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旋挖钻头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旋挖钻头牙轮焊接定位器,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环形底座,环形底座包括第一半环和第二半环,第一半环与第二半环的同侧表面均设有若干个牙轮定位槽,第一半环与第二半环之间设有第一锁合组件和第二锁合组件;第一半环与第二半环拼合形成环形底座时,第一锁合组件用于使第一半环与第二半环相对固定;第一半环与第二半环相叠合时,第二锁合组件用于使第一半环与第二半环相对固定。该牙轮焊接定位器便于进行收纳以减小占用空间,从而便于对牙轮焊接定位器进行存放与运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旋挖钻头牙轮焊接定位器
本技术涉及旋挖钻头
,尤其是涉及一种旋挖钻头牙轮焊接定位器。
技术介绍
旋挖钻进施工是我国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桩工施工方法,可根据施工地层的区别选择不同的旋挖钻头。具体的,旋挖钻头包括钻筒以及牙轮,牙轮设置在钻筒的底端部;旋挖钻头在工作中利用牙轮交替接触地层,具有破岩扭矩小、牙轮与孔底接触面积小、比压高以及易于吃入地层的优点,使得旋挖钻头能够适应从软到坚硬的多种地层。而旋挖钻头的牙轮在使用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磨损甚至脱离,需要人工进行牙轮补焊,为使牙轮定位准确,通常会使用到牙轮焊接定位器。公告号为CN206200434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旋挖钻头牙轮焊接定位器,包括底座以及设置在底座上端部的多个牙轮定位槽,多个牙轮定位槽分别与旋挖钻头的牙轮焊接位一一对应,且可容置牙轮,多个牙轮定位槽环绕底座的周边布置,形成牙轮定位槽圈,牙轮定位槽贯穿底座的外侧,形成外侧开口。将需要补焊的新牙轮放置在对应磨损的牙轮定位槽中,然后将旋挖钻头放置在底座上,通过牙轮定位槽对需要补焊的牙轮实现定位,减少焊接后的新牙轮出现倾斜或偏位的情况。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牙轮焊接定位器整体呈圆环状,旋挖钻头的孔径较大,为减少牙轮焊接定位器受压变形的情况,圆环状的牙轮焊接定位器需要占用较大的放置空间,不便于存放与运输。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旋挖钻头牙轮焊接定位器,该牙轮焊接定位器便于进行收纳以减小占用空间,从而便于对牙轮焊接定位器进行存放与运输。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旋挖钻头牙轮焊接定位器,包括环形底座,所述环形底座包括第一半环和第二半环,所述第一半环与第二半环的同侧表面均设有若干个牙轮定位槽,所述第一半环与第二半环之间设有第一锁合组件和第二锁合组件;所述第一半环与第二半环拼合形成环形底座时,所述第一锁合组件用于使第一半环与第二半环相对固定;所述第一半环与第二半环相叠合时,所述第二锁合组件用于使第一半环与第二半环相对固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半环与第二半环拼合成环形底座,并利用第一锁合组件实现第一半环与第二半环的相对固定,而后即可利用第一半环与第二半环表面设置的牙轮定位槽对需要补焊的牙轮进行定位,减少焊接后的新牙轮出现倾斜或偏位的情况;在不使用牙轮焊接定位器时,解除第一锁合组件对第一半环与第二半环的固定作用,将第一半环与第二半环相叠合,并利用第二锁合组件实现第一半环与第二半环的相对固定,起到收叠的效果,便于对牙轮焊接定位器进行收纳以减小占用空间,从而便于对牙轮焊接定位器进行存放与运输。优选的,所述第一半环与第二半环的两个端部连接处均设有合页,且第一半环与第二半环的端部连接处设有容置合页的容置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半环与第二半环的两个端部连接处通过合页实现铰接,并利用容置槽度合页进行容置,相对第一半环对第二半环进行翻转,即可实现第一半环与第二半环之间的叠合;且第一半环与第二半环通过铰接的方式实现连接,减少第一半环与第二半环相脱离后遗失的情况。优选的,所述第一半环的两个端部靠近第一半环外壁的一侧均设有锁合块,所述锁合块设有第一锁合孔;所述第二半环的两个端部靠近第二半环外壁的一侧均设有锁合槽,所述锁合槽槽壁设有第二锁合孔;所述第一锁合组件包括锁合销,所述锁合销活动贯穿第一锁合孔,且所述锁合销远离第一半环内壁的一侧设有握持部;所述第一半环与第二半环拼合形成环形底座时,所述第一锁合孔与第二锁合孔相对齐,所述锁合销用于同时插接于第一锁合孔与第二锁合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半环与第二半环拼合形成环形底座时,第一锁合孔与第二锁合孔相对齐,利用锁合销同时插接于第一锁合孔与第二锁合孔,实现第一半环与第二半环的相对固定。优选的,所述第一半环上表面设有第一定位半环,所述第二半环上表面设有第二定位半环,所述第一半环与第二半环拼合成环形底座时,所述第一定位半环与第二定位半环形成定位环,所述定位环用于与旋挖钻头内腔的下侧相适配。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旋挖钻头放置于牙轮焊接定位器的过程中,第一定位半环与第二定位半环形成定位环可对旋挖钻头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便于实现旋挖钻头与牙轮焊接定位器之间的位置对齐。