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型股骨颈骨折髓外固定钢板及固定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697946 阅读:9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5 13: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一种解剖型股骨颈骨折髓外固定钢板和固定系统,系统包括固定钢板、股骨颈固定钉、股骨颈拉力螺钉和锁定螺钉;解剖型股骨颈骨折髓外固定钢板包括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相连接:第一固定部包括第一定位孔、第一斜插螺孔、第二斜插螺孔、第三斜插螺孔、联合拉力螺孔、第二定位孔,和股骨颈固定钉、股骨颈拉力螺钉配合使用;第二固定部包括固定螺孔,和锁定螺钉配合使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固定钢板近端可确保至少3枚螺钉置入股骨颈,其中设计拉力螺钉孔用以加压骨折端,远端干部设计定位螺钉孔以避免退钉及退板,两个克氏针开孔用以快速定位及临时固定,手术操作更为快速,最大限度促进骨折愈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解剖型股骨颈骨折髓外固定钢板及固定系统
本技术涉及骨科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解剖型股骨颈骨折髓外固定钢板及固定系统。
技术介绍
股骨近端骨折包括股骨颈骨折、股骨转子间骨折及股骨转子下骨折,发生率约占成人全身骨折的7.3%,而在老年骨折患者中比例可达23.8%。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进程,股骨颈骨折的发生率逐年升高。股骨颈骨折发生后,股骨头的髓内血流灌注即遭到破坏,其关节囊血供亦随着关节腔内压力升高而受损,故股骨颈骨折术后不愈合及股骨头坏死依然时有发生。股骨颈骨折日益增高的治疗需求及患者对生活质量高要求已成为骨科医师面临的一项挑战。随着内固定器械理论与技术研究的深入,闭合复位三枚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技术被认为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金标准。但是,三枚钉内固定技术依然存在诸多不足。首先,三枚钉的固定方式对外侧骨块的把持力不足,有相当部分的患者术后出现退钉现象,导致股骨颈短缩、复位丢失,尤其在骨质疏松、骨折端粉碎等情况下更易发生退钉现象;其次,三枚钉的置入过程对手术医生的操作经验和对股骨形态学掌握程度有较高的要求,三枚钉置入前需用克氏针进行开孔,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解剖型股骨颈骨折髓外固定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解剖型股骨颈骨折髓外固定钢板为板状结构,所述解剖型股骨颈骨折髓外固定钢板包括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为一体成型结构;/n所述第一固定部内表面为弧形表面,用于与股骨近端外侧曲面相适配;所述第一固定部包括第一定位孔、第一斜插螺孔、第二斜插螺孔、第三斜插螺孔、联合拉力螺孔和第二定位孔;其中,所述第一定位孔,位于所述第一固定部的上部,用于固定第一克氏针,所述第一克氏针穿设所述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一克氏针与所述第二固定部所在平面的倾角为第一水平倾角;所述第一斜插螺孔,位于所述第一定位孔的下方,当第一股骨颈固定钉穿设所述第一斜插螺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解剖型股骨颈骨折髓外固定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解剖型股骨颈骨折髓外固定钢板为板状结构,所述解剖型股骨颈骨折髓外固定钢板包括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为一体成型结构;
所述第一固定部内表面为弧形表面,用于与股骨近端外侧曲面相适配;所述第一固定部包括第一定位孔、第一斜插螺孔、第二斜插螺孔、第三斜插螺孔、联合拉力螺孔和第二定位孔;其中,所述第一定位孔,位于所述第一固定部的上部,用于固定第一克氏针,所述第一克氏针穿设所述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一克氏针与所述第二固定部所在平面的倾角为第一水平倾角;所述第一斜插螺孔,位于所述第一定位孔的下方,当第一股骨颈固定钉穿设所述第一斜插螺孔后,所述第一股骨颈固定钉的第一上螺接部与所述第一斜插螺孔进行螺接,所述第一股骨颈固定钉与所述第二固定部所在平面的倾角为第二水平倾角;所述第二斜插螺孔,位于所述第一固定部的中部,当第二股骨颈固定钉穿设所述第二斜插螺孔后,所述第二股骨颈固定钉的第二上螺接部与所述第二斜插螺孔进行螺接,所述第二股骨颈固定钉与所述第二固定部所在平面的倾角为第三水平倾角;所述第三斜插螺孔,位于所述第一固定部的中部,当第三股骨颈固定钉穿设所述第三斜插螺孔后,所述第三股骨颈固定钉的第三上螺接部与所述第三斜插螺孔进行螺接,所述第三股骨颈固定钉与所述第二固定部所在平面的倾角为第四水平倾角;所述联合拉力螺孔,位于所述第三斜插孔的下部,所述联合拉力螺孔包括第一拉力螺孔和第二拉力螺孔,所述第一拉力螺孔和第二拉力螺孔相交,股骨颈拉力螺钉插入第一拉力螺孔或第二拉力螺孔;所述第二定位孔,位于所述第一固定部的下部,用于固定第二克氏针,所述第二克氏针穿设所述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二克氏针与所述第二固定部所在平面的倾角为第五水平倾角;
所述第二固定部包括固定螺孔,位于所述第二固定部表面,用于固定锁定螺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解剖型股骨颈骨折髓外固定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平倾角和第二水平倾角的范围均为95°~110°;
所述第三水平倾角、第四水平倾角和第五水平倾角的范围均为110°~13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解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雁西张坤强敏菲赵国军吴欣然张庆杰谢宏辉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威曼生物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