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输变电施工导线压接管校直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01395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5 13: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输变电施工导线压接管校直器,包括:定位固定板、校直板、压接管本体、夹持组件以及调节组件,所述校直板固定设置在定位固定板底端,所述压接管本体贴合校直板安装,所述夹持组件匹配安装在定位固定板两侧,所述调节组件安装在校直板下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整体结构简单,使用便捷,通过设有调节组件,可稳定的通过挤压板与校直板夹持下,可有效的对压接管本体进行校直处理,保证了压接管本体的整体良好使用状态,同时该装置通过采用全面的对压接管本体进行挤压校直处理,规避了传统的校直稳定性较差的不足,提高了整体校直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输变电施工导线压接管校直器
本技术涉及压接管处理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输变电施工导线压接管校直器。
技术介绍
目前,架空输电线路施工中,导线的接续压接管或耐张线夹压接管通常采用液压的压接方式。在施工现场实际作业中,由于设备、环境、施工工艺等因素,压接管在压接作业完成后往往会产生局部弯曲的现象。而弯曲的压接管长期处于运行张力和振动环境中,极易发生损伤,整体使用寿命较短,因此需要进行校直处理,以保证良好的使用状态。现有技术有以下不足:传统的校直器在使用中,整体使用效果不佳,且传统的校直方式整体局限性较大,往往只能局部的对压接管进行校直,整体校直精度较差,无法全面的对压接管进行校直,整体使用效果差,且极易因局部校直应力过大造成压接管发生损伤。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输变电施工导线压接管校直器,以解决传统的校直器在使用中,整体使用效果不佳,且传统的校直方式整体局限性较大,往往只能局部的对压接管进行校直,整体校直精度较差,无法全面的对压接管进行校直,整体使用效果差等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输变电施工导线压接管校直器,包括:定位固定板、校直板、压接管本体、夹持组件以及调节组件,所述校直板固定设置在定位固定板底端,所述压接管本体贴合校直板安装,所述夹持组件匹配安装在定位固定板两侧,所述调节组件安装在校直板下方。优选的,所述校直板与定位固定板贴合安装,且所述校直板上开设有限位槽,利用校直板上限位槽可初步的对压接管本体进行限位处理,保证了后续加工中的稳定性。优选的,所述夹持组件包括两组支撑架、两组限位部,两组所述支撑架固定设置在定位固定板两侧壁,两组所述限位部匹配安装在两组支撑架底端。优选的,两组所述限位部均包括两组限位板、两组螺纹杆以及两组限位夹持板,两组所述限位板固定设置在支撑架底端两侧,两组所述螺纹杆分别穿过两组限位板安装,且两组所述限位板上均开设有与两组螺纹杆匹配的螺纹通孔,两组所述限位夹持板侧壁均通过安装轴承分别与两组螺纹杆连接,可有效的驱动两组限位夹持板进行对向移动,从而可有效的对压接管本体进行稳定的固定处理。优选的,两组所述限位夹持板平行安装,两组所述限位夹持板内侧采用弧状过渡。优选的,所述调节组件两组定位架、固定板、两组液压机以及挤压板,两组所述定位架固定设置在定位固定板两侧,所述固定板匹配安装在两组定位架底端,两组所述液压机安装在固定板上表面两侧,所述挤压板安装在两组液压机伸缩端处,且挤压板的输出端朝向校直板安装,同时该装置通过采用全面的对压接管本体进行挤压校直处理,规避了传统的校直稳定性较差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输变电施工导线压接管校直器,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利用校直板上限位槽可初步的对压接管本体进行限位处理,保证了后续加工中的稳定性,通过设有两组限位部,利用两组限位板可对压接管本体两端进行限位,随后转动两组螺纹杆,进而可有效的驱动两组限位夹持板进行对向移动,从而可有效的对压接管本体进行稳定的固定处理,便于后续校直过程的稳定性。(2)本技术通过设有调节组件,驱动挤压板在两组定位架内部进行移动,从而可与压接管本体贴合,在两组液压机的推动作用下,可稳定的通过挤压板与校直板夹持下,可有效的对压接管本体进行校直处理,保证了压接管本体的整体良好使用状态,同时该装置通过采用全面的对压接管本体进行挤压校直处理,规避了传统的校直稳定性较差的不足,提高了整体校直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整体侧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限位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图3中A处放大示意图。