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注塑模具的定向快速脱料装置,包括壳体、电磁铁、限位环和脱料器,所述电磁铁设于壳体内底部,所述限位环设于壳体内上部;所述脱料器包括永磁体板、滑杆和撑脱板,所述滑杆一端与撑脱板底部一侧铰接,所述滑杆另一端与永磁体板固定连接,永磁体板和撑脱板分别固定于滑杆两端,所述永磁体板设于电磁铁上方,所述滑杆穿过限位环并可沿限位环滑动,所述撑脱板露出于壳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用于注塑模具的定向快速脱料装置使注塑件快速脱离注塑模具并向一固定方向弹出,从而实现定向脱料,大大简化了注塑模具的脱料系统,适用范围广、方便、安全、高效,并且,脱料装置还可用于对现有模具的改造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注塑模具的定向快速脱料装置
本技术属于注塑模具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注塑模具的定向快速脱料装置。
技术介绍
注塑是当前广泛采用的一种生产方式,采用注塑模具生产注塑件时,注塑完成后需要手工或采用机械臂将注塑件取下,即脱料,大部分的脱料工作可通过机械臂完成,机械臂通常采用机械爪或真空吸盘脱料,由于注塑模具上的注塑件尚有余温,未能完全冷却,处于较软状态,机械爪如果抓取不当,容易造成注塑件的损伤,而采用真空吸盘脱料,如果真空吸力不足,难以顺利脱料或者注塑件在转运过程中脱落,真空吸力过大,有可能造成注塑件的不可逆形变。并且,机械臂设备价格不菲,且精度、易损部等需要经常调整维护,成本较高,人工脱料又存在安全隐患,效率低。一些自带吹气、推杆等脱料装置的注塑模具结构较为复杂,需要相应的气泵、气管或电机、气缸等装置,增加了注塑模具设计、加工的难度,增加模具成本,并且,推杆的脱料效率相对较慢。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在注塑完成后,迅速完成脱料,且脱料方向确定的注塑模具。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效率高,可适应多种形式注塑件的注塑模具。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注塑模具的定向快速脱料装置,包括壳体、电磁铁、限位环和脱料器,所述壳体为筒状,所述电磁铁设于壳体内底部,所述限位环设于壳体内上部;所述脱料器包括永磁体板、滑杆和撑脱板,所述滑杆一端与撑脱板底部一侧铰接,所述滑杆另一端与永磁体板固定连接,永磁体板和撑脱板分别固定于滑杆两端,所述永磁体板设于电磁铁上方,所述滑杆穿过限位环并可沿限位环滑动,所述撑脱板露出于壳体;所述滑杆上套设有第一弹簧,所述弹簧一端与限位环连接,另一端与永磁体板连接,第一弹簧用以使撑脱板复位。所述脱料装置安装于注塑模具的型芯或型腔上,所述注塑模具的型芯或型腔上加工有安装孔,所述脱料装置设于安装孔内;注塑模具脱料时,电磁铁通电产生与永磁体板相斥的磁力推动脱料器运动,将撑脱板弹起而迫使注塑件与注塑模具分离。所述永磁体板材料为钐钴磁铁或钕磁铁。所述电磁铁与一控制器电性连接,控制器控制电磁铁的通电和断电。所述撑脱板上端面边沿与其所在处的注塑模具表面平齐。所述撑脱板为矩形、圆形或弧形中的一种。所述撑脱板上端面为其与注塑件相对应的局部形状相适应的平面或曲面。所述撑脱板侧边底部加工有倒角,所述安装孔口部形状与撑脱板相适应。所述撑脱板与安装孔口部之间的缝隙宽度小于注塑材料溢边值的宽度。所述撑脱板底部远离滑杆一侧设有第二弹簧,第二弹簧底部固定在安装孔上。本技术的用于注塑模具的定向快速脱料装置,至少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的用于注塑模具的定向快速脱料装置使注塑件快速脱离注塑模具并向一固定方向弹出,从而实现定向脱料,大大简化了注塑模具的脱料系统,降低了模具生产成本和配套设施投入,适用范围广、方便、安全、高效,缩短了注塑工艺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并且,脱料装置还可用于对现有模具的改造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用于注塑模具的定向快速脱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用于注塑模具的定向快速脱料装置在脱料器弹起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为:1-安装孔,2-壳体,3-电磁铁,4-限位环,5-脱料器,510-永磁体板,520-滑杆,530-撑脱板,531-倒角,6-第一弹簧,7-控制器,8-第二弹簧,A-注塑模具,B-型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如图1-2所示,一种用于注塑模具的定向快速脱料装置,包括壳体2、电磁铁3、限位环4和脱料器5,所述壳体为筒状,所述电磁铁设于壳体内底部,所述限位环设于壳体内上部;所述脱料器包括永磁体板510、滑杆520和撑脱板530,所述滑杆一端与撑脱板底部一侧铰接,所述滑杆另一端与永磁体板固定连接,永磁体板和撑脱板分别固定于滑杆两端,所述永磁体板设于电磁铁上方,所述滑杆穿过限位环并可沿限位环滑动,所述撑脱板露出于壳体;所述滑杆上套设有第一弹簧6,所述弹簧一端与限位环连接,另一端与永磁体板连接,第一弹簧用以使撑脱板复位。