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镀废水混合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709030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5 13: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镀废水混合处理装置,由位于至少4根方管串联而成的“S”形混合处理装置;在混合处理装置的两端分别设有废水进口、混合液出口;自废水进口端起,至少在1根方管上设置至少3个药剂进口;方管内设置若干上、下对称的第一挡液,沿流体方向形成“八”字形通道,流体自敞口端进入“八”字形通道,沿流体方向,在“八”字形通道出口侧设有上、下对称的第二挡液板形成“人”字型挡液板,“人”字型挡液板的夹角背对流体;混合处理装置设置1~3根回流管,回流管位于第1+n根方管的末端与第n根方管前端之间,n为1、2或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装置采用分段进料、混合物料部分回流的方式,提高了混合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镀废水混合处理装置
本技术属于电镀废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镀废水混合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传质是化学反应中必不可少的一个过程,传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化学反应的效率。在电镀废水领域,物化处理单元主要进行化学反应常用的反应装置为配有机械搅拌机的废水处理池。在常规的机械搅拌下,由于搅拌速率不高,电镀废水物化处理单元传质效果差,只能通过增加池体容量,延长反应停留时间以达到期望的混合效果。然而增加池体容量会导致池体占地面积增大,再加上反应池体不易移动,这无疑会给场地有限的部分厂家带来困难。静态混合器是一种高效的混合设备,与传统搅拌器不同,它的内部没有运动部件,其工作机理是利用固定在管内的特殊结构部件来改变流体在管内的流动状态,以达到两种或多种流体之间的分散和混合的目的。与其它设备相比,静态混合器具有效率高、体积小、能耗低、投资省、易于连续化生产等优点,不仅应用于混合过程,还可以应用于包括气/气混合、液/液萃取、气/液反应、强化传热及液/液反应等过程。然而,常用的静态混合器由于进料位置的局限,只适用于两种或多种流体流量相近或流量差异不大的工况,对于废水处理行业,药剂使用量为废水质量的0.01%~1%,同时进料会由于两股流体流量的较大差异而造成混合不均,影响混合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镀废水混合处理装置,采用分段进料,混合液部分回流的方式可有效避免传统静态混合器中因不同流体流量较大差异而造成混合不均、影响混合效果的问题,提高混合效率,同时又优于传统的配有机械搅拌器的混合池处理方式,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电镀废水混合处理装置,它是由位于同一水平面的至少4根方管1串联而成的“S”形混合处理装置;在所述的混合处理装置的两端分别设有废水进口2、混合液出口3;自废水进口端起,至少在1根方管上设置至少3个药剂进口4;所述的方管1内设置若干上、下对称的第一挡液8,沿流体方向形成“八”字形通道,流体自敞口端进入“八”字形通道流体在通道内提高流速;沿流体方向,在“八”字形通道出口侧设有上、下对称的第二挡液板9形成“人”字型挡液板,“人”字型挡液板的夹角背对流体,使流体分开并产生双向螺旋回流;所述的混合处理装置设置1~3根回流管7,所述的回流管位于第1+n根方管的末端与第n根方管前端之间,其中,n为1、2或3。优选的,所述的电镀废水混合装置由位于同一水平面的5根方管串联而成。优选的,药剂进口管路上设置输液泵控制药剂流量。优选的,自废水进口端起,在第1~第3根方管上均分别设置至少3个药剂进口4。优选的,所述的“八”字形通道的夹角为60°;所述的“人”字型挡液板的夹角为90°。优选的,所述的“八”字形通道距离“人”字型挡液板夹角1~3cm。优选的,构成“八”字形通道的上、下第一挡液板8分别由方管上、下内壁固定但与方管前、后内壁留有间隙。构成“人”字型挡液板的上、下第二挡液板9分别由方管上、下内壁固定但与方管前、后内壁留有间隙。通过第一挡液板8、第二挡液板9与方管前、后侧壁的间隙设计,可以避免在方管内存在死角,造成固体沉积。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的第一挡液板8与方管对应侧壁的间隙为“八”字形通道宽度的1/20~1/15,所述的第二挡液板9与方管对应侧壁的间隙为“人”字型挡液板宽度的1/20~1/15。优选的,在所述的回流管7上设有输液泵,通过输液泵控制回流量为进料流量的1/6~1/4。优选的,所述的混合处理装置设置3根回流管,所述的回流管分别位于第2根方管的末端与第1根方管前端之间、第3根方管的末端与第2根方管前端之间、第4根方管的末端与第3根方管前端之间。采用本技术电镀废水混合处理装置进行混合处理,操作步骤为:电镀废水经输液泵连续式输送进入混合处理装置;药剂分段进料,经输液泵按设定流量从药剂进口4进入混合处理装置;流体自敞口端进入“八”字形通道,流体在通道内提高流速,流体快速冲击“人”字型挡液板从而使流体分开,产生双向螺旋回流;混合过程中,控制混合液部分回流,进一步提高混合效果。混合液最终从混合液出口3排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在静态混合器的基础上进行改进,采用分段进料,混合液部分回流的方式,并在方管内部设置第一挡液板形成“八”字形通道,设置第二挡液板形成“人”字型挡液板,“八”字形通道使流体混合,流体速度变快,“人”字型挡液板背对流体,使流体分开并产生双向螺旋回流。