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及其鞋垫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77177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2 02: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揭露一种可更换表面材质的鞋及其鞋垫套。鞋包括:一鞋底;一表面层固定于该鞋底;以及,一固定件固定于该表面层。或者,鞋包含:一鞋垫套与一鞋垫置于该鞋之中;其中,该鞋垫套包含一鞋垫套顶与至少一鞋垫套底,且该鞋垫套顶连接该至少一鞋垫套底;且该鞋垫置于该鞋垫套顶与鞋垫套底之间,该鞋垫套底置于该鞋垫与该鞋的底部之间。鞋垫套包括:一鞋垫套顶;以及,一鞋垫套底,与该鞋垫套顶相连;其中,该鞋垫套底具有一空洞,以自该空洞置入一鞋垫于该鞋垫套顶与该鞋垫套底之间。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让会流脚汗的人可容易更换鞋的表面材质,提升穿着舒适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鞋及其鞋垫套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鞋及其鞋垫套,特别是一种可更换表面材质的拖鞋。
技术介绍
炎热的夏天穿着拖鞋行进,可减少脚掌被包住的闷热感。然而,因有部分的人的脚掌容易流汗,汗水使得脚掌皮肤与拖鞋的鞋面之间产生滑溜感,除了可能造成皮肤的不适之外,还可能因湿滑而使拖鞋脱落,继而产生危险。因而需要进行改进。在先技术中的中国台湾专利TWM550054揭露了一种鞋垫(请参考图3a),其可将按摩颗粒12,通过黏扣面121贴附到鞋垫之上。然而,这只是在鞋垫上增加按摩颗粒的技术,未揭露更换拖鞋表面材质的相关信息。在先技术中的中国台湾专利TWM240106揭露了一种拖鞋,其可依使用者需求,把具有按摩凸粒22的按摩鞋垫20,通过副勾面21贴附到拖鞋表面上。然而本专利技术主要揭露的是用于具有顶端的背带的拖鞋,其贴合方式及主要目的与上述两个在先申请的技术方案不同。以下将进行详细说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升使用者可依个人的选择,以决定一双鞋及其鞋垫套的表面材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方便使用者容易更换拖鞋的表面材质。本专利技术的第三个目的,提供一种具有夹缝的舒服层,以供贴合于具有背带顶端的拖鞋上。本专利技术的第四个目的,在于方便使用者容易更换拖鞋的表面材质,通过在鞋底设置一固定件,与平板袜互相固定。本专利技术的第五个目的,在于提供可固定于鞋垫的鞋垫套,以方便使用者将鞋垫套置入鞋子里,在不穿袜的前提下,通过鞋垫套吸收汗水。<br>附图说明图1a~图1k为揭露拖鞋各材质的细节及相对关系。图2a~图2h为揭露拖鞋背带上设置不同材质的细节。图3a~图3b为在先技术的对应图式。图4a~图4g为揭露平板袜各种不同角度的视图。图4h~图4k为揭露平板袜贴附至鞋子的对应图式。图5a~图5m为揭露平板袜与鞋子细部结构的对应图式。图6a~图6b为揭露固定件位于鞋子的鞋面的对应图式。图7为揭露一细部固定结构。图8a~图8e为揭露鞋垫套的一实施例。图8e~图8f为揭露鞋垫套的另一实施例。附图标记12按摩颗粒121黏扣面20按摩鞋垫21副勾面22按摩凸粒1第一固定层11穿孔111夹缝13上表面15下表面19不黏层3拖鞋31底部33背带331顶端5舒服层51夹缝53穿孔55缝线551接触层553贴合层555下表面7第二固定层71表面73内面75固定部771内侧773外侧79凹陷部91平板袜911袜体911a正面911b背面913连接部9130固定结构9131固定件9131a拉片9131b扣键9131c固定件93鞋931鞋顶933鞋面935鞋底9351固定件9353表面层951鞋垫953鞋垫套9531鞋垫套顶9533鞋垫套底9535鞋B1、B2固定区域具体实施方式为能更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及
技术实现思路