限位环和永磁体板配合以防止脱料器滑脱。所述脱料装置安装于注塑模具A的型腔B上,所述注塑模具的型芯或型腔上加工有安装孔1,所述脱料装置设于安装孔内;注塑模具脱料时,电磁铁通电产生与永磁体板相斥的磁力推动脱料器运动,将撑脱板弹起而迫使注塑件与注塑模具分离。所述永磁体板材料为钐钴磁铁或钕磁铁。磁体的磁性会在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甚至完全消磁,注塑时,注塑模具的温度一般在150℃以上,脱料柱在这样的环境下被反复加热,磁性更容易损失,钐钴磁铁的耐高温性比钕磁铁要好得多,但是价格也贵得多,对于注塑工艺温度要求较低的注塑材料,脱料柱可选用成本较低的钕磁铁材料,否则,应选用钐钴磁铁材料。所述电磁铁与一控制器7电性连接,控制器控制电磁铁的通电和断电。所述撑脱板上端面边沿与其所在处的注塑模具表面平齐。所述撑脱板为矩形、圆形或弧形中的一种。撑脱板位于注塑件中部时,可以是圆形或矩形,对于环状的注塑件,撑脱板设于设于与注塑件边沿相对应位置,撑脱板为与环状注塑件形状或曲率相适应的弧形。所述撑脱板上端面为其与注塑件相对应的局部形状相适应的平面或曲面。设计加工注塑模具时,可将撑脱板作为注塑模具型腔或型芯表面的一部分来加工。所述撑脱板侧边底部加工有倒角531,所述安装孔口部形状与撑脱板相适应。撑脱板弹出后复位时,倒角的设置使撑脱板能更容易的返回到安装孔口部。所述撑脱板与安装孔口部之间的缝隙宽度小于注塑材料溢边值的宽度。这使得注塑使注塑材料无法进入撑脱板与安装孔口部之间的缝隙,不会或能大幅降低其对注塑件外形的影响。所述撑脱板底部远离滑杆一侧设有第二弹簧8,第二弹簧底部固定在安装孔上。脱料时,由于第二弹簧的限制,撑脱板弹起时为倾斜状态,这使得注塑件可向一固定方向弹出,更便于被收集。生产中,注塑模具的凹模和凸模分开后,控制器控制电磁铁短时通电产生与永磁体板相斥的磁力,永磁体板向远离电磁铁方向运动,进而带动撑脱板倾斜弹起,迫使注塑件与注塑模具分离后向一侧掉落而被收集,该脱料方式简单快捷,节省能源,脱料装置可小型化,还可用于对现有模具的改造。尽管本技术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技术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技术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注塑模具的定向快速脱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电磁铁、限位环和脱料器,所述壳体为筒状,所述电磁铁设于壳体内底部,所述限位环设于壳体内上部;所述脱料器包括永磁体板、滑杆和撑脱板,所述滑杆一端与撑脱板底部一侧铰接,所述滑杆另一端与永磁体板固定连接,永磁体板和撑脱板分别固定于滑杆两端,所述永磁体板设于电磁铁上方,所述滑杆穿过限位环并可沿限位环滑动,所述撑脱板露出于壳体;所述滑杆上套设有第一弹簧,所述弹簧一端与限位环连接,另一端与永磁体板连接,第一弹簧用以使撑脱板复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注塑模具的定向快速脱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电磁铁、限位环和脱料器,所述壳体为筒状,所述电磁铁设于壳体内底部,所述限位环设于壳体内上部;所述脱料器包括永磁体板、滑杆和撑脱板,所述滑杆一端与撑脱板底部一侧铰接,所述滑杆另一端与永磁体板固定连接,永磁体板和撑脱板分别固定于滑杆两端,所述永磁体板设于电磁铁上方,所述滑杆穿过限位环并可沿限位环滑动,所述撑脱板露出于壳体;所述滑杆上套设有第一弹簧,所述弹簧一端与限位环连接,另一端与永磁体板连接,第一弹簧用以使撑脱板复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注塑模具的定向快速脱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料装置安装于注塑模具的型芯或型腔上,所述注塑模具的型芯或型腔上加工有安装孔,所述脱料装置设于安装孔内;注塑模具脱料时,电磁铁通电产生与永磁体板相斥的磁力推动脱料器运动,将撑脱板弹起而迫使注塑件与注塑模具分离。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注塑模具的定向快速脱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永磁体板材料为钐钴磁铁或钕磁铁。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注塑模具的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君良,魏长高,魏平,李爱群,蒋志林,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鑫美兴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