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尘桶组件以及吸尘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97703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5 13: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集尘桶组件和吸尘器,集尘桶组件包括:尘桶,用于收集灰尘;尘桶盖,安装在尘桶的底部;进风管,与尘桶的内腔相连通,用于导入含尘气流;微孔过滤器,用于过滤含尘气流,并引导经过过滤的空气向尘桶的轴线方向流动;初级旋风器,用于促使从进风管导入的含尘气流围绕微孔过滤器旋转;二级旋风器,设于微孔过滤器的下游,包含至少两个旋风锥,每个旋风锥包含一个外锥和一个内管,旋风锥用于接纳从微孔过滤器流出的空气,并促使气流在旋风锥内旋转,形成二级旋风;以及进风过滤器,位于二级旋风器的下游,用于接纳从二级旋风器流出的空气并将空气向集尘桶组件的外部传输,包含折叠滤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集尘桶组件以及吸尘器
本技术属于吸尘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集尘桶组件以及吸尘器。
技术介绍
随着锂电池技术的发展,类似CN204016180U所揭示的这种充电式吸尘器日渐流行。这种吸尘器一般采用集尘桶组件取代传统的集尘袋,集尘桶组件的具体结构为:集尘桶内设有一个旋风分离装置;另有过滤装置设于旋风分离装置的上部,并且位于电风机组件的上游,因此过滤装置也称为进风过滤器。CN204016180U吸尘器的进风过滤器被集尘桶组件和电风机组件包围,隐藏在吸尘器内部。单一旋风分离装置(也称为旋风器)的尘气分离能力不强,虽然,其也能将部分灰尘从气流中分离出来并让它落到集尘桶的底部,但是,还是会有较多灰尘能穿过旋风分离装置到达进风过滤器,因此,进风过滤器比较容易被灰尘堵塞,从而导致吸尘器的吸尘能力急剧下降。此外,由于进风过滤器被比较复杂的其它部件所包围,必须先移走包围进风过滤器的部件才能看到并清理进风过滤器,这使得进风过滤器的清理不够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吸尘器的集尘桶组件尘气分离能力不强和进风过滤清理不便的问题而进行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尘桶组件以及吸尘器。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集尘桶组件,用于设置在吸尘器上进行集尘,具有这样的特征,包括:尘桶,用于收集灰尘;尘桶盖,安装在尘桶的底部;进风管,设置在尘桶前部并与尘桶的内腔相连通,用于导入含尘气流;微孔过滤器,设置在尘桶内,带有多个微孔,用于过滤含尘气流,并引导经过过滤的空气向尘桶的轴线方向流动;初级旋风器,用于促使从进风管导入的含尘气流围绕微孔过滤器旋转;二级旋风器,设于微孔过滤器的下游,包含至少两个旋风锥,旋风锥用于接纳从微孔过滤器流出的空气,并促使气流在旋风锥内旋转,形成二级旋风;以及进风过滤器,位于二级旋风器的下游,用于接纳从二级旋风器流出的空气并将空气向集尘桶组件的外部传输,包含折叠滤纸,其中,旋风锥沿环绕进风过滤器的方向排布,进风过滤器为中空形态,顶部设有开口,底部封闭,尘桶盖底部具有开口,进风过滤器可通过该开口从尘桶中抽取出来,也可通过该开口装回尘桶内部。在本技术提供的集尘桶组件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尘桶盖的一部分可转动地安装在尘桶上,尘桶上设有锁放机构,该锁放机构使得尘桶盖能相对于尘桶打开或者关闭。在本技术提供的集尘桶组件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进风过滤器的底部与二级旋风器密封配合。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吸尘器,其特征在于:包含上述集尘桶组件。技术的作用与效果根据本技术所涉及的集尘桶组件,因为包括初级旋风器、微孔过滤器、二级旋风器以及进风过滤器,二级旋风器包含至少两个旋风锥,含尘气流经过初级旋风器和微孔过滤器进行过滤之后,再通过二级旋风器进行第二次旋风过滤,然后再经过进风过滤器,所以集尘桶组件的整体尘气分离能力得以显著增强。与现有技术的吸尘器(CN204016180U)中采用单一旋风过滤器的集尘桶相比,本技术所提供的集尘桶组件能利用旋风原理从含尘气流中分离出更多的灰尘,有效减少冲向进风过滤器的灰尘量,因而能有效延长进风过滤器的使用寿命。另外,本技术采用由折叠滤纸制成的进风过滤器,滤纸经过折叠之后,总的表面积显著加大,这样的结构使得进风过滤器的有效过滤面积更大,使用寿命更长。此外,尘桶盖具有开口,需要清理进风过滤时,用户不用象CN204016180U那样拆开尘桶组件与电机组件,通过该开口就能将进风过滤器从尘桶内取出进行清理,并在清理完成后通过该开口将进风过滤器安装复位,使用起来更加方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实施例中集尘桶组件的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的实施例中集尘桶组件的爆炸图;图3是本技术的实施例中集尘桶组件的竖直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的实施例中集尘桶组件的水平剖视图;图5是本技术的实施例中集尘桶组件与吸尘器主体安装在一起的状态图;图6是本技术的实施例中集尘桶组件与吸尘器主体相分离的状态图;图7是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电风机与集尘桶组件配合使用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以下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集尘桶组件以及吸尘器作具体阐述。