,请参阅以下有关本专利技术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附图式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专利技术加以限制。本专利技术揭露一种鞋,尤其指一种可以供使用者依个人使用习惯更换表面材质的拖鞋。请参考图1a,其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第一固定层1固定于拖鞋3的底部31及背带33之间。且背带33的顶端331,穿透第一固定层1的穿孔11,而使背带33与底部31固定。在组装拖鞋3时,先提供底部31、第一固定层1及背带33;将第一固定层1固定至底部31,使背带33的顶端331穿透第一固定层1的穿孔11,以使背带33固定到底部31。请参考图1b,其为第一固定层1,具有穿孔11,以供背带33的顶端331穿过。其第一固定层1的下表面15偏向拖鞋3的底部31,且用以与拖鞋的底部31接触;第一固定层1的上表面13则位于偏向背带33的一面,当使用者穿鞋时,使用者的脚会位于上表面13及背带33之间。在一实施例中,上表面13为一毛面结构;当第一固定层1被设置于拖鞋3的底部31时(下表面15可以双面胶或黏胶固定在底部31),使用者可直接踩着上表面13的毛面结构,以穿着拖鞋3。若使用者想改变脚掌所接触的材质,则可如图1c及图1d,将舒服层5的下表面555(在此实施例中,其为勾面结构;其为平板袜的一种),贴合于第一固定层1的上表面13,以使下表面555与上表面13(在此实施例中,其为毛面结构)两者彼此固定;其中,下表面555可如图1d,以贴合层553(例如,黏胶,或双面胶或针线缝合)与接触层551结合,以形成舒服层5。贴合的方式,则是将夹缝51穿过背带33的顶端331,直到穿孔53固定在顶端331,再压合下表面555与上表面13,即可让使用者的脚掌接触到接触层551的材质。由图1c的结构与在先技术的图3b相比,可知两者有许多不同。在先技术的图3b,在贴合其按摩鞋垫20时,会将上方的连结片打开,以利于使用者贴合。然而,如图1c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并不需要将背带33打开或剪断,而只需要利用夹缝51穿过背带33的顶端331,直到穿孔53固定在顶端331,即可贴合舒服层5。从图1c、图1e与图1f的比较,可以看出其差别在于夹缝51的方向。夹缝51的方向不同,可以带来不同的效果。图1c的夹缝51方向由穿孔53向脚趾前端延伸,此款设计的好处,是让舒服层5容易移入到第一固定层1的上方;且待穿孔53固定在顶端331之后,即可顺着由脚趾前端往脚跟的方向,逐步贴合舒服层5及第一固定层1。而此种夹缝51的方向,可能会有美观的问题;主因若夹缝51较不密合,在使用者穿着拖鞋时,可能会因脚趾前方较大的空间容易被他人观察到,而使舒服层5的图样不连续的情形较为明显,继而影响美观。图1e的夹缝51方向由穿孔53向大拇趾侧边延伸,此款设计的好处,是让舒服层5容易移入到第一固定层1的上方;且待穿孔53固定在顶端331之后,即可顺着由脚趾前端往脚跟的方向,逐步贴合舒服层5及第一固定层1。此种夹缝51的方向,相较于图1c的方向,较不容易固定,主要因为在将夹缝51开始移入顶端331时,需先将夹缝51向相反于大拇趾的方向移动,待顶端331进入夹缝51后,才把夹缝51移向大拇指的方向,直至把穿孔53固定于顶端331。但其美观问题相较于图1c较少;主要因为若夹缝51较不密合,在使用者穿着拖鞋时,即使出现舒服层5的图样不连续,但因使用者的大拇趾位于夹缝51上方(顶端331多半会被夹持于大拇趾及食趾之间),故较不容易观察到图样不连续的情况,因而美观较不易受到影响。图1f的夹缝51方向由穿孔53向小趾侧边延伸,此款设计的好处,是让因夹缝51而造成图样不连续的影响,变成最小。因为夹缝51的位置,位于食趾、中趾、无名趾及小趾下方,当使用者穿着拖鞋时,即使有因为夹缝51而产生的图样不连续,也会因被4只脚趾遮住,而仅露出一小部分(小趾外侧到底部31边缘),且露出的部分,因为位于较外侧,故较不易引起他人注意,因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鞋,包括:/n一鞋底;/n一表面层固定于该鞋底;以及,/n一固定件固定于该表面层。/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611 TW 108120386;20200406 TW 1091116801.一种鞋,包括:
一鞋底;
一表面层固定于该鞋底;以及,
一固定件固定于该表面层。


2.一种鞋垫套,包括:
一鞋垫套顶;以及,
一鞋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俊彦
申请(专利权)人:发明家国际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