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盘式电机及定子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04621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5 13: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盘式电机及定子模具,其中定子模具包括上模具和下模具。使用时,首先将铁芯放置在第一凹槽内,此时极靴位于插槽内,然后往下模具内灌注树脂材料,最后将上模具合在下模具上。压制时,将上模具和下模具组成的整体放在压机上,通过压机对定子模具进行加热,压机的热压过程结束后实现定子壳体的制作,同时实现了定子壳体与铁芯的连接。本方案公开的定子模具不仅实现了定子壳体的制作,而且实现了定子壳体与铁芯的连接,不需要再单独进行定子壳体与铁芯的连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盘式电机的装配时间,提高了盘式电机的装配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盘式电机及定子模具
本技术涉及电机
,特别涉及一种盘式电机及定子模具。
技术介绍
对于单定子双转子的盘式电机,为分段电枢结构,两个转子相互独立。组装时,需要将两个转子分别与定子进行装配,盘式电机的装配时间较长,造成盘式电机的装配效率低。因此,如何提高盘式电机的装配效率,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定子模具,以提高盘式电机的装配效率。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盘式电机。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定子模具,包括下模具和上模具,所述下模具与所述上模具配合,所述下模具上开设有与定子壳体形状相同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槽底开设有用于嵌入铁芯的极靴的插槽,所述插槽的形状与所述极靴形状适配,且与所述极靴的个数相等;所述上模具能够压紧在所述下模具上,所述上模具的下端面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凹槽位置对应且形状适配的第一凸台,所述第一凸台上设置第二凸台,所述第二凸台能够压紧所述极靴在所述插槽内。优选的,在上述定子模具中,所述上模具的下端面设置有第一导向柱,所述下模具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导向柱配合的导向孔。优选的,在上述定子模具中,所述第一凸台的外周设置有容胶槽。优选的,在上述定子模具中,所述下模具包括:底板;硅钢片定位板,设置有与所述铁芯的硅钢叠片位置对应的定位槽;下模本体,所述下模本体的下端面开设有用于安装所述硅钢片定位板的第二凹槽,所述下模本体的上端面开设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连通,所述下模本体和所述底板上均开设所述导向孔。优选的,在上述定子模具中,所述下模本体与所述硅钢片定位板螺栓连接。优选的,在上述定子模具中,还包括脱模板,所述脱模板上开设有与所述定位槽位置对应的脱模顶杆;所述底板上开设有与所述脱模顶杆位置对应的插孔。优选的,在上述定子模具中,所述脱模板上开设有第二导向柱,能够自所述下模具的下端面插入所述导向孔。优选的,在上述定子模具中,所述上模具为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上模具或者所述上模具为碳纤维复合材料上模具;所述下模具为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下模具或者所述上模具为碳纤维复合材料下模具;所述脱模板为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板或者所述上模具为碳纤维复合材料板。一种盘式电机,包括定子壳体和铁芯,所述定子壳体与铁芯通过上述任意一个方案中记载的所述定子模具一体压制成型连接。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技术提供的定子模具,包括上模具和下模具。使用时,首先将铁芯放置在第一凹槽内,此时极靴位于插槽内,然后往下模具内灌注树脂材料,最后将上模具合在下模具上。压制时,将上模具和下模具组成的整体放在压机上,通过压机对定子模具进行加热,压机的热压过程结束后实现定子壳体的制作,同时实现了定子壳体与铁芯的连接。本方案公开的定子模具不仅实现了定子壳体的制作,而且实现了定子壳体与铁芯的连接,不需要再单独进行定子壳体与铁芯的连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盘式电机的装配时间,提高了盘式电机的装配效率。本方案还公开了一种盘式电机,盘式电机包括定子壳体和铁芯,定子壳体与铁芯通过上述任意一个方案中记载的定子模具一体压制成型连接。通过上述任意一个方案中记载的定子模具实现定子壳体的压制,而且在定子模具压制时实现定子壳体与铁芯的连接,不需要单独对定子壳体与铁芯进行连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盘式电机的组装时间,提高了盘式电机的装配效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定子模具的爆炸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下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下模具的爆炸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下模具的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脱模板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产品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下模具,11、第一凹槽,12、插槽,13、导向孔,14、底板,15、硅钢片定位板,16、下模本体,2、上模具,21、第一凸台,22、第二凸台,23、第一导向柱,3、脱模板,31、脱模顶杆,32、第二导向柱。