本技术混合处理装置可有效避免传统静态混合器中因不同流体流量较大差异而造成混合不均、影响混合效果的问题,提高混合效率,提高连续化程度。同时,构成“八”字形通道、“人”字型挡液板的挡液板均与方管两边管壁不相连,避免形成死角、造成固体沉积、造成设备污堵。本技术混合处理装置可以替代传统的机械搅拌混合方式,适用于电镀废水处理行业物化处理单元,特别适用于流量差异较大的两股或多股物料同时进料的情况。本技术混合处理装置方便拆卸、移动,减少了设备占地面积,解决了废水处理厂家场地受限的难题。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电镀废水混合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方管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第一挡液板和第二挡液板的结构示意图。图1中,1-方管,2-废水进口,3-混合液出口,4-药剂进口,5-混合液回流出口,6-混合液回流进口,7-回流管,8-第一挡液板,9-第二挡液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如图1-图3所示,一种电镀废水混合处理装置,它是由位于同一水平面的5根方管1首尾依次串联而成的“S”形混合处理装置,自废水进口端起,5根方管依次为第1根方管、第2根方管、第3根方管、第4根方管、第5根方管;在所述的混合处理装置的两端分别设有废水进口2、混合液出口3;在第1根、第2根、第3根方管上均分别设置3个药剂进口4;所述的方管1内设置若干上、下对称的第一挡液8,沿流体方向形成“八”字形通道,流体自敞口端进入“八”字形通道流体在通道内提高流速;沿流体方向,在“八”字形通道出口侧设有上、下对称的第二挡液板9形成“人”字型挡液板,“人”字型挡液板的夹角背对流体,使流体分开并产生双向螺旋回流;在第2根方管的末端、第3根方管的末端、第4根方管的末端分别设置混合液回流出口5,在第1根方管的前端、第2根方管的前端、第3根方管的前端分别设置混合液回流进口6,分别第2根方管的末端与第1根方管前端之间、第3根方管的末端与第2根方管前端之间、第4根方管的末端与第3根方管前端之间设置回流管7,在回流管7上设有输液泵控制回流量为进料流量的1/6~1/4。药剂进口管路上设置输液泵控制药剂流量。所述的“八”字形通道的夹角为60°;所述的“人”字型挡液板的夹角为90°。所述的“八”字形通道距离“人”字型挡液板夹角1~3cm。构成“八”字形通道的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镀废水混合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位于同一水平面的至少4根方管(1)串联而成的“S”形混合处理装置;在所述的混合处理装置的两端分别设有废水进口(2)、混合液出口(3);自废水进口端起,至少在1根方管上设置至少3个药剂进口(4);所述的方管(1)内设置若干上、下对称的第一挡液板(8),沿流体方向形成“八”字形通道,流体自敞口端进入“八”字形通道流体在通道内提高流速;沿流体方向,在“八”字形通道出口侧设有上、下对称的第二挡液板(9)形成“人”字型挡液板,“人”字型挡液板的夹角背对流体,使流体分开并产生双向螺旋回流;所述的混合处理装置设置1~3根回流管(7),所述的回流管位于第1+n根方管的末端与第n根方管前端之间,其中,n为1、2或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镀废水混合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位于同一水平面的至少4根方管(1)串联而成的“S”形混合处理装置;在所述的混合处理装置的两端分别设有废水进口(2)、混合液出口(3);自废水进口端起,至少在1根方管上设置至少3个药剂进口(4);所述的方管(1)内设置若干上、下对称的第一挡液板(8),沿流体方向形成“八”字形通道,流体自敞口端进入“八”字形通道流体在通道内提高流速;沿流体方向,在“八”字形通道出口侧设有上、下对称的第二挡液板(9)形成“人”字型挡液板,“人”字型挡液板的夹角背对流体,使流体分开并产生双向螺旋回流;所述的混合处理装置设置1~3根回流管(7),所述的回流管位于第1+n根方管的末端与第n根方管前端之间,其中,n为1、2或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镀废水混合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镀废水混合装置由位于同一水平面的5根方管串联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镀废水混合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自废水进口端起,在第1~第3根方管上均分别设置至少3个药剂进口(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镀废水混合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八”字形通道的夹角为6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永乐沈德华骆劲松范正芳陈尧李瑞鹏吴冬飞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源泉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