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洪宏仁专利>正文

矫正拖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9694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5 13: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矫正拖鞋,该矫正拖鞋具有一鞋底,该鞋底的顶面上方对应于人体脚背跨设有至少一足背固定带,该鞋底顶面向上延伸竖立有复数个间隔排列的分隔板,各分隔板分别对应于人体各脚趾缝的位置,且每两相邻分隔板之间的顶端分别跨设有一对应于人体脚趾上方的挡板,当使用者足部穿踏于鞋底上方时,脚背能通过该足背固定带与复数挡板稳定地穿戴该矫正拖鞋,并凭借该数个分隔板让使用者的各脚趾伸展分离,避免脚趾骨胳变形,同时能改善拇趾外翻或木槌趾的病征,提升矫正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矫正拖鞋
本技术涉及一种矫正拖鞋,
技术实现思路
涉及在矫正拖鞋的鞋底上延伸设置复数分隔板,凭借该数个分隔板让使用者的各脚趾伸展分离。
技术介绍
现代人可能因为先天性遗传、或经常穿戴前端楦头空间过小的鞋具,造成脚趾骨胳偏移的情形,例如木槌趾、拇趾外翻等病症,木槌趾则是指脚趾远端趾间关节弯曲变形;拇趾外翻是大拇趾尖部朝向第二趾歪斜,使第一跖骨偏向内侧,而形成骨状突出物,造成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不便及困扰。要减缓上述病症,首先患者要改穿着前端楦头空间较宽的鞋具,以避免脚趾骨胳再度受到压迫,严重时,便需要进行手术治疗。而症状较轻微的患者,除了开刀治疗之外,市售有各种款式的脚趾矫正带或矫正器可供选择,以矫正器为例,常见的矫正器呈一套筒状,其内围设有至少一分隔柱,让使用者穿戴该矫正器后,该分隔柱刚好能置入于趾缝中,如此让各趾头分开,从而矫正相邻脚趾相迭的状况,并舒缓拇趾外翻、木槌趾等症状产生的不适。现有矫正器多以硅胶材质制成,能够贴合于人体脚各趾周围及趾缝位置,并可以吸收震动,平均分部足部压力,然而,矫正器具有一定的厚度体积,使用者若是穿戴矫正器后再穿着鞋具行走,可能会因为矫正器在鞋内挤压而导致脚趾血液循环不良,反而让足部产生不适。有鉴于此,本技术设计人乃累积多年相关领域的研究以及实务经验,特技术出一种矫正拖鞋,以改善现有矫正器与鞋具同时穿戴时,引发足部不适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复数分隔板的矫正拖鞋,该复数分隔板对应于人体各脚趾缝的位置,凭借该数个分隔板让使用者穿着矫正拖鞋时,各脚趾能够伸展分离。为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的矫正拖鞋具有一鞋底,该鞋底的顶面上方对应于人体脚背跨设有至少一足背固定带,且该鞋底顶面向上延伸竖立有复数个间隔排列的分隔板,各分隔板分别对应于人体各脚趾缝的位置,并在每两相邻分隔板之间的顶端分别跨设有一对应于人体脚趾上方的挡板,当使用者足部穿踏于鞋底上方时,脚背能通过该足背固定带与复数挡板稳定地穿戴该矫正拖鞋,并凭借该数个分隔板让使用者的各脚趾伸展分离,避免脚趾骨胳变形,同时能改善拇趾外翻或木槌趾的病征,提升矫正效果。以下进一步说明各元件的具体实施方式:实施时,各分隔板分别对应于人体各脚趾近端趾骨的侧边,各挡板分别对应于人体近端趾间关节的上方,且各挡板的断面为拱形。实施时,各挡板彼此相连形成波浪状的形状,且各分隔板分别从该鞋底的顶面一体向上延伸后连接于各挡板的底面。实施时,该足背固定带是由位于人体足部大拇趾与第二趾之间的分隔板向上延伸后朝向后方分岔,并分别延伸至鞋底的左后方及右后方边缘而固定于鞋底上所形成。实施时,各分隔板及挡板的厚度分别为2.5~3.5mm。实施时,相对于人体足部第四趾上方的挡板朝向小拇趾上方延伸有一限位板。实施时,该鞋底顶面设有供人体脚底踩踏的止滑纹路。实施时,该鞋底及/或分隔板及或挡板为皮质、硅胶或橡胶材质。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在鞋底顶面延伸设置复数分隔板,当使用者足部穿踏于鞋底上方时,脚背能通过该足背固定带与复数挡板稳定地穿戴该矫正拖鞋,并凭借该数个分隔板让使用者的各脚趾伸展分离,避免脚趾骨胳变形,改善现有技术中,使用者同时穿戴矫正器后再穿着鞋具行走,造成足部不适的问题。以下依据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列举出适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配合图式说明如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外观图。