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薛玲玲专利>正文

一种可重复使用的鼻胃管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69850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5 13:30
一种可重复使用的鼻胃管固定装置,包括一体式鼻胃管固定软硅胶模型和粘贴部件,所述的一体式鼻胃管固定软硅胶模型为贴合人体鼻子外形设计的罩体结构,可经蒸汽消毒后重复使用,且根据使用者进行定制;所述粘贴部件包括鼻部可粘贴透气敷贴、底部固定敷贴和脸部固定敷贴,所述鼻部可粘贴透气敷贴为贴合一体式鼻胃管固定软硅胶模型内壁的双面胶贴,所述底部固定敷贴通过连接部连接一体式鼻胃管固定软硅胶模型靠近鼻孔一端,用于固定鼻胃管,所述脸部固定敷贴粘贴于一体式鼻胃管固定软硅胶模型鼻翼位置分,用于二次固定鼻胃管。所述的可重复使用的鼻胃管固定装置,以解决鼻胃管固定效果不好,且易出现皮肤黏膜损伤等并发症的问题,降低鼻胃管滑脱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重复使用的鼻胃管固定装置
本技术涉及护理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可重复使用的鼻胃管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鼻胃管的置入是临床上提供肠内营养、进行胃肠减压等的常用方法,由此带来的鼻胃管固定问题也是临床工作者一直关心的问题,从一开始的单纯胶布交叉鼻部固定,到后来的脸颊二次固定,虽然临床上在不断地改善固定方式,以期达到较好的固定效果,但鼻胃管脱落问题仍屡见不鲜,同时因固定不当引发的一系列问题也随之而来,最常见的是皮肤黏膜损伤。胶布固定方法虽然简单易行,但因其接触面积小,且鼻尖油脂分泌旺盛,胶布易在鼻部出汗后松动,最终导致管道滑脱。另外,胶布固定后痕迹较难清除,若清除不当可能还会导致皮肤黏膜损伤。中国专利文献:CN201820418527.X,申请日期2018.03.27,专利名称为:鼻胃管固定装置。公开了一种鼻胃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鼻胃管固定装置包括固定带、固定调节器、耳后胶条、固定扣、橡皮环、鼻胃管;所述的固定带通过对折的方式与鼻胃管之间通过橡皮环连接固定;所述的固定调节器设于折叠后固定带两端的交汇处;所述的耳后胶条设于折叠处两端的固定带上;所述的固定扣上设有卡头和卡孔;所述的固定扣本体呈长条状,环绕于固定带和鼻胃管上,且设于鼻胃管近端一侧。中国专利文献:CN201320424990.2,申请日期2013.07.17,专利名称为:鼻胃管固定装置及包含该装置的鼻胃管。公开了一种鼻胃管固定装置及包含该装置的鼻胃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鼻胃管固定装置为一可移动式的位置固定装置,其包括一用于容纳鼻胃管通过的通道和一锁定鼻胃管位置的固定机构;在固定机构上设有翼带。中国专利文献:CN201620656288.2,申请日期2016.06.28,专利名称为:鼻胃管固定装置。公开了一种鼻胃管固定装置及包含该装置的鼻胃管,其特征在于,夹持部呈空心圆筒状,靠近皮肤的一侧具有竖直方向的贯穿裂口,用于夹持鼻胃管;两个固定部,厚度为3mm-5mm,分别设置于与所述夹持部的两个侧面上;两个固定部靠近皮肤一侧表面分别设有粘帖域,用于将所述鼻胃管固定装置粘帖在人体皮肤表面。上述专利文献均在鼻胃管固定装置方面提出了改善,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鼻胃管固定过程中,需增加其固定装置与患者皮肤的接触面积,才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固定的稳妥性,但同时又要保证患者的舒适度,减少皮肤黏膜损伤,而固定装置的一次性使用则会增加医疗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重复使用的鼻胃管固定装置,以解决鼻胃管固定效果不好,且易出现皮肤黏膜损伤等并发症的问题,降低鼻胃管滑脱率。为达此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可重复使用的鼻胃管固定装置,包括一体式鼻胃管固定软硅胶模型和粘贴部件,所述的一体式鼻胃管固定软硅胶模型为贴合人体鼻子外形设计的罩体结构,其内壁贴合鼻子轮廓,同时在对应鼻孔部分设置有开口,所述一体式鼻胃管固定软硅胶模型至少一侧鼻翼位置设置有侧固定部,鼻孔所对应位置设置有底固定部,所述侧固定部和底固定部均为片状软硅胶结构;所述粘贴部件包括鼻部可粘贴透气敷贴、底部固定敷贴和脸部固定敷贴,所述鼻部可粘贴透气敷贴为贴合一体式鼻胃管固定软硅胶模型内壁的双面胶贴,其一面粘贴一体式鼻胃管固定软硅胶模型内壁,另一面可将一体式鼻胃管固定软硅胶模型完全贴合于鼻部固定,所述底部固定敷贴侧部设置有连接部,所述底部固定敷贴通过连接部连接一体式鼻胃管固定软硅胶模型上的底固定部,所述底部固定敷贴为条状的至少一面具有粘性的胶贴,用于固定鼻胃管;所述脸部固定敷贴为条状的至少一面具有粘性的胶贴,用于二次固定鼻胃管,其通过粘贴方式固定于一体式鼻胃管固定软硅胶模型上的侧固定部。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部固定敷贴靠近鼻部可粘贴透气敷贴的侧边还设置有防护层,所述防护层设置与底部固定敷贴具有粘性的侧面。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部固定敷贴为水平横置,其宽度为不小于1cm;所述脸部固定敷贴宽度1cm,所述防护层宽度1cm,所述防护层为海绵层。