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浙江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婴幼儿中心静脉置管固定支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98506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5 13: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婴幼儿中心静脉置管固定支具,包括用于放置婴幼儿的底板和用于固定的挡板,所述底板的形状与人体展开的形状相同,所述挡板固定在底板的边缘,底板与挡板形成用于容纳婴幼儿的躯干和四肢的容腔,使得婴幼儿的四肢呈展开状固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医护人员在对婴幼儿进行静脉置管时,可以将婴儿放置在支具中,支具能够将婴幼儿的四肢进行固定,提高了婴幼儿置管的成功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婴幼儿中心静脉置管固定支具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为一种婴幼儿中心静脉置管固定支具。
技术介绍
在对婴幼儿进行中心静脉置管心电图定位的过程中,特别是进行PICC和CVC时,婴幼儿由于自身控制能力和理解能力不足,不会自主配合医护人员进行置管穿刺及固定。在对婴幼儿进行置管的过程中,很容易因为没有进行肢体体位的固定,随意乱动导致穿刺置管定位失败并对婴幼儿中心静脉尖端位置产生误判,导致定位不准确后续并发症的发生。因此,临床上继续一个在进行置管时对婴幼儿进行肢体固定的支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婴幼儿中心静脉置管固定支具,医护人员在对婴幼儿进行中心静脉置管心电图定位时及X线拍片检测导管尖端位置时,可以将婴儿放置在支具中,支具能够将婴幼儿的四肢进行固定,提高了婴幼儿置管的定位准确性及置管成功率。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婴幼儿中心静脉置管固定支具,包括用于放置婴幼儿的底板和用于固定的挡板,所述底板的形状与人体展开的形状相同,所述挡板固定在底板的边缘,底板与挡板形成用于容纳婴幼儿的躯干和四肢的容腔,使得婴幼儿的四肢呈展开状固定。优选的,所述挡板上开设有便于医护人员对婴幼儿进行静脉置管的置管孔,所述置管孔位于人体需要进行置管的部位所对应的挡板的位置上。优选的,所述支具为以人体中轴为对称轴的左右对称设置,所述挡板包括用于固定手臂与躯干角度的上挡板和用于固定两腿之间角度的下挡板。优选的,所述上挡板和上挡板均为“V”型挡板,所述上挡板的夹角为45度;所述下挡板的两侧关于人体的中轴对称,下挡板的夹角为90度。优选的,所述下挡板的夹角位置为便于裆部空出的缺省部。优选的,所述支具包括用于固定婴幼儿上肢的上部和用于固定婴幼儿下肢的下部,所述上部和下部可拆卸连接。优选的,所述支具的上部设有用于固定婴幼儿头颈部的延伸部。优选的,所述挡板的边缘为防止婴幼儿磕碰的弧角设置。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的婴幼儿中心静脉置管固定支具,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一、采用本技术的婴幼儿中心静脉置管固定支具,能够在进行中心静脉置管时,对婴幼儿的肢体进行固定,限制了置管及定位过程中婴幼儿的部分活动能力,使得置管过程无需医护人员进行人工固定,节省了人力以及置管所用的时间。二、采用本技术的婴幼儿中心静脉置管固定支具,能够提高婴幼儿置管的定位准确性及置管成功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婴幼儿中心静脉置管固定支具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固定支具的主视图。附图标记:11、底板;12、挡板;13、上挡板;14、下挡板;21、上部;22、下部;3、置管孔;4、延伸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如图1所示的婴幼儿中心静脉置管固定支具,包括用于固定婴幼儿上肢的上部21和用于固定婴幼儿下肢的下部22,上部21和下部22之间可以相互连接。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上部21和下部22能够单独使用,也可以连接后配合使用。在进行中心静脉置管,例如PICC或者是CVC时,通常在病人肘窝部的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或其他静脉中任选一条,导管直接插入到上腔静脉。需要选择弹性及显露性好的血管。在医护人员对婴幼儿进行静脉置管时,根据患儿具体的穿刺部位选用上部21、下部22或上下部22结合使用。穿刺前,将婴幼儿放置在与人体轮廓相适应的支具的底板11上,支具中的挡板12将其需要置管的部位进行固定。挡板12上的置管孔3的位置与置管的静脉的位置相适应,能够将静脉显露出来并且方便医护人员操作。医护人员通过置管孔3能够很好的观察到静脉的状况并且通过置管孔3直接进行穿刺置管,更加方便。如图2所示,支具为以人体中轴为对称轴的左右对称设置,挡板包括用于固定手臂与躯干角度的上挡板和用于固定两腿之间角度的下挡板。上挡板和上挡板均为“V”型挡板。其中,下挡板的夹角位置为便于裆部空出的缺省部。在使用支具的下挡板进行固定时,婴幼儿的裆部很容易被V型下挡板14磕碰或者抵住造成不适,所以V型下挡板14的夹角部为为便于裆部空出的缺省部。其中,上挡板的夹角α为45度。下挡板的两侧关于人体的中轴对称,下挡板的夹角β为90度,使得婴幼儿在支具中进行体位固定时,双手双脚与躯干成45度夹角,此时,婴幼儿成自然放松状态,更加便于进行PICC或CVC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防止婴幼儿在使用支具的过程中,由于自身多动等原因磕碰到支具上造成损伤,支具的挡板12等位置的边缘为房子婴幼儿磕碰划伤的弧形设置。且为了适应不同体重的婴幼儿,本实施例在具体应用的过程中会出现不同规格的型号。以上所述使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型和改进,这些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婴幼儿中心静脉置管固定支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放置婴幼儿的底板(11)和用于固定的挡板(12),所述底板(11)的形状与人体展开的形状相同,所述挡板(12)固定在底板(11)的边缘,底板(11)与挡板(12)形成用于容纳婴幼儿的躯干和四肢的容腔,使得婴幼儿的四肢呈展开状固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婴幼儿中心静脉置管固定支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放置婴幼儿的底板(11)和用于固定的挡板(12),所述底板(11)的形状与人体展开的形状相同,所述挡板(12)固定在底板(11)的边缘,底板(11)与挡板(12)形成用于容纳婴幼儿的躯干和四肢的容腔,使得婴幼儿的四肢呈展开状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幼儿中心静脉置管固定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12)上开设有便于医护人员对婴幼儿进行静脉置管的置管孔(3),所述置管孔(3)位于人体需要进行置管的部位所对应的挡板(12)的位置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婴幼儿中心静脉置管固定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具为以人体中轴为对称轴的左右对称设置,所述挡板包括用于固定手臂与躯干角度的上挡板(13)和用于固定两腿之间角度的下挡板(1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婴幼儿中心静脉置管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莲娟郑小美徐美芳朱淑贞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