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色转光网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95967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5 13: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有色转光网,涉及农用薄膜制造,旨在解决转光膜的抗拉强度差易在铺展时出现撕裂损坏的情况,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第一编织网以及第二编织网,第一编织网的交织点位于第二编织网的网孔处,第一编织网和第二编织网之间通过加强纱线缝合而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第一编织网和第二编织网的设置,提高转光网的强度,且通过粘接和缝合的连接方式,保证第一编织网和第二编织网之间具有良好的连接性,且第一编织网和第二编织网交错设置使得第一编织网的交织点位于第二编织网的网孔处,且加强纱线依次穿过透气孔对第一编织网和第二编织网进行缝合,从而保证转光网的整体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有色转光网
本技术涉及农用薄膜制造,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有色转光网。
技术介绍
“转光膜”就是在生产普通棚膜的原材料中添加“转光功能性母料”后制成的棚膜.当阳光透过“转光膜”时,阳光中的紫外线(会灼伤植物组织)和绿光(会被植物反射而损失)被膜中的“转光母料”吸收转换,释放出对植物生长有利的蓝光和红光,使棚内的蓝色和红色光谱成分增加,提高了光能利用率.应用结果表明,采用“转光膜”覆盖的大棚,作物生长快、坐果好、结果多、抗逆性强、早熟、增产和品质好。但现有技术中的转光膜为单层的薄膜结构,在铺盖转光膜时,容易导致转光膜出现破损的情况,而导致转光膜的使用寿命出现损害。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色转光网,通过第一编织网和第二编织网的设置,提高转光网的强度,且通过粘接和缝合的连接方式,保证第一编织网和第二编织网之间具有良好的连接性,且第一编织网和第二编织网交错设置使得第一编织网的交织点位于第二编织网的网孔处,且加强纱线依次穿过透气孔对第一编织网和第二编织网进行缝合,从而保证转光网的整体强度。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有色转光网,包括第一编织网以及第二编织网,所述第一编织网的交织点位于第二编织网的网孔处,所述第一编织网和第二编织网之间通过加强纱线缝合而成。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第一编织网和第二编织网制成转光网,使转光网具有较好的强度,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单层薄膜使转光膜存在强度差易损坏的问题,且第一编织网交织点位于第二编织网的网孔处,从而能增大转光的效果,减少穿过第一编织和第二编织网的光线,并且在保证转光网具有良好的强度的同时,不影响转光网的转光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编织网和第二编织网由编织丝交错编织呈网状结构,所述编织丝包括内芯以及包覆在内芯外的转光层,所述内芯为聚丙烯材质,所述转光层为纳米级稀土荧光染料。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编织网和第二编织网采用编织丝制成,且编织丝包括内芯和包覆在内芯外的转光层,通过聚丙烯材质的内芯能提供编织丝具有良好的抗拉强度和弹性,并且通过将纳米级稀土荧光染料涂覆在内芯外形成转光层,能有效吸收太阳光中的光线,且发生出比吸收光线波长长的出射光,从而使转光网具有较好的转光作用,提高光能利用率。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编织网和第二编织网的网孔交错设置形成透气孔,所述加强纱线依次穿过透气孔且呈波浪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编织网和第二编织网的网孔交错设置,从而减弱太阳光直射的情况,使转光膜具有良好的透气效果,并且加强纱线依次穿过透气孔,能保证第一编织网和第二编织网之间的连接强度。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加强纱线包括纱芯以及缠绕在纱芯外的缠绕纱。