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部固定敷贴长度为鼻胃管周径的1-2倍。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脸部固定敷贴为d+鼻胃管周径,d为1cm至5cm。本技术提供一种可重复使用的鼻胃管固定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一体式鼻胃管固定软硅胶模型增加了整个固定装置与患者鼻部及脸颊处的接触面积,可以有效地增加鼻胃管固定的稳定性,同时硅胶模型可经压力蒸汽灭菌消毒后再次使用,减少医疗成本消耗;2)粘贴部件分为三个部分,便于使用,同时底部固定敷贴和脸部固定敷贴均可固定鼻胃管,减少鼻胃管移动,底部固定敷贴和脸部固定敷贴可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进行剪裁,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3)底部固定敷贴左边部分有海绵材质,对鼻腔与胃管接触面有缓冲作用,可减少鼻黏膜损伤;4)一体式鼻胃管固定软硅胶模型可根据成人、儿童等不同人群鼻子大小进行定制,适合不同人群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示意图一;图2为本技术局部示意图二;图3为粘贴部件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使用状态图;图示说明:1、一体式鼻胃管固定软硅胶模型;2、粘贴部件;3、鼻胃管;101、侧固定部;102、底固定部;201、鼻部可粘贴透气敷贴;202、脸部固定敷贴;203、底部固定敷贴;204、连接部;205、防护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如图1所示的可重复使用的鼻胃管固定装置,包括一体式鼻胃管固定软硅胶模型11和粘贴部件2。一体式鼻胃管固定软硅胶模型11为贴合人体鼻子外形设计的罩体结构,其内壁贴合鼻子轮廓,同时在对应鼻孔部分设置有开口。一体式鼻胃管固定软硅胶模型1一侧鼻翼位置设置有侧固定部101,鼻孔所对应位置设置有底固定部102,侧固定部101和底固定部102均为片状软硅胶结构。如图2和3所示,粘贴部件2包括鼻部可粘贴透气敷贴201、底部固定敷贴203和脸部固定敷贴202,鼻部可粘贴透气敷贴201为贴合一体式鼻胃管固定软硅胶模型1内壁的双面胶贴,其一面粘贴一体式鼻胃管固定软硅胶模型11内壁,另一面可将一体式鼻胃管固定软硅胶模型1完全贴合于鼻部固定,底部固定敷贴203通过连接部204一体式鼻胃管固定软硅胶模型11上的底固定部102,用于固定鼻胃管3。脸部固定敷贴202通过粘贴方式粘贴于可粘贴于一体式鼻胃管固定软硅胶模型11上的侧固定部,用于二次固定鼻胃管3。底部固定敷贴203和脸部固定敷贴202均为条状的至少一面具有粘性的胶贴。如图2所示,底部固定敷贴203靠近鼻部可粘贴透气敷贴201的侧边还设置有防护层205,防护层205设置与底部固定敷贴203具有粘性的侧面。底部固定敷贴203为水平横置,其宽度为5cm;脸部固定敷贴202宽度1cm,防护层205为宽度1cm的海绵体。底部固定敷贴203长度为鼻胃管3周径的1-2倍。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重复使用的鼻胃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体式鼻胃管固定软硅胶模型和粘贴部件,所述的一体式鼻胃管固定软硅胶模型为贴合人体鼻子外形设计的罩体结构,其内壁贴合鼻子轮廓,同时在对应鼻孔部分设置有开口,所述一体式鼻胃管固定软硅胶模型至少一侧鼻翼位置设置有侧固定部,鼻孔所对应位置设置有底固定部,所述侧固定部和底固定部均为片状软硅胶结构;所述粘贴部件包括鼻部可粘贴透气敷贴、底部固定敷贴和脸部固定敷贴,所述鼻部可粘贴透气敷贴为贴合一体式鼻胃管固定软硅胶模型内壁的双面胶贴,其一面粘贴一体式鼻胃管固定软硅胶模型内壁,另一面可将一体式鼻胃管固定软硅胶模型完全贴合于鼻部固定,所述底部固定敷贴侧部设置有连接部,所述底部固定敷贴通过连接部连接一体式鼻胃管固定软硅胶模型上的底固定部,所述底部固定敷贴为条状的至少一面具有粘性的胶贴,用于固定鼻胃管;所述脸部固定敷贴为条状的至少一面具有粘性的胶贴,用于二次固定鼻胃管,其通过粘贴方式固定于一体式鼻胃管固定软硅胶模型上的侧固定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重复使用的鼻胃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体式鼻胃管固定软硅胶模型和粘贴部件,所述的一体式鼻胃管固定软硅胶模型为贴合人体鼻子外形设计的罩体结构,其内壁贴合鼻子轮廓,同时在对应鼻孔部分设置有开口,所述一体式鼻胃管固定软硅胶模型至少一侧鼻翼位置设置有侧固定部,鼻孔所对应位置设置有底固定部,所述侧固定部和底固定部均为片状软硅胶结构;所述粘贴部件包括鼻部可粘贴透气敷贴、底部固定敷贴和脸部固定敷贴,所述鼻部可粘贴透气敷贴为贴合一体式鼻胃管固定软硅胶模型内壁的双面胶贴,其一面粘贴一体式鼻胃管固定软硅胶模型内壁,另一面可将一体式鼻胃管固定软硅胶模型完全贴合于鼻部固定,所述底部固定敷贴侧部设置有连接部,所述底部固定敷贴通过连接部连接一体式鼻胃管固定软硅胶模型上的底固定部,所述底部固定敷贴为条状的至少一面具有粘性的胶贴,用于固定鼻胃管;所述脸部固定敷贴为条状的至少一面具有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玲玲钱红芳唐茜
申请(专利权)人:薛玲玲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