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夹头的油压回转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02969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5 13: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关于一种油压回转机构,其包含有一个回转缸、一个注油座及一个冷却单元。回转缸具有一个缸体、一个设于缸体的回转阀及一个设于缸体的活塞,回转阀具有一根连接活塞的传动轴,注油座套设于传动轴,用以对传动轴提供油料,冷却单元具有一个套设于传动轴的后盖及一个进水塞,进水塞设于后盖且连接传动轴,用以对传动轴提供切削液,此外,后盖具有一个环槽,环槽经由一条泄水流道连通一个泄水孔,泄水流道再经由一条溢流通道连通一个溢流孔。借此,当有切削液从溢流孔流出时,表示泄水流道有堵塞,以便提醒操作人员进行清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夹头的油压回转机构
本技术与夹头有关,特别是指一种用于夹头的油压回转机构。
技术介绍
请参阅图1,在图1当中所显示的习用油压回转机构1主要在后盖2的内部设置一条泄水流道3与一个泄水孔4,让一部分的切削液经由泄水流道3流至泄水孔4,然后从泄水孔4排至外界进行回收。然而在运作过程中,泄水流道3或泄水孔4可能被异物(例如切削屑)所堵住,使得切削液的排放不够顺畅,如此一来,切削液很可能会回流至油压系统或其他部位而对零组件造成损坏。另一方面,一旦密封环5所受到的背压太大时,可能会导致工作流体(例如高压气体或切削液)从传动轴6与密封环7之间的缝隙跑到油压系统内与油料混合,除了可能让油料受到污染之外,也可能会造成油压系统损坏。此外,受限于密封环5的配置,传动轴6并不适合高转速运作,若转速过高,可能会导致密封环5崩坏而失效。因此,习用油压回转机构1在结构上有改善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夹头的油压回转机构,其利用溢流设计来提醒操作人员解决堵塞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油压回转机构,包含有一个回转缸、一个注油座,以及一个冷却单元。该回转缸具有一个缸体、一个回转阀及一个活塞,该回转阀连接于该缸体的一端面且具有一根传动轴与一条贯穿该传动轴的冷却流道,该活塞设于该缸体且连接该传动轴,使该活塞能受该回转阀的驱动而转动;该注油座邻设于该回转阀且套设于该回转阀的传动轴,并允许该回转阀的传动轴能转动;该冷却单元具有一个后盖及一个进水塞、该后盖连接该注油座且套设于该回转阀的传动轴,并允许该回转阀的传动轴能转动,该进水塞设于该后盖且连接该回转阀的传动轴的冷却流道,用以将切削液注入该冷却流道内,其中,该后盖的内部具有一个环绕该传动轴的环槽,且该后盖的外周面具有一个泄水孔与一个溢流孔,该泄水孔经由一条泄水流道连通该环槽,该溢流孔经由一条溢流通道连通该泄水流道。由上述可知,在正常运作的情况下,一部分的切削液会从该环槽经由该泄水流道流到该泄水孔,再由该泄水孔流出至外界进行回收,一旦该泄水流道或该泄水孔因异物而有堵塞的情况时,切削液会改流至该溢流通道,然后从该溢流孔流出,这时候的操作人员就会马上知道可能有堵塞的问题,接下来只要将异物清除之后即可继续正常运作。较佳地,该后盖的内部更具有一个邻设于该环槽的容槽,该容槽内设有一个油封环。此外,该后盖的内部更具有一条连通该容槽与该泄水流道的辅助泄水流道。借由上述特征,一部分的切削液可能从该环槽经由该后盖与该传动轴之间的间隙流至该容槽内,然后被该油封环所阻挡后,再改从该辅助泄水流道回至该泄水流道,最后同样由该泄水孔排出。较佳地,该后盖的内部更具有一条连通该环槽的回流槽,使切削液在排放过程中有缓冲的空间,不会全部一次流到该泄水流道,以达到流量控制的效果。本技术的有益功效在于:利用溢流设计来提醒操作人员解决堵塞的问题,实现流量控制,进而达到保护内部零组件及延长使用寿命的效果。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附图说明图1为习用油压回转机构的局部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油压回转机构的立体图。图3为本技术的油压回转机构在另一视角的立体图。图4为本技术的油压回转机构的纵向剖视图。图5为图4的局部放大图。图6为本技术的油压回转机构的径向剖视图。