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康复科用下肢力量训练器,包括基座,基座上侧面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动力舱和调节舱,动力舱的上端面安装有座椅,动力舱和调节舱之间设有两个连杆,连杆由蹬杆和阻力杆转动连接组成,蹬杆上固定连接有踏板,且两个蹬杆的一端延伸至动力舱内部开有的空腔的内部并与转动连接在空腔内部的两个转轮转动连接,且两个转轮之间通过转轴相互连接,两个阻力杆的一端分别延伸至调节舱上开有的空槽的内部并与空槽的槽壁转动连接,阻力杆与空槽内部设有的弹簧相互连接,本装置不仅可以让患者后期进行锻炼,而且在患者康复前期腿部没有力量的时候可以辅助患者进行锻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康复科用下肢力量训练器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材
,具体为一种康复科用下肢力量训练器。
技术介绍
康复训练是患者术后的重要环节之一,如外科手术以及长期卧床等情况,为了能够更快的适应和恢复身体机能都需要进行康复训练,其中下肢部分的康复占据了整个康复环节的较大比例,现在康复训练的内容一般是由护理人员搀扶行走,人工成本高,当然现在市面上也有一些针对下肢康复训练的器具,但是这些器具在患者进行康复训练的前期腿部没有力量时无法进行,仍需要护理人员搬动小腿为其做屈膝运动,增加了人力成本,另外再后期需要增加恢复力量时又无法调节,为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康复科用下肢力量训练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康复科用下肢力量训练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康复科用下肢力量训练器,包括基座,所述基座上侧面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动力舱和调节舱,所述动力舱的上端面安装有座椅,所述动力舱和调节舱之间设有两个连杆,所述连杆由蹬杆和阻力杆转动连接组成,所述蹬杆上固定连接有踏板,且两个蹬杆的一端延伸至动力舱内部开有的空腔中并与两个转轮转动连接,且两个转轮之间通过转轴相互连接,两个阻力杆的一端分别延伸至调节舱上开有的空槽的内部并与空槽的槽壁转动连接,所述阻力杆与空槽内部设有的弹簧相互作用。优选的,所述转轴与固定连接在空腔腔底的支撑座转动连接,所述支撑座上开有让位槽,所述让位槽的内部设有从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与转轴固定连接,且从动齿轮与主动齿轮啮合连接,所述主动齿轮与电机的电机轴固定连接,所述电机安装在空腔的腔底上。优选的,所述弹簧的一端与阻力杆相互连接,另一端与设在空槽内部的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与啮合连接在空槽槽底的调节螺栓转动连接。优选的,所述阻力杆通过其靠近空槽一侧面上开有的滑槽滑动连接有滑板,所述滑板与弹簧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弹簧外部套有弧状的导向壳,所述导向壳与空槽的侧壁固定连接且导向壳的两端均位于空槽外,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连接有接触板和调节板,且所述调节板上设有调节螺母。优选的,所述导向壳上开有用于调节螺母滑动的调节槽,且所述调节螺母贯穿调节板与导向壳侧壁接触。优选的,所述踏板上固定连接有绑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电机和转轴之间的配合,实现了电机可以带动转轴转动,而转轴可以带动连杆运动,此时将患者的脚放在踏板上,随着连杆的不断运动,患者的脚也会随着连杆进行运动,从而可以不断的通过电机的辅助力进行屈膝的动作,而到了康复后期的患者,腿部有一定力量之后就可以关闭电机,此时弹簧可以给予阻力杆一定的阻力,从而可以让患者锻炼腿部力量,而且弹簧可以根据患者的恢复程度来调节弹簧的位置,从而可以使患者更好的进行锻炼,本装置不仅可以让患者后期进行锻炼,而且在患者康复前期腿部没有力量的时候可以辅助患者进行锻炼。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空槽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连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滑块与滑槽的爆炸图;图5为本技术从动齿轮与转轴的爆炸图;图6为本技术的转轮与固定轴的连接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阻力杆和导向壳的结构爆炸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调节舱处的剖面示意图;图10为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调节板的剖面示意图。