污泥的混合物可通过输水管被输送至混合反应池中,并且通过混合反应池的底部进入,保证废水在混合反应池中能够与投加的药剂充分混合,进行反应;而污泥混合池侧壁上部设置的回流口处安装有污泥回流管,污泥回流管的另一端与反应沉淀池连通,即反应沉淀池底部的污泥可通过污泥回流管进入污泥混合池,并由污泥混合池的上部进入,以便于污泥与废水的充分接触并混匀。进一步,所述导流区由设置在所述絮凝池的内部的导流板以及所述混合反应池和所述絮凝池之间共用的挡板组成;且所述导流板与所述挡板平行设置;所述导流板高于所述挡板,且所述导流板与所述挡板之间设置有间距,所述导流板与所述絮凝池底部之间设置有间隙。导流区由设置在絮凝池的内部的导流板以及混合反应池和絮凝池之间共用的挡板组成;且导流板与挡板平行设置,其中,导流板的设置位置高于挡板,且导流板与挡板之间设置有一定的间距,以便于混合反应池中的废水可溢流到导流区中,而导流板与絮凝池底部之间设置有一定间隙,以使导流区中的废水可通过絮凝池的底部进入絮凝池中,以避免进水水质和水量的波动对絮凝过程造成不利影响,进而提高预处理装置的抗水力冲击变化能力。进一步,所述絮凝池内部设置有导流筒,所述导流筒的底部与所述絮凝池底部之间设置有间隙;所述导流筒远离所述絮凝池底部的一端为圆柱形中空结构,靠近所述絮凝池底部的一端为向下扩口的喇叭口状结构;所述导流筒内部设置有搅拌器。在本技术的脱硫废水预处理装置中,絮凝池的内部还设置有导流筒,而导流筒的底部与絮凝池底部之间设置有间隙,以使混合反应池中的废水由导流区溢流到絮凝池中后,直接进入导流筒,在导流筒内搅拌器的作用下,废水在导流筒内上升流动,并在回流污泥和助凝剂的作用下形成大的矾花。这里的导流筒为上方为圆柱形中空结构,下方为扩口的喇叭状结构。进一步,所述反应沉淀池底部的靠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脱硫废水预处理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调节池(1)、污泥混合池(2)和反应沉淀池(3);/n所述反应沉淀池(3)设置有混合反应池(4)、絮凝池(5)、斜管区(6)、沉淀区(7)和清水区(8);/n其中,所述混合反应池(4)和所述絮凝池(5)通过一固定支架悬空设置在所述反应沉淀池(3)的内部,且所述混合反应池(4)中的废水可通过一导流区溢流到所述絮凝池(5)中;/n沿废水流动方向,所述斜管区(6)悬空对称设置在所述反应沉淀池(3)的内壁上;所述斜管区(6)的底部及其平行于废水流动方向的延展面至所述反应沉淀池(3)底壁之间的空间为所述沉淀区(7);所述清水区(8)设置在所述反应沉淀池(3)的外侧壁上;/n所述调节池(1)、所述污泥混合池(2)和所述混合反应池(4)依次连通;/n所述沉淀区(7)与所述污泥混合池(2)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脱硫废水预处理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调节池(1)、污泥混合池(2)和反应沉淀池(3);
所述反应沉淀池(3)设置有混合反应池(4)、絮凝池(5)、斜管区(6)、沉淀区(7)和清水区(8);
其中,所述混合反应池(4)和所述絮凝池(5)通过一固定支架悬空设置在所述反应沉淀池(3)的内部,且所述混合反应池(4)中的废水可通过一导流区溢流到所述絮凝池(5)中;
沿废水流动方向,所述斜管区(6)悬空对称设置在所述反应沉淀池(3)的内壁上;所述斜管区(6)的底部及其平行于废水流动方向的延展面至所述反应沉淀池(3)底壁之间的空间为所述沉淀区(7);所述清水区(8)设置在所述反应沉淀池(3)的外侧壁上;
所述调节池(1)、所述污泥混合池(2)和所述混合反应池(4)依次连通;
所述沉淀区(7)与所述污泥混合池(2)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处理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池(1)和所述污泥混合池(2)之间通过一穿孔花墙(9)连通,且所述穿孔花墙(9)的上部均匀分布有排水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处理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混合池(2)的侧壁上分别开设有出水口(10)和回流口(11);
所述出水口(10)处安装有输水管(12),所述输水管(12)的另一端与所述混合反应池(4)的侧壁底部连通;
所述回流口(11)处安装有污泥回流管(13),所述污泥回流管(13)的另一端与所述反应沉淀池(3)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预处理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区由设置在所述絮凝池(5)的内部的导流板(14)以及所述混合反应池(4)和所述絮凝池(5)之间共用的挡板(15)组成,且所述导流板(14)与所述挡板(15)平行设置;
所述导流板(14)高于所述挡板(15),且所述导流板(1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麻晓越刘海洋谷小兵白玉勇刘维华李叶红荆亚超高阳
申请(专利权)人:大唐环境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