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家庭食用菌种植箱,包括种植框和主箱体,所述种植框的两外侧壁分别一体构造有延伸柱,所述种植框相邻于延伸柱的两侧壁开设有供养菌袋插入的若干组阵列分布的放置孔,所述种植框设有延伸柱的两侧内壁通过支撑板相互连接,所述主箱体包括顶板、侧板和底板,所述种植框通过延伸柱活动连接侧板,所述侧板相对分布有两组,两组所述侧板的内侧壁共同固定连接有底板,且所述底板与支撑板水平相对分布,所述底板开设有若干组阵列分布的通气孔,两组所述侧板靠近底板的一端分别一体构造有底座,两组所述侧板远离底板的一端顶共同活动连接顶板。该家庭食用菌种植箱,结构简单,操作便捷,有利于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家庭食用菌种植箱
本技术属于食用菌种植
,具体涉及一种家庭食用菌种植箱。
技术介绍
食用菌是指子实体硕大、可供食用的蕈菌(大型真菌),通称为蘑菇,食用菌以其白色或浅色的菌丝体在含有丰富有机质的场所生长,条件适宜时形成子实体,成为人类喜食的佳品,菌丝体和子实体是一般食用菌生长发育的两个主要阶段,影响食用菌种植的因素有:营养物质、酸碱度、温度、水分、氧和二氧化碳、光照以及生物因素。目前,食用菌大多采用大棚种植的方式,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养生保健意识的增强,许多人选择自己在家中种植食用菌,然而因为食用菌对种植环境的要求较高,用于种植一般蔬菜的花盆或泡沫盆难以提供适宜食用菌的生长环境,因此需要设计一种家庭食用菌种植箱。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家庭食用菌种植箱,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家庭食用菌种植箱,包括种植框和主箱体,所述种植框的两外侧壁分别一体构造有延伸柱,且两组所述延伸柱相对分布,所述种植框相邻于延伸柱的两侧壁开设有供养菌袋插入的若干组阵列分布的放置孔,且两侧壁上的放置孔位置相互对应,所述种植框的内部中空,且种植框的上表面和下表面连通,所述种植框设有延伸柱的两侧内壁通过支撑板相互连接,所述主箱体包括顶板、侧板和底板,所述种植框通过延伸柱活动连接侧板,所述侧板相对分布有两组,两组所述侧板的内侧壁共同固定连接有底板,且所述底板与支撑板水平相对分布,所述底板开设有若干组阵列分布的通气孔,两组所述侧板靠近底板的一端分别一体构造有底座,且底座位于底板的下方,两组所述侧板远离底板的一端顶共同活动连接顶板。优选的,两组所述侧板相对的面开设有供种植框活动连接的滑槽,所述滑槽位于顶板和底板之间,所述滑槽竖直阵列分布有若干组,且两组侧板上的滑槽位置相互对应。优选的,两组所述侧板远离底板的一端顶分别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与顶板活动连接。优选的,所述顶板朝向底板的一面居中处安装有温湿度传感器,以温湿度传感器为中心两侧分别安装有水雾喷头。优选的,所述顶板两侧分别开设有通槽,所述通槽相对分布,且相邻于通槽的两侧固定连接有卡条,所述卡条与温湿度传感器同侧,且卡条的位置与卡槽相互对应。优选的,所述顶板通过通槽活动连接透明观察板,所述透明观察板相对的面分别安装有日照灯,且两组所述日照灯的位置上下交错。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家庭食用菌种植箱,通过在内部中空的种植框开设放置孔,可以将养菌袋架设在种植框内,保障每个养菌袋有足够的空间用来通风通气,采用种植框与侧板活动连接的方式,在种植时便于操作,顶板安装有温湿度传感器,便于实时掌握主箱体内的温湿度变化,依靠顶板活动连接透明观察板,可以随时通过透明观察板观察食用菌的生长情况,也可以通过拆卸透明观察板打开主箱体,起到通风作用。该家庭食用菌种植箱,结构简单,操作便捷,有利于推广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种植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主箱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顶板结构示意图。图中:1种植框、2支撑板、3养菌袋、4放置孔、5延伸柱、6顶板、7通槽、8卡槽、9滑槽、10侧板、11底座、12底板、13透气孔、14卡条、15水雾喷头、16温湿度传感器、17透明观察板、18日照灯、19主箱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提供了如图1-4所示的一种家庭食用菌种植箱,包括种植框1和主箱体19,所述种植框1的两外侧壁分别一体构造有延伸柱5,且两组所述延伸柱5相对分布,所述种植框1相邻于延伸柱5的两侧壁开设有供养菌袋3插入的若干组阵列分布的放置孔4,且两侧壁上的放置孔4位置相互对应,所述种植框1的内部中空,且种植框1的上表面和下表面连通,所述种植框1设有延伸柱5的两侧内壁通过支撑板2相互连接,支撑板2起到支撑作用,防止养菌袋3因自重而断裂,所述主箱体19包括顶板6、侧板10和底板12,所述种植框1通过延伸柱5活动连接侧板10,所述侧板10相对分布有两组,两组所述侧板10的内侧壁共同固定连接有底板12,且所述底板12与支撑板2水平相对分布,所述底板12开设有若干组阵列分布的通气孔13,两组所述侧板10靠近底板12的一端分别一体构造有底座11,底座11用于给通气孔13提供空间,且底座11位于底板12的下方,两组所述侧板10远离底板12的一端顶共同活动连接顶板6。