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南京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儿童攀爬能力训练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698660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5 13: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儿童攀爬能力训练的装置,包括撑板,撑板的两侧斜面分别短斜坡和长斜坡,长斜坡上设有攀爬绳,攀爬绳的一端固定在长斜坡上;短斜坡上设有绳梯,绳梯包括多根踩踏绳,短斜坡的背面一体设置有多组固定环,每组固定环共设置为两个,每根踩踏绳穿过每组固定环,踩踏绳与固定环连接;短斜坡和长斜坡的背面设有升降结构。其避免使用凸出于表面的坚固凸块,减少儿童产生磕碰的机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儿童攀爬能力训练的装置
本技术涉及儿童器材,具体涉及一种儿童攀爬能力训练的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儿童器材,均是将成人使用的器材缩小很多倍来复制生产。例如,攀爬能力训练的装置,如果采用完全复制的方式来制作,将会直接设置斜坡供成人攀爬,斜坡的表面设置少许凸出的凸块供成人抓持,然而儿童的安全意识薄弱,容易与凸块产生磕碰,所以通过缩小复制成人训练的装置给儿童将不再适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技术的一种儿童攀爬能力训练的装置,其避免使用凸出于表面的坚固凸块,减少儿童产生磕碰的机会。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一种儿童攀爬能力训练的装置,包括撑板,撑板的两侧斜面分别短斜坡和长斜坡,长斜坡上设有攀爬绳,攀爬绳的一端固定在长斜坡上;短斜坡上设有绳梯,绳梯包括多根踩踏绳,短斜坡的背面一体设置有多组固定环,每组固定环共设置为两个,每根踩踏绳穿过每组固定环,踩踏绳与固定环连接;短斜坡和长斜坡的背面设有升降结构。进一步的,长斜坡的表面凹设有一个凹槽,凹槽相邻的两侧一体设置有连接杆,连接杆的表面与长斜坡的表面持平,连接杆的表面宽度小于凹槽的宽度。进一步的,短斜坡与长斜坡相对转动连接,升降结构包括分别转动连接在短斜坡背面和长斜坡背面的两个转套,两个转套中分别转动连接有一个套筒和一个螺杆,螺杆螺纹连接在套筒中。进一步的,踩踏绳的两端均系有绳结,固定环上设有穿孔,踩踏绳的两端分别穿过两个固定环的穿孔,绳结的直径大于穿孔的直径。进一步的,短斜坡和长斜坡表面均铺设有保护垫。进一步的,撑板的高度小于1.5m。有益效果:长斜坡的表面利用攀爬绳代替凸块供儿童攀爬,避免使用坚固的凸起物,保证了儿童的安全。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写和阐述。图1是本实施例整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转套、套筒以及螺杆的连接关系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踩踏绳与短斜坡的连接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短斜坡;2、长斜坡;3、攀爬绳;4、凹槽;5、连接杆;6、踩踏绳;7、固定环;8、绳结;9、转套;10、套筒;11、螺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通过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的描述,更加清楚、完整地阐述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图1所示,一种儿童攀爬能力训练的装置,包括撑板,撑板的两侧斜面分别为短斜坡1和长斜坡2。长斜坡2上设有两根攀爬绳3,长斜坡2接近顶部位置的表面凹设有一个凹槽4,凹槽4的长度方向沿长斜坡2的宽度方向设置,沿凹槽4的长度两端共同固定有一个连接杆5,连接杆5的表面与长斜坡2的表面持平,连接杆5的宽度小于凹槽4的宽度,且连接杆5处于凹槽4的中间位置,连接杆5与凹槽4之间留有空隙。攀爬绳3的一端从空隙处伸入到凹槽4中,并通过打结的方式,操作者将攀爬绳3的一端系在连接杆5上固定,攀爬绳3的另一端沿长斜坡2的长度方向自然下垂。儿童通过手持攀爬绳3,踩踏长斜坡2可以爬上长斜坡2的顶部。如图3所示,短斜坡1的表面设有绳梯,绳梯包括多根踩踏绳6,多根踩踏绳6沿短斜坡1的长度方向设置。短斜坡1的背面一体设置有多组固定环7,固定环7也沿短斜坡1的长度方向设置,并且每组固定环7的位置与每个踩踏绳6的高度一一对应设置。如图3所示,每组固定环7共设置为两个,两个固定环7间隔设置,每根踩踏绳6穿过每组固定环7。具体的,每根踩踏绳6的两端分别穿过固定环7上的穿孔,保证踩踏绳6处于短斜坡1一侧为绷紧状态,然后再在踩踏绳6的端部打结形成一个绳结8,绳结8的直径大于穿孔的直径。如果踩踏绳6与固定环7脱离,则需要绳结8从穿孔中穿过,而绳结8的直径大于穿孔的直径,这样,踩踏绳6的两端就不会与两个固定环7脱离。如图2所示,短斜坡1与长斜坡2相对转动连接,短斜坡1升降结构包括分别转动连接在短斜坡1背面和长斜坡2背面的两个转套9,转套9的转动方向与短斜坡1相对于长斜坡2的转动方向一致,两个转套9中分别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一个套筒10和一个螺杆11,套筒10和螺杆11均可以沿自身轴线旋转,螺杆11与套筒10靠近的一端螺纹连接在套筒10中。转动螺杆11,螺杆11从套筒10中旋出一部分后,螺杆11和套筒10在轴线方向上的距离变长,两个转套9沿短斜坡1相对于长斜坡2的方向转动以配合螺杆11伸长,短斜坡1和长斜坡2之间的夹角变大,短斜坡1和长斜坡2的底端放置在地面后,长斜坡2的顶部的高度变低,便于儿童攀爬。如图2所示,为了进一步确保儿童的安全系数,将长斜坡2和短斜坡1的表面铺设保护垫,将长斜坡2与短斜坡1的高度减低到小于1.5m的高度。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而并非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技术设计构思和精神范畴的前提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本技术所提供的文字描述、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所作出的各种变形、替代和改进,均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畴。本技术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确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儿童攀爬能力训练的装置,包括撑板,所述撑板的两侧斜面分别短斜坡和长斜坡,其特征在于,/n所述长斜坡上设有攀爬绳,所述攀爬绳的一端固定在长斜坡上;/n所述短斜坡上设有绳梯,所述绳梯包括多根踩踏绳,所述短斜坡的背面一体设置有多组固定环,每组所述固定环共设置为两个,每根所述踩踏绳穿过每组固定环,所述踩踏绳与固定环连接;/n所述短斜坡和长斜坡的背面设有升降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儿童攀爬能力训练的装置,包括撑板,所述撑板的两侧斜面分别短斜坡和长斜坡,其特征在于,
所述长斜坡上设有攀爬绳,所述攀爬绳的一端固定在长斜坡上;
所述短斜坡上设有绳梯,所述绳梯包括多根踩踏绳,所述短斜坡的背面一体设置有多组固定环,每组所述固定环共设置为两个,每根所述踩踏绳穿过每组固定环,所述踩踏绳与固定环连接;
所述短斜坡和长斜坡的背面设有升降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儿童攀爬能力训练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长斜坡的表面凹设有一个凹槽,所述凹槽相邻的两侧一体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表面与长斜坡的表面持平,所述连接杆的表面宽度小于凹槽的宽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建梅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大学江苏格姆思体育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