图中:1、基座,2、动力舱,3、调节舱,4、连杆,401、蹬杆,402、阻力杆,5、空腔,6、转轮,7、空槽,8、弹簧,801、接触板,802、调节板,803、调节螺母,804、调节槽,805、移动槽,9、转轴,10、支撑座,11、让位槽,12、从动齿轮,13、主动齿轮,14、电机,15、踏板,16、连接板,17、调节螺栓,18、滑槽,19、滑板,20、滑块,21、导向壳,22、座椅,23、绑带,24、开关组,25、固定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请参阅图1-6,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康复科用下肢力量训练器,包括基座1,所述基座1上侧面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动力舱2和调节舱3,所述动力舱2的上端面安装有座椅,患者可以坐在座椅上进行锻炼,患者在锻炼的时候背部可以靠在椅背上,座椅可以很好的支撑患者的上半身,使患者可以舒适的进行锻炼,所述动力舱2和调节舱3之间设有两个连杆4,所述连杆4由蹬杆401和阻力杆402转动连接组成,所述蹬杆401上固定连接有踏板15,患者的脚可以踩在踏板15上,通过踏板15推动蹬杆401进行运动,从而进行锻炼,且两个蹬杆401的一端延伸至动力舱2内部开有的空腔5的内部,并与转动连接在空腔5内部的两个转轮6转动连接,蹬杆401远离阻力杆402的一端通过空腔5侧壁上开有的贯穿槽延伸至空腔5的内部,并通过转轮6上固定连接有的固定轴与转轮6转动连接,且两个转轮6之间通过转轴9相互连接(转轴9的连接点位于转轮6的圆心位置),两个转轮6上的固定轴围绕转轴9呈圆周对称(偏心位置处如图5所示),从而使两个蹬杆401同步向相反的方向运动(即一个腿伸出,一个收缩),从而可以使患者的腿部模仿走路时的姿势,一条腿伸展,另一条腿收缩,从而可以达到比较好的锻炼效果,两个阻力杆402的一端分别延伸至对应的调节舱3上开有的空槽7的内部并与空槽7的槽壁转动连接,阻力杆402远离蹬杆401的一端与空槽7的槽壁转动连接,所述阻力杆402与空槽7内部设有的弹簧8相互作用,当患者腿部具有一定力量可进行负重训练时,患者将蹬杆401向调节舱3的方向蹬去的时候,阻力杆402会向空槽7的内部转动此时弹簧8会给予阻力杆402弹力,从而产生阻力,继而让患者锻炼腿部的力量。为了可以让患者在下肢缺乏力量,无法主动训练的情况下也能够使用本装置进行锻炼,可以让转轮6主动进行转动,具体而言所述转轴9与固定连接在空腔5腔底的支撑座10转动连接,支撑座10可以将转轴9以及转轴9上的转轮6支撑起来,所述支撑座10上开有让位槽11,所述让位槽11的内部设有从动齿轮12,所述从动齿轮12与转轴9固定连接,且从动齿轮12与主动齿轮13啮合连接,从动齿轮12的尺寸远远大于主动齿轮13的尺寸,主动齿轮13转动多圈从动齿轮12才会转动一圈,可以达到减速的效果,所述主动齿轮13与电机14的电机轴固定连接,所述电机14安装在空腔5的腔底上,电机14可以通过主动齿轮13带动从动齿轮12转动从而使转轴9和转轮6转动,电机14为步进电机(选择停机后不会锁止的类型电机),可以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康复科用下肢力量训练器,包括基座(1),所述基座(1)上侧面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动力舱(2)和调节舱(3),所述动力舱(2)的上端面安装有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舱(2)和调节舱(3)之间设有两个连杆(4),所述连杆(4)由蹬杆(401)和阻力杆(402)转动连接组成,所述蹬杆(401)上固定连接有踏板(15),且两个蹬杆(401)的一端延伸至动力舱(2)内部开有的空腔(5)中并与两个转轮(6)转动连接,且两个转轮(6)之间通过转轴(9)相互连接,两个阻力杆(402)的一端分别延伸至调节舱(3)上开有的空槽(7)的内部并与空槽(7)的槽壁转动连接,所述阻力杆(402)与空槽(7)内部设有的弹簧(8)相互作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康复科用下肢力量训练器,包括基座(1),所述基座(1)上侧面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动力舱(2)和调节舱(3),所述动力舱(2)的上端面安装有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舱(2)和调节舱(3)之间设有两个连杆(4),所述连杆(4)由蹬杆(401)和阻力杆(402)转动连接组成,所述蹬杆(401)上固定连接有踏板(15),且两个蹬杆(401)的一端延伸至动力舱(2)内部开有的空腔(5)中并与两个转轮(6)转动连接,且两个转轮(6)之间通过转轴(9)相互连接,两个阻力杆(402)的一端分别延伸至调节舱(3)上开有的空槽(7)的内部并与空槽(7)的槽壁转动连接,所述阻力杆(402)与空槽(7)内部设有的弹簧(8)相互作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康复科用下肢力量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9)与固定连接在空腔(5)腔底的支撑座(10)转动连接,所述支撑座(10)上开有让位槽(11),所述让位槽(11)的内部设有从动齿轮(12),所述从动齿轮(12)与转轴(9)固定连接,且从动齿轮(12)与主动齿轮(13)啮合连接,所述主动齿轮(13)与电机(14)的电机轴固定连接,所述电机(14)安装在空腔(5)的腔底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康复科用下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鹏,
申请(专利权)人:郑鹏,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