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模压模具,属于模具加工技术领域,包括上模、下模、支撑柱体以及操作杆,下模的下端设有中心线垂直于上模的连接孔,上端设有与连接孔连通的锥形孔,锥形孔的孔径尺寸自上向下逐渐减小;支撑柱体配合安装于锥形孔和连接孔内,且上端面与下模的上端面平齐;支撑柱体的下端设有螺纹孔;操作杆的一端与螺纹孔螺纹连接,另一端用于支撑在地面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模压模具,通过这种方式工作人员可以利用下模自身的重量向下移动,而产品在操作杆和支撑柱体的作用下,与下模发生相向运动,可以简单、便捷地将产品卸除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模压模具
本技术属于模具加工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模压模具。
技术介绍
模压模具是模压生产必不可少的工艺装备,在模压作业完成后,如果不能及时将产品从工位卸除,会影响后续送料,增加工人的劳动强度,降低工作效率,目前橡胶硫化模具的使用过程中,由于温度较高会导致产品受热变形而出现误差,造成产品卸除困难的问题出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压模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模压模具生产过程中产品卸除困难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模压模具,包括:上模;下模,下端设有中心线垂直于所述上模的连接孔,上端设有与所述连接孔连通的锥形孔,所述锥形孔的孔径尺寸自上向下逐渐减小;支撑柱体,配合安装于所述锥形孔和所述连接孔内,且上端面与所述下模的上端面平齐;所述支撑柱体的下端设有螺纹孔;操作杆,一端与所述螺纹孔螺纹连接,另一端用于支撑在地面上。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支撑柱体包括:锥台,外侧面与所述锥形孔相适配;下柱体,滑动配合与所述连接孔内,且上端与所述锥台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所述螺纹孔设于所述下柱体的下端。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锥形孔的下端孔径大于所述连接孔的孔径,所述锥台的下端面面积大于所述下柱体的上端面面积。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锥台与所述下柱体的高度之和小于所述下模的厚度。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连接孔为多个,均布于所述下模上。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支撑柱体的上端设有多个用于与骨架接触的凸起部。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各所述凸起部均布于所述支撑柱体上。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操作杆的下端设有用于增大与地面接触面积的扩增板。本技术提供的模压模具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模压模具,使用时,先将支撑柱体先后穿过锥形孔和连接孔,并安装在锥形孔和连接孔内,然后启动模压机,并通过上模和下模对橡胶件进行模压,模压作业完成后,将操作杆的一端与螺纹孔连接,并竖直放置在地面上,在下模和产品的自重作用下,操作杆和支撑柱体将产品顶起,使产品与下模分离,通过这种方式,工作人员可以利用下模自身的重量向下移动,而产品在操作杆和支撑柱体的作用下,与下模发生相向运动,可以简单、便捷地将产品卸除掉。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模压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下模的局部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模压模具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1、上模;2、下模;21、连接孔;22、锥形孔;3、支撑柱体;31、螺纹孔;32、锥台;33、下柱体;4、操作杆;41、扩增板;5、产品;51、骨架。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请参阅图1至图3,现对本技术提供的模压模具进行说明。一种模压模具,包括上模1、下模2、支撑柱体3以及操作杆4,下模2的下端设有中心线垂直于上模1的连接孔21,上端设有与连接孔21连通的锥形孔22,锥形孔22的孔径尺寸自上向下逐渐减小;支撑柱体3配合安装于锥形孔22和连接孔21内,且上端面与下模2的上端面平齐;支撑柱体3的下端设有螺纹孔31;操作杆4的一端与螺纹孔31螺纹连接,另一端用于支撑在地面上。本技术提供的模压模具,与现有技术相比,使用时,先将支撑柱体3先后穿过锥形孔22和连接孔21,并安装在锥形孔22和连接孔21内,然后启动模压机,并通过上模1和下模2对橡胶件进行模压,模压作业完成后,将操作杆4的一端与螺纹孔31连接,并竖直放置在地面上,在下模2和产品5的自重作用下,操作杆4和支撑柱体3将产品5顶起,使产品5与下模2分离,通过这种方式,工作人员可以利用下模2自身的重量向下移动,而产品5在操作杆4和支撑柱体3的作用下,与下模2发生相向运动,可以简单、便捷地将产品5卸除掉。设置锥形孔22,使支撑柱体3安装进锥形孔22和连接孔21后,在操作杆4的作用下,只能向上移动,因此在下模2向下移动时,相当于支撑柱体3向上移动,进而顶起产品5。在下模2和上模1完成模压作业后,先安装操作杆4,再撤出下模2下方的支撑座,使下模2在重力作用下向下移动。橡胶产品5在模压时,在橡胶件内加入骨架51,有利于橡胶产品5的定型。请参阅图1和图2,作为本技术提供的模压模具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支撑柱体3包括锥台32和下柱体33,锥台32的外侧面与锥形孔22相适配;下柱体33滑动配合与连接孔21内,且上端与锥台32的下端面固定连接;螺纹孔31设于下柱体33的下端,锥台32上大下小,安装锥台32和下柱体33时,手持下柱体33自上向下安装,下柱体33穿过锥形孔22滑动安装进入连接孔21内。可设置锥台32和下柱体33为一体结构,也可以采用焊接的方式将锥台32和下柱体33固定在一起。请参阅图1和图2,作为本技术提供的模压模具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锥形孔22的下端孔径大于连接孔21的孔径,锥台32的下端面面积大于下柱体33的上端面面积,借助锥形孔22的下端孔径大于连接孔21的孔径,且锥台32的下端面面积大于下柱体33的上端面面积,使整个支撑柱体3安装进锥形孔22和连接孔21后,锥台32的下端抵接在锥形孔22的孔底,起到对支撑柱体3限位的作用,锥台32和下柱体33安装进锥形孔22和连接孔21后,确保锥台32上端面与下模2上端面精确平齐。请参阅图1和图2,作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模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n上模;/n下模,下端设有中心线垂直于所述上模的连接孔,上端设有与所述连接孔连通的锥形孔,所述锥形孔的孔径尺寸自上向下逐渐减小;/n支撑柱体,配合安装于所述锥形孔和所述连接孔内,且上端面与所述下模的上端面平齐;所述支撑柱体的下端设有螺纹孔;/n操作杆,一端与所述螺纹孔螺纹连接,另一端用于支撑在地面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模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上模;
下模,下端设有中心线垂直于所述上模的连接孔,上端设有与所述连接孔连通的锥形孔,所述锥形孔的孔径尺寸自上向下逐渐减小;
支撑柱体,配合安装于所述锥形孔和所述连接孔内,且上端面与所述下模的上端面平齐;所述支撑柱体的下端设有螺纹孔;
操作杆,一端与所述螺纹孔螺纹连接,另一端用于支撑在地面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体包括:
锥台,外侧面与所述锥形孔相适配;
下柱体,滑动配合与所述连接孔内,且上端与所述锥台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所述螺纹孔设于所述下柱体的下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压模具,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春晌,杨树林,朱旭东,李春华,马柏青,周莹莹,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橡一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