图2是本技术的局部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使用示意图。图4是图3的局部放大图。附图标记说明:10鞋底;11止滑纹路;20足背固定带;30分隔板;40挡板;41限位板;50近端趾骨;51近端趾间关节;52第二趾;53第三趾;54第四趾;D厚度;H2高度;H3高度;H4高度。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的矫正拖鞋具有一鞋底10,该鞋底10的顶面上方对应于人体脚背跨设有至少一足背固定带20,实施时,该鞋底10顶面设有供人体脚底踩踏的止滑纹路11。该鞋底10顶面向上延伸竖立有复数个间隔排列的分隔板30,各分隔板30分别对应于人体各脚趾缝的位置,且每两相邻分隔板30之间的顶端分别跨设有一挡板40,各挡板40分别对应于人体各脚趾上方。当使用者足部穿踏于鞋底10上方时,其脚背能通过该足背固定带20与复数挡板40稳定地穿戴该矫正拖鞋,并凭借该数个分隔板30让使用者的各脚趾伸展分离,避免脚趾骨胳变形,同时能改善拇趾外翻或木槌趾的病征,提升矫正效果。实施时,该鞋底10及/或分隔板30及/或挡板40为皮质、硅胶或橡胶材质,以提供使用者较为舒适的触感。图式中,复数分隔板30的数量为四片,分别对应于人体各脚趾近端趾骨50的侧边,各挡板40分别对应于人体第二趾52、第三趾53、第四趾54的近端趾间关节51的上方,且各挡板40的断面为拱形,并彼此相连形成波浪状的形状,各分隔板30分别从该鞋底10的顶面一体向上延伸后连接于各挡板40的底面。实施时,相对于人体足部第四趾上方的挡板40朝向小拇趾上方延伸有一限位板41,让使用者足部穿踏于鞋底10上方时,该限位板41能辅助定位足部小拇趾穿戴的位置。图2揭示该矫正拖鞋的复数分隔板30、复数挡板40与鞋底10的剖面结构,实施时,各分隔板30及挡板40的厚度D分别为2.5~3.5mm,较佳厚度为3mm。该鞋底10顶面至对应于第二趾上方的挡板40内侧面的最高高度H2为19~20mm,较佳高度H2为19.5mm。该鞋底10顶面至对应于第三趾上方的挡板40内侧面的最高高度H3为17.5~18.5mm,较佳高度H3为18mm。该鞋底10顶面至对应于第四趾上方的挡板40内侧面的最高高度H4为16.5~17.5mm,较佳高度H4为17mm。再者,该足背固定带20是由位于人体足部大拇趾与第二趾之间的分隔板30向上延伸后朝向后方分岔,并分别延伸至鞋底10的左后方及右后方边缘而固定于鞋底10上,形成「人」字形状的足背固定带20,实际实施时,不以「人」字形状的足背固定带为限。凭借上述构造,当使用者足部穿踏于鞋底10上方时,脚背能通过该足背固定带20与复数挡板40稳定地穿戴该矫正拖鞋,并凭借该数个分隔板30让使用者的各脚趾伸展分离,改善现有技术中,使用者同时穿戴矫正器后再穿着鞋具行走,造成足部不适的问题。以上实施例说明及图式,仅举例说明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以此局限本技术的范围;举凡与本技术的目的、构造、装置、特征等近似或相雷同者,均应属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矫正拖鞋,该矫正拖鞋具有一鞋底,其特征在于:该鞋底的顶面上方对应于人体脚背跨设有至少一足背固定带,且该鞋底顶面向上延伸竖立有复数个间隔排列的分隔板,各分隔板分别对应于人体各脚趾缝的位置,并在每两相邻分隔板之间的顶端分别跨设有一对应于人体脚趾上方的挡板,使人体脚背能通过该足背固定带与复数挡板稳定地穿戴该矫正拖鞋,并凭借该间隔排列的数个分隔板让使用者的各脚趾伸展分离。/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矫正拖鞋,该矫正拖鞋具有一鞋底,其特征在于:该鞋底的顶面上方对应于人体脚背跨设有至少一足背固定带,且该鞋底顶面向上延伸竖立有复数个间隔排列的分隔板,各分隔板分别对应于人体各脚趾缝的位置,并在每两相邻分隔板之间的顶端分别跨设有一对应于人体脚趾上方的挡板,使人体脚背能通过该足背固定带与复数挡板稳定地穿戴该矫正拖鞋,并凭借该间隔排列的数个分隔板让使用者的各脚趾伸展分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矫正拖鞋,其特征在于,各分隔板分别对应于人体各脚趾近端趾骨的侧边,各挡板分别对应于人体近端趾间关节的上方,且各挡板的断面为拱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矫正拖鞋,其特征在于,各挡板彼此相连形成波浪状的形状,且各分隔板分别从该鞋底的顶面一体向上延伸后连接于各挡板的底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宏仁
申请(专利权)人:洪宏仁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