<实施例>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集尘桶组件10和具有该集尘桶组件10的吸尘器100。图1是本技术的实施例中集尘桶组件的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的实施例中集尘桶组件的爆炸图。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集尘桶组件10包括进风管14、尘桶11、微孔过滤器17、二级旋风器、进风过滤器28以及尘桶盖13。图3是本技术的实施例中集尘桶组件的竖直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的实施例中集尘桶组件的水平剖视图。如图3、4所示,进风管14设于尘桶11前方,与尘桶11的内腔相连通。进风管14内设有导流板15,从进风管14流入的含有灰尘的空气(又叫含尘气流)被导流板15所偏转,从而冲向尘桶11的内壁。尘桶11可以是规则的圆柱形,也可以是不规则的圆柱形,其具有轴线12。轴线12只是为了便于说明,不一定是尘桶11的对称中心线。如图2所示,微孔过滤器17设置在尘桶11内,其中部具有多个微细通孔,下部设有导流管29。在图1所示状态下,导流管29的下部与尘桶盖13密封配合。尘桶盖13的一部分可转动地安装在尘桶11上。另外,尘桶11上还设有锁放机构32。当锁放机构32处于锁紧状态时,能将尘桶盖13锁定在尘桶11上,与尘桶11密封配合以便容纳灰尘;当锁放机构32处于松开状态时,尘桶盖13可以向下转动,以便清空尘桶11中的灰尘。尘桶11由透明或半透明材料制成,便于用户看到尘桶11内的灰尘量。如图2、3所示,二级旋风器设置在微孔过滤器17的内部,包含内管单元18和外锥单元19。内管单元18包含至少两个内管22,外锥单元19包含至少两个外锥21。外锥单元19还包含进风过滤安装腔27,用于安装进风过滤器28。在图3所示状态时,进风过滤安装腔27的下边缘与尘桶盖13的上表面密封配合。外锥单元19和内管单元18相互独立,当它们被组装在吸尘器内部时,外锥单元19和内管单元18相互嵌套在一起,一个内管22和一个外锥21组成一个旋风锥,内管22位于外锥21的内部,每个外锥21的顶部外围设有第一进气口20,使得通过微孔过滤器17导入的空气可以通过第一进气口20沿内管22外壁的切线方向流入旋风锥,在旋风锥内形成旋转气流。如图3所示,当内管22和外锥21嵌套在一起时,内管22的外壁和外锥21的内壁之间形成气隙23,从第一进气口20导入的空气沿气隙23旋转向下流动。外锥21的底部设有向下的出尘口24,内管22的底部设有向下的第二进气口25,第二进气口25高于出尘口24。内管22的顶部设有内管出气口,因为结构上的密封配合设计,从第一进气口20流入的空气只能通过内管出气口向上流出旋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集尘桶组件,用于设置在吸尘器上进行集尘,其特征在于,包括:/n尘桶,用于收集灰尘;/n尘桶盖,安装在所述尘桶的底部;/n进风管,设置在所述尘桶前部并与所述尘桶的内腔相连通,用于导入含尘气流;/n微孔过滤器,设置在所述尘桶内,带有多个微孔,用于过滤含尘气流,并引导经过过滤的空气向所述尘桶的轴线方向流动;/n初级旋风器,用于促使从所述进风管导入的所述含尘气流围绕所述微孔过滤器旋转;/n二级旋风器,设于所述微孔过滤器的下游,包含至少两个旋风锥,所述旋风锥用于接纳从所述微孔过滤器流出的空气,并促使气流在所述旋风锥内旋转,形成二级旋风;以及/n进风过滤器,位于所述二级旋风器的下游,用于接纳从所述二级旋风器流出的空气并将空气向所述集尘桶组件的外部传输,包含折叠滤纸,/n其中,多个所述旋风锥沿环绕所述进风过滤器的方向排布,每个所述旋风锥均包含一个外锥和一个内管,/n所述进风过滤器为中空形态,顶部设有开口,底部封闭,/n所述尘桶盖底部具有开口,所述进风过滤器可通过所述开口从所述尘桶中抽取出来,也可通过所述开口装回所述尘桶内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尘桶组件,用于设置在吸尘器上进行集尘,其特征在于,包括:
尘桶,用于收集灰尘;
尘桶盖,安装在所述尘桶的底部;
进风管,设置在所述尘桶前部并与所述尘桶的内腔相连通,用于导入含尘气流;
微孔过滤器,设置在所述尘桶内,带有多个微孔,用于过滤含尘气流,并引导经过过滤的空气向所述尘桶的轴线方向流动;
初级旋风器,用于促使从所述进风管导入的所述含尘气流围绕所述微孔过滤器旋转;
二级旋风器,设于所述微孔过滤器的下游,包含至少两个旋风锥,所述旋风锥用于接纳从所述微孔过滤器流出的空气,并促使气流在所述旋风锥内旋转,形成二级旋风;以及
进风过滤器,位于所述二级旋风器的下游,用于接纳从所述二级旋风器流出的空气并将空气向所述集尘桶组件的外部传输,包含折叠滤纸,
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劲松梁玉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市伟克斯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