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踏板结构及平衡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06538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5 13: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踏板结构及平衡车,其中,踏板结构包括踏板本体、踏板转动板、踏板支撑板和弹性件,其中,弹性件设置在踏板支撑板上,与踏板转动板抵接,弹性件的形变点位于踏板转动板的转动轴线两侧;踏板转动板与踏板本体联动配合,相对踏板支撑板转动并挤压弹性件的形变点,弹性件配置成使踏板转动板复位的运动趋势。其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踏板结构将弹性件设置在踏板转动板的转动轴线附近,转动相同角度但弹性件的形变更小,避免弹性件形变过大导致的回弹不及时和回弹量不足的问题,且安装方式更简单,结构紧凑,节省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踏板结构及平衡车
本技术涉及平衡车
,尤其涉及一种踏板结构及平衡车。
技术介绍
电动平衡车,又叫体感车、思维车等。市场上主要有独轮和双轮两类。其运作原理主要是建立在一种被称为“动态平衡”的基本原理上。电动平衡侧基于“动态稳定”的原理,利用车体内部的陀螺仪和加速度传感器判断车身所处的姿势状态,通过精密且高速的中央微处理器计算适当的指令,驱动电机进行姿态调整,保持系统的平衡。平衡车的前进,转向控制由踏板的转动、回弹完成。但是目前踏板的转动及其回弹,结构复杂,安装效率低,转动后回弹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踏板结构,回弹效果好。本技术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平衡车,采用上述踏板结构。本技术的目的之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踏板结构,包括踏板本体、踏板转动板、踏板支撑板和弹性件,其中,所述弹性件设置在所述踏板支撑板上,与所述踏板转动板抵接,所述弹性件的形变点位于所述踏板转动板的转动轴线两侧;所述踏板转动板与所述踏板本体联动配合,相对所述踏板支撑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踏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踏板本体、踏板转动板、踏板支撑板和弹性件,其中,所述弹性件设置在所述踏板支撑板上,与所述踏板转动板抵接,所述弹性件的形变点位于所述踏板转动板的转动轴线两侧;所述踏板转动板与所述踏板本体联动配合,相对所述踏板支撑板转动并挤压所述弹性件的形变点,所述弹性件配置成使所述踏板转动板复位的运动趋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踏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踏板本体、踏板转动板、踏板支撑板和弹性件,其中,所述弹性件设置在所述踏板支撑板上,与所述踏板转动板抵接,所述弹性件的形变点位于所述踏板转动板的转动轴线两侧;所述踏板转动板与所述踏板本体联动配合,相对所述踏板支撑板转动并挤压所述弹性件的形变点,所述弹性件配置成使所述踏板转动板复位的运动趋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踏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踏板转动板与所述踏板支撑板转动配合,之间设有转动组件,所述转动组件包括弧形面和弧形槽;所述弧形面和所述弧形槽中的一者位于所述踏板转动板朝向所述踏板支撑板的一面上,另一者位于所述踏板支撑板朝向所述踏板转动板的一面上,所述弧形面与所述弧形槽配合使所述踏板转动板相对所述踏板支撑板在一定范围内转动并挤压所述弹性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踏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踏板转动板与所述踏板支撑板之间设有防脱组件;所述防脱组件包括旋转固定孔、固定柱以及压紧件;所述旋转固定孔设置在所述踏板转动板上,所述固定柱设置在所述踏板转动板的转动轴线方向上或关于所述踏板转动板的转动轴线对称设置;所述固定柱位于所述旋转固定孔中,所述旋转固定孔为椭圆形孔,长度大于所述固定柱的外径,宽度与所述固定柱的外径相适配,使固定柱在所述旋转固定孔有相对活动的空间;所述压紧件从所述踏板转动板的上方与所述固定柱连接,使所述踏板转动板与所述踏板支撑板连接且不影响所述踏板转动板转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踏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固定孔与所述压紧件的接触面为弧面;所述压紧件为螺丝。


5.如权利要求2或3或4所述的踏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踏板支撑板上设有基座,所述弧形面或所述弧形槽设置在所述基座上,所述弹性件为弹片式结构,包括两端的形变部和中间的安装部,所述形变点位于所述形变部上;所述基座上设有安装位,用于与所述弹性件的安装部连接,安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臧传美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阿尔郎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