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定子模具,以提高盘式电机的装配效率。本技术还公开了一种盘式电机。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7,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定子模具,包括上模具2和下模具1。本方案公开的定子模具用于压制定子壳体,同时实现定子壳体与铁芯的连接。上模具2为凸模,下模具1为凹模。具体的,如图1-4所示,下模具1上开设有与定子壳体形状相同的第一凹槽11,第一凹槽11包括与定子壳体的边缘配合的通槽和与定子壳体的中部配合的盲槽,盲槽的开放端与通槽连通,且盲槽位于通槽的下端,通槽的尺寸大于盲槽的尺寸,通槽和盲槽之间形成第一台阶面,具体的,通槽和盲槽的尺寸根据定子壳体的端面形状进行确定。盲槽的槽底开设有插槽12,插槽12用于嵌入铁芯的极靴,如图2-4所示,插槽12的个数为多个,且围设呈与铁芯形状相同的圆环形,每个插槽12分别与铁芯的极靴配合。插槽12的形状与极靴的形状相同,且插槽12的尺寸大于极靴的尺寸,极靴与插槽12之间的间隙供胶液渗入。下模具1的结构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具体结构根据定子壳体的形状制作。上模具2能够压紧在下模具1上,第一凹槽11的深度为定子壳体的厚度与上模具2的厚度之和。如图5所示,上模具2的下端面设置有与第一凸台21,第一凸台21的形状与第一凹槽11的形状相同,第一凸台21能够伸入通槽的上端,第一凸台21与第一台阶面之间形定子壳体的边缘;第一凸台21上设置有第二凸台22,第二凸台22位于第一凸台21的上端面,第二凸台22与铁芯的形状相同,能够压紧极靴在插槽12内。此处需要说明的是,铁芯包括极靴与硅钢叠片,极靴套设在硅钢叠片上;此处对“上”和“下”进行限定,下模具1开设有第一凹槽11的一端为下模具1的上端,下模具1与开设第一凹槽11的一端相对的一端为下模具1的下端,上模具2与下模具1的第一凹槽11压紧的一端的为上模具2的下端,上模具2不与下模具1压紧的一端为上模具2的上端,下模具1的上端与下模具1的下端相对,上模具2的上端和上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定子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模具(1)和上模具(2),所述下模具(1)与所述上模具(2)配合,/n所述下模具(1)上开设有与定子壳体形状相同的第一凹槽(11),所述第一凹槽(11)的槽底开设有用于嵌入铁芯的极靴的插槽(12),所述插槽(12)的形状与所述极靴形状适配,且与所述极靴的个数相等;/n所述上模具(2)能够压紧在所述下模具(1)上,所述上模具(2)的下端面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凹槽(11)位置对应且形状适配的第一凸台(21),所述第一凸台(21)上设置第二凸台(22),所述第二凸台(22)能够压紧所述极靴在所述插槽(12)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定子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模具(1)和上模具(2),所述下模具(1)与所述上模具(2)配合,
所述下模具(1)上开设有与定子壳体形状相同的第一凹槽(11),所述第一凹槽(11)的槽底开设有用于嵌入铁芯的极靴的插槽(12),所述插槽(12)的形状与所述极靴形状适配,且与所述极靴的个数相等;
所述上模具(2)能够压紧在所述下模具(1)上,所述上模具(2)的下端面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凹槽(11)位置对应且形状适配的第一凸台(21),所述第一凸台(21)上设置第二凸台(22),所述第二凸台(22)能够压紧所述极靴在所述插槽(12)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子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具(2)的下端面设置有第一导向柱(23),所述下模具(1)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导向柱(23)配合的导向孔(1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子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台(21)的外周设置有容胶槽。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子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具(1)包括:
底板(14);
硅钢片定位板(15),设置有与所述铁芯的硅钢叠片位置对应的定位槽;
下模本体(16),所述下模本体(16)的下端面开设有用于安装所述硅钢片定位板(15)的第二凹槽,所述下模本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磊李一雄张广权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盘毂动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