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万康专利>正文

一种房车用多功能升降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05979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5 13: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房车用多功能升降顶,包括房车外围墙体、房车升降顶,所述房车升降顶位于上房车外围墙体的上侧且与房车外围墙体相互拼接,所述房车外围墙体顶端的内侧壁上对称安装有多个电动推杆,且每个电动推杆的顶端均与房车升降顶的底壁固定,所述房车外围墙体和房车升降顶之前共同设有多个滑动支撑机构,且每个滑动支撑机构均位于电动推杆的外侧围,所述房车升降顶下侧安装有多个吊柜,且吊柜的后侧壁与房车外围墙体的内侧壁间隙配合。本方案对房车的车顶以床体进行改进,增加了床体的稳定性,可大大增加房车内空间,使得空间可充分的利用,增加实际使用面积,同时也极大的增加了房车的空气流通和采光,具有更高的舒适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房车用多功能升降顶
本技术涉及房车
,尤其涉及一种房车用多功能升降顶。
技术介绍
房车,又称“车轮上的家”,兼具“房”与“车”两大功能,但其属性还是车,是一种可移动、具有居家必备的基本设施的车种。房车是由国外引进的时尚设施车种,其车上的居家设施有:卧具、炉具、冰箱、橱柜、沙发、餐桌椅、盥洗设施、空调、电视、音响等家具和电器,可分为驾驶区域、起居区域、卧室区域、卫生区域、厨房区域等,房车是集“衣、食、住、行”于一身,实现“生活中旅行,旅行中生活”的时尚产品。现有技术中的房车且内部设置的床体以及其车顶均为固定式,床体固定会严重造成空间的浪费,使得原有房车的空间变得十分狭小,此外房车的车顶为固定式,依然会造成空间浪费,使用空间狭小,此外,还造成房车内空气流通和采光较差,降低了舒适度,因此需要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而提出的一种房车用多功能升降顶。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房车用多功能升降顶,包括房车外围墙体、房车升降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房车用多功能升降顶,包括房车外围墙体(1)、房车升降顶(2),其特征在于,所述房车升降顶(2)位于上房车外围墙体(1)的上侧且与房车外围墙体(1)相互拼接,所述房车外围墙体(1)顶端的内侧壁上对称安装有多个电动推杆(3),且每个电动推杆(3)的顶端均与房车升降顶(2)的底壁固定,所述房车外围墙体(1)和房车升降顶(2)之前共同设有多个滑动支撑机构(4),且每个滑动支撑机构(4)均位于电动推杆(3)的外侧围,所述房车升降顶(2)下侧安装有多个吊柜(5),且吊柜(5)的后侧壁与房车外围墙体(1)的内侧壁间隙配合,所述房车升降顶(2)的前后两侧均通过升降机构吊设有吊床(6),所述吊床(6)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房车用多功能升降顶,包括房车外围墙体(1)、房车升降顶(2),其特征在于,所述房车升降顶(2)位于上房车外围墙体(1)的上侧且与房车外围墙体(1)相互拼接,所述房车外围墙体(1)顶端的内侧壁上对称安装有多个电动推杆(3),且每个电动推杆(3)的顶端均与房车升降顶(2)的底壁固定,所述房车外围墙体(1)和房车升降顶(2)之前共同设有多个滑动支撑机构(4),且每个滑动支撑机构(4)均位于电动推杆(3)的外侧围,所述房车升降顶(2)下侧安装有多个吊柜(5),且吊柜(5)的后侧壁与房车外围墙体(1)的内侧壁间隙配合,所述房车升降顶(2)的前后两侧均通过升降机构吊设有吊床(6),所述吊床(6)的底壁上均设有支架板(7);
所述升降机构包括通过安装架(10)固定在房车升降顶(2)底壁上的伺服电机(9),所述伺服电机(9)的输入端外接单片机,所述伺服电机(9)的驱动端安装有收卷辊(12),所述升降机构还包括两个滑轮(11)和钢丝绳(8),两个所述钢丝绳(8)的底端均分为两股且固定在吊床(6)宽度方向的一侧,两个所述滑轮(11)均固定在房车升降顶(2)的底壁上,两个所述钢丝绳(8)的顶端均绕过滑轮(11)并与收卷辊(12)绕设固定;
所述支架板(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万康
申请(专利权)人:陈万康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