其中,附图标记:1:油压回转机构2:后盖3:泄水流道4:泄水孔5:密封环6:传动轴7:密封环10:油压回转机构20:回转缸21:缸体22:回转阀23:盘部24:螺丝25:传动轴252:冷却流道254:油路环槽26:活塞27:轴孔28:连接孔30:注油座32:轴承33:注油孔34:注油通道35:泄油孔36:泄油通道37:油封环40:冷却单元41:后盖412:环槽413:回流槽414:泄水孔415:溢流孔416:泄水流道417:溢流通道418:容槽419:辅助泄水流道42:油封环43螺丝44进水塞45螺丝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具体的描述:申请人首先在此说明,于整篇说明书中,包括以下介绍的实施例以及权利要求书中,有关方向性的名词皆以附图中的方向为基准。其次,在以下将要介绍的实施例以及附图中,相同的元件标号,代表相同或近似的元件或其结构特征。请参阅图2至图4,本技术的油压回转机构10包含有一个回转缸20、一个注油座30,以及一个冷却单元40。回转缸20具有一个缸体21、一个回转阀22及一个活塞26。回转阀22具有一个盘部23,盘部23利用多根螺丝24与缸体21固定在一起,再如图4所示,回转阀22更具有一根连接盘部23的传动轴25与一条贯穿传动轴25的冷却流道252,其中在传动轴25的外周面具有二条油路环槽254;活塞26设于缸体21且具有一个轴孔27,活塞26以轴孔27套接传动轴25的前端,使活塞26能受回转阀22的驱动而转动,此外,活塞26更具有一个同轴连通轴孔27的连接孔28,活塞26以连接孔28与夹头(此为习知技术,图中未示)组装在一起,使夹头能受活塞26的驱动而对工件进行夹持或松放。注油座30邻设于回转阀22且套设于回转阀22的传动轴25的中段,并且利用左右二个轴承32允许回转阀22的传动轴25能相对注油座30转动。如图3及图4所示,注油座30的外周面具有二个注油孔33,二个注油孔33分别经由一条注油通道34连通传动轴25的油路环槽254,使得油料能从二个注油孔33流经二条注油通道34到达二条油路环槽254。此外,如图4所示,注油座30更具有一个泄油孔35与二条泄油通道36,二条泄油通道36的一端共同连通泄油孔35,多余的油料受到前后二个油封环37、42的阻挡时可经由二条泄油通道36流至泄油孔35,然后从泄油孔35排出至外界进行回收。冷却单元40具有一个后盖41,后盖41套设于回转阀22的传动轴25的后端,由于后盖41利用四根螺丝43固定于注油座30,所以可允许回转阀22的传动轴25能相对后盖41转动。冷却单元40更具有一个进水塞44,进水塞44利用三根螺丝45锁设于后盖41且以其一端插设于回转阀22的传动轴25的冷却流道252内,用以将切削液注入冷却流道252,使切削液沿着冷却流道252到达活塞26的轴孔27内。再如图4至图6所示,后盖41的内部具有一个环绕传动轴25的环槽412与一个径向连通环槽412的回流槽413,且后盖41的外周面具有一个泄水孔414与一个溢流孔415,泄水孔414经由一条泄水流道416连通环槽4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夹头的油压回转机构,其特征在于,包含有:/n一回转缸,具有一缸体、一回转阀及一活塞,该回转阀连接于该缸体的一端面且具有一传动轴与一贯穿该传动轴的冷却流道,该活塞设于该缸体且连接该传动轴,使该活塞能受该回转阀的驱动而转动;/n一注油座,邻设于该回转阀且套设于该回转阀的传动轴;以及/n一冷却单元,具有一后盖及一进水塞,该后盖连接该注油座且套设于该回转阀的传动轴,该进水塞设于该后盖且连接该回转阀的传动轴的冷却流道,其中,该后盖具有一环绕该传动轴的环槽,且该后盖的外周面具有一泄水孔与一溢流孔,该泄水孔经由一泄水流道连通该环槽,该溢流孔经由一溢流通道连通该泄水流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夹头的油压回转机构,其特征在于,包含有:
一回转缸,具有一缸体、一回转阀及一活塞,该回转阀连接于该缸体的一端面且具有一传动轴与一贯穿该传动轴的冷却流道,该活塞设于该缸体且连接该传动轴,使该活塞能受该回转阀的驱动而转动;
一注油座,邻设于该回转阀且套设于该回转阀的传动轴;以及
一冷却单元,具有一后盖及一进水塞,该后盖连接该注油座且套设于该回转阀的传动轴,该进水塞设于该后盖且连接该回转阀的传动轴的冷却流道,其中,该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松筠
申请(专利权)人:千岛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