具体的,两组所述侧板10相对的面开设有供种植框1活动连接的滑槽9,所述滑槽9位于顶板6和底板12之间,所述滑槽9竖直阵列分布有若干组,且两组侧板10上的滑槽9位置相互对应,种植框1通过延伸柱5和滑槽9的配合活动连接侧板10。具体的,两组所述侧板10远离底板12的一端顶分别开设有卡槽8,所述卡槽8与顶板6活动连接,通过卡槽8和卡条14的配合,将侧板10与顶板6活动连接。具体的,所述顶板6朝向底板12的一面居中处安装有温湿度传感器16,以温湿度传感器16为中心两侧分别安装有水雾喷头15,温湿度传感器16与水雾喷头15电性相连,当温湿度传感器16监测的数值达到阈值时即可触发水雾喷头15喷水。具体的,所述顶板6两侧分别开设有通槽7,所述通槽7相对分布,且相邻于通槽7的两侧固定连接有卡条14,所述卡条14与温湿度传感器16同侧,且卡条14的位置与卡槽8相互对应,温湿度传感器16用于实时监测主箱体19内部的温湿度数值。具体的,所述顶板6通过通槽7活动连接透明观察板17,所述透明观察板17相对的面分别安装有日照灯18,且两组所述日照灯18的位置上下交错,透明观察板17便于随时观察食用菌的生长情况,日照灯18用于适时为食用菌提供光照。工作原理:该家庭食用菌种植箱,使用时,将养菌袋3通过放置孔4插入到种植框1内,然后将种植框1通过延伸柱5插入到滑槽9中,使种植框1架接在两组侧板10之间,然后将顶板6通过卡条14插入到卡槽8中,且安装有温湿度传感器16的一面朝向底板12,然后将两组透明观察板17与顶板6插接,透明观察板17用于日常观察食用菌的生长情况,也可随时打开主箱体19,便于通风,温湿度传感器16用于实时监测主箱体19内的温湿度,当主箱体19内的温湿度数值达到阈值时,则触发水雾喷头15喷水,为主箱体19快速降温增湿,而透气孔13用于日常的通风换气,当食用菌需要光照时,即可打开日照灯18为食用菌提供光照,温湿度传感器16的型号可选为ZZ-THS-HP-485。该家庭食用菌种植箱,结构简单,操作便捷,有利于推广使用。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家庭食用菌种植箱,包括种植框(1)和主箱体(19),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框(1)的两外侧壁分别一体构造有延伸柱(5),且两组所述延伸柱(5)相对分布,所述种植框(1)相邻于延伸柱(5)的两侧壁开设有供养菌袋(3)插入的若干组阵列分布的放置孔(4),且两侧壁上的放置孔(4)位置相互对应,所述种植框(1)的内部中空,且种植框(1)的上表面和下表面连通,所述种植框(1)设有延伸柱(5)的两侧内壁通过支撑板(2)相互连接,所述主箱体(19)包括顶板(6)、侧板(10)和底板(12),所述种植框(1)通过延伸柱(5)活动连接侧板(10),所述侧板(10)相对分布有两组,两组所述侧板(10)的内侧壁共同固定连接有底板(12),且所述底板(12)与支撑板(2)水平相对分布,所述底板(12)开设有若干组阵列分布的通气孔(13),两组所述侧板(10)靠近底板(12)的一端分别一体构造有底座(11),且底座(11)位于底板(12)的下方,两组所述侧板(10)远离底板(12)的一端顶共同活动连接顶板(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家庭食用菌种植箱,包括种植框(1)和主箱体(19),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框(1)的两外侧壁分别一体构造有延伸柱(5),且两组所述延伸柱(5)相对分布,所述种植框(1)相邻于延伸柱(5)的两侧壁开设有供养菌袋(3)插入的若干组阵列分布的放置孔(4),且两侧壁上的放置孔(4)位置相互对应,所述种植框(1)的内部中空,且种植框(1)的上表面和下表面连通,所述种植框(1)设有延伸柱(5)的两侧内壁通过支撑板(2)相互连接,所述主箱体(19)包括顶板(6)、侧板(10)和底板(12),所述种植框(1)通过延伸柱(5)活动连接侧板(10),所述侧板(10)相对分布有两组,两组所述侧板(10)的内侧壁共同固定连接有底板(12),且所述底板(12)与支撑板(2)水平相对分布,所述底板(12)开设有若干组阵列分布的通气孔(13),两组所述侧板(10)靠近底板(12)的一端分别一体构造有底座(11),且底座(11)位于底板(12)的下方,两组所述侧板(10)远离底板(12)的一端顶共同活动连接顶板(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家庭食用菌种植箱,其特征在于:两组所述侧板(10)相对的面开设有供种植框(1)活动连接的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志坤,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丹农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