优选的,所述第一锁合组件还包括弹簧,所述锁合块远离第二半环外壁的一侧设有活动槽,所述活动槽与第一锁合孔相连通;所述弹簧套设于锁合销上,且容置于活动槽内;所述锁合销上设有固定环,所述弹簧的一端连接于活动槽槽底,另一端连接于固定环;所述锁合销用于插接第二锁合孔的一端设有圆弧抵接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翻转第二半环至与第一半环相拼接时,锁合块与锁合销的圆弧抵接面相抵接,使得锁合销沿远离锁合块的方向运动,弹簧被压缩;第一锁合孔与第二锁合孔对齐时,锁合销在弹簧回复力作用下插接于第一锁合孔内,便捷实现锁合销对第一半环与第二半环的固定作用。优选的,所述握持部为握持杆,所述握持杆与锁合销相垂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握持杆便于工作人员握持,便于工作人员驱动锁合销与第一锁合孔相脱离。优选的,所述锁合块远离第一半环内壁的侧壁设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设有限位槽;所述锁合销与第一锁合孔相脱离时,所述握持杆可转动抵接于限位槽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工作人员使第一半环与第二半环的一个端部连接处的锁合销与第二锁合孔相脱离后,转动握持杆并使得握持杆与限位槽相抵,限制弹簧的回弹,便于工作人员使第一半环与第二半环的另一个端部连接处的锁合销脱离第二锁合孔。优选的,所述第二锁合件为一对相互吸合的磁体,两个所述磁体分别设于第一半环与第二半环相贴合的表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半环与第二半环相叠合时,第一半环与第二半环上相互吸合的磁体之间的吸合力,实现第一半环与第二半环之间的相对固定,结构简单实用。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解除第一锁合组件对第一半环与第二半环的固定作用,将第一半环与第二半环相叠合,并利用第二锁合组件实现第一半环与第二半环的相对固定,起到收叠的效果,便于对牙轮焊接定位器进行收纳以减小占用空间,从而便于对牙轮焊接定位器进行存放与运输;2、第一半环与第二半环通过铰接的方式实现连接,减少第一半环与第二半环相脱离后遗失的情况;3、翻转第二半环至与第一半环相拼接时,锁合块与锁合销的倾斜抵接面相抵接,使得锁合销沿远离锁合块的方向运动,弹簧被压缩;第一锁合孔与第二锁合孔对齐时,锁合销在弹簧回复力作用下插接于第二锁合孔内,便捷实现锁合销对第一半环与第二半环的固定作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仰视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为展现第一锁合组件结构的局部剖视图。图4是图3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环形底座;1a、牙轮定位槽;11、第一半环;111、锁合块;111a、第一锁合孔;111b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旋挖钻头牙轮焊接定位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环形底座(1),所述环形底座(1)包括第一半环(11)和第二半环(12),所述第一半环(11)与第二半环(12)的同侧表面均设有若干个牙轮定位槽(1a),所述第一半环(11)与第二半环(12)之间设有第一锁合组件和第二锁合组件(7);所述第一半环(11)与第二半环(12)拼合形成环形底座(1)时,所述第一锁合组件用于使第一半环(11)与第二半环(12)相对固定;所述第一半环(11)与第二半环(12)相叠合时,所述第二锁合组件(7)用于使第一半环(11)与第二半环(12)相对固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旋挖钻头牙轮焊接定位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环形底座(1),所述环形底座(1)包括第一半环(11)和第二半环(12),所述第一半环(11)与第二半环(12)的同侧表面均设有若干个牙轮定位槽(1a),所述第一半环(11)与第二半环(12)之间设有第一锁合组件和第二锁合组件(7);所述第一半环(11)与第二半环(12)拼合形成环形底座(1)时,所述第一锁合组件用于使第一半环(11)与第二半环(12)相对固定;所述第一半环(11)与第二半环(12)相叠合时,所述第二锁合组件(7)用于使第一半环(11)与第二半环(12)相对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挖钻头牙轮焊接定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半环(11)与第二半环(12)的两个端部连接处均设有合页(4),且第一半环(11)与第二半环(12)的端部连接处设有容置合页(4)的容置槽(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挖钻头牙轮焊接定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半环(11)的两个端部靠近第一半环(11)外壁的一侧均设有锁合块(111),所述锁合块(111)设有第一锁合孔(111a);所述第二半环(12)的两个端部靠近第二半环(12)外壁的一侧均设有锁合槽(121),所述锁合槽(121)槽壁设有第二锁合孔(121a);所述第一锁合组件包括锁合销(51),所述锁合销(51)活动贯穿第一锁合孔(111a),且所述锁合销(51)远离第一半环(11)内壁的一侧设有握持部;所述第一半环(11)与第二半环(12)拼合成环形底座(1)时,所述第一锁合孔(111a)与第二锁合孔(121a)相对齐,所述锁合销(51)用于同时插接于第一锁合孔(111a)与第二锁合孔(121a)。
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连佳,袁嘉威,袁嘉康,袁嘉劲,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万宜基础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