图中:1、定位固定板;2、校直板;3、压接管本体;4、限位槽;5、支撑架;6、限位部;7、限位板;8、螺纹杆;9、限位夹持板;10、定位架;11、固定板;12、液压机;13、挤压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如图1-4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输变电施工导线压接管校直器,包括:定位固定板1、校直板2、压接管本体3、夹持组件以及调节组件,所述校直板2固定设置在定位固定板1底端,所述压接管本体3贴合校直板2安装,所述夹持组件匹配安装在定位固定板1两侧,所述调节组件安装在校直板2下方。进一步,所述校直板2与定位固定板1贴合安装,且所述校直板2上开设有限位槽4,利用校直板2上限位槽4可初步的对压接管本体3进行限位处理,保证了后续加工中的稳定性;进一步,所述夹持组件包括两组支撑架5、两组限位部6,两组所述支撑架5固定设置在定位固定板1两侧壁,两组所述限位部6匹配安装在两组支撑架5底端;进一步,两组所述限位部6均包括两组限位板7、两组螺纹杆8以及两组限位夹持板9,两组所述限位板7固定设置在支撑架5底端两侧,两组所述螺纹杆8分别穿过两组限位板7安装,且两组所述限位板7上均开设有与两组螺纹杆8匹配的螺纹通孔,两组所述限位夹持板9侧壁均通过安装轴承分别与两组螺纹杆8连接,利用两组限位板7可对压接管本体3两端进行限位,随后转动两组螺纹杆8,进而可有效的驱动两组限位夹持板9进行对向移动,从而可有效的对压接管本体3进行稳定的固定处理,便于后续校直过程的稳定性;进一步,两组所述限位夹持板9平行安装,两组所述限位夹持板9内侧采用弧状过渡;进一步,所述调节组件两组定位架10、固定板11、两组液压机12以及挤压板13,两组所述定位架10固定设置在定位固定板1两侧,所述固定板11匹配安装在两组定位架10底端,两组所述液压机12安装在固定板11上表面两侧,所述挤压板13安装在两组液压机12伸缩端处,且挤压板13的输出端朝向校直板2安装,驱动挤压板13在两组定位架10内部进行移动,从而可与压接管本体3贴合,在两组液压机12的推动作用下,可稳定的通过挤压板13与校直板2夹持下,可有效的对压接管本体3进行校直处理,保证了压接管本体3的整体良好使用状态,同时该装置通过采用全面的对压接管本体3进行挤压校直处理,规避了传统的校直稳定性较差的不足,提高了整体校直的效果。工作原理:在使用时,首先将压接管本体3贴合放置在校直板2上,利用校直板2上限位槽4可初步的对压接管本体3进行限位处理,保证了后续加工中的稳定性,通过设有两组限位部6,利用两组限位板7可对压接管本体3两端进行限位,随后转动两组螺纹杆8,进而可有效的驱动两组限位夹持板9进行对向移动,从而可有效的对压接管本体3进行稳定的固定处理,便于后续校直过程的稳定性,定位完成后,通过设有调节组件,启动两组液压缸,从而驱动挤压板13在两组定位架10内部进行移动,从而可与压接管本体3贴合,在两组液压机12的推动作用下,可稳定的通过挤压板13与校直板2夹持下,可有效的对压接管本体3进行校直处理,保证了压接管本体3的整体良好使用状态,同时该装置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输变电施工导线压接管校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定位固定板(1)、校直板(2)、压接管本体(3)、夹持组件以及调节组件,所述校直板(2)固定设置在定位固定板(1)底端,所述压接管本体(3)贴合校直板(2)安装,所述夹持组件匹配安装在定位固定板(1)两侧,所述调节组件安装在校直板(2)下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输变电施工导线压接管校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定位固定板(1)、校直板(2)、压接管本体(3)、夹持组件以及调节组件,所述校直板(2)固定设置在定位固定板(1)底端,所述压接管本体(3)贴合校直板(2)安装,所述夹持组件匹配安装在定位固定板(1)两侧,所述调节组件安装在校直板(2)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输变电施工导线压接管校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校直板(2)与定位固定板(1)贴合安装,且所述校直板(2)上开设有限位槽(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输变电施工导线压接管校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组件包括两组支撑架(5)、两组限位部(6),两组所述支撑架(5)固定设置在定位固定板(1)两侧壁,两组所述限位部(6)匹配安装在两组支撑架(5)底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输变电施工导线压接管校直器,其特征在于:两组所述限位部(6)均包括两组限位板(7)、两组螺纹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晋夏民蒋家凤常朋朋吴星琴杨昱熊谦敏谢茜子
申请(专利权)人:芜湖明远电力工程咨询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