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强纱线通过将缠绕纱缠绕在纱芯外而成,从而提高了加强纱线强度,使得加强纱线具有良好强度从而提高转光网整体的抗拉强度,避免在铺张转光网时,转光网出现破损的情况。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纱芯由若干股聚酯纤维加捻而成,所述缠绕纱由尼龙纤维加捻而成。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若干股聚酯纤维加捻成纱芯,并且缠绕纱采用尼龙纤维加捻而成,由于聚酯纤维和尼龙纤维均具有较高的强度与弹性恢复能力,从而能提高加强纱线的强度和弹性,保证第一编织网和第二编织网的连接强度,并且能通过加强纱线具有良好的强度和弹性,在铺张转光网时,能提高良好的强度和弹性,避免第一编织网和第二编织网受到外部张力出现撕裂破损的情况。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编织网和第二编织网之间通过热熔胶粘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编织网和第二编织网之间通过热熔胶进行粘接,从而保证第一编织网和第二编织网之间具有良好的连接性,从而使得转光网具有良好的整体性,在转光网使用过程中不会出现第一编织网和第二编织网分离而影响转光网的使用效果。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第一编织网和第二编织网的设置,提高转光网的强度,且通过粘接和缝合的连接方式,保证第一编织网和第二编织网之间具有良好的连接性,且第一编织网和第二编织网交错设置,使得第一编织网的交织点位于第二编织网的网孔处,且加强纱线依次穿过透气孔对第一编织网和第二编织网进行缝合,从而保证转光网的整体强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部放大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编织丝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加强纱线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一编织网;2、第二编织网;3、加强纱线;4、内芯;5、转光层;6、透气孔;7、纱芯;8、缠绕纱。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一种有色转光网如图1至图4所示,包括第一编织网1以及第二编织网2,第一编织网1的交织点位于第二编织网2的网孔处,并且第一编织网1和第二编织网2的网孔交错设置形成透气孔6,并且第一编织网1和第二编织网2之间通过热熔胶粘接,第一编织网1和第二编织网2由编织丝交错编织呈网状结构,编织丝包括内芯4以及包覆在内芯4外的转光层5,内芯4为聚丙烯材质,聚丙烯等塑料熔体从挤塑机的口模挤出来,经过冷却、牵伸、热定型及卷绕所得到的直径较细的单丝,并通过成网机将单丝制成网状结构,然后浸入到含有转光粉的纳米级稀土荧光染料中在内芯4表面形成转光层5,并且第一编织网1和第二编织网2之间通过加强纱线3缝合而成,加强纱线3依次穿过透气孔6且呈波浪状,加强纱线3包括纱芯7以及缠绕在纱芯7外的缠绕纱8,纱芯7由若干股聚酯纤维加捻而成,缠绕纱8由尼龙纤维加捻而成。通过将第一编织网1和第二编织网2粘接形成转光网,由于第一编织网1和第二编织网2上的网孔交错设置,使得第一编织网1的交织点位于第二编织网2的网孔处,从而能保证转光网具有良好的强度,并且加强纱线3依次贯穿透气孔6将第一编织网1和第二编织网2进行缝合,进一步提高第一编织网1和第二编织网2之间的连接强度,保证转光网具有较好的整体性,并且第一编织网1和第二编织网2的网孔交错设置,能减小太阳光透过网孔直射农作物透光率,并且采用聚丙烯材质制成的单丝进过成网机形成内芯4,由于聚丙烯具有耐化学性、耐热性、电绝缘性、高强度机械性能和良好的高耐磨加工性能等,从而提高第一编织网1和第二编织网2的强度,保证第一编织网1和第二编织网2具有良好的使用寿命,且在内芯4外涂覆含有转光粉的纳米级稀土荧光染料中在内芯4表面形成转光层5,能将太阳光中的光线进行吸收,并发射出波长比射入光线长的发射光线,从而达到光线转换的作用,并且通过加强纱线3依次穿过透气孔6,对第一编织网1和第二编织网2进行缝合连接,从而提高第一编织网1和第二编织网2的连接强度,并且加强纱线3有纱芯7和缠绕纱8组成,其中纱芯7采用若干股聚酯纤维加捻而成,并且缠绕纱8由若干股尼龙纤维加捻而成,由于聚酯纤维和尼龙纤维均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有色转光网,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编织网(1)以及第二编织网(2),所述第一编织网(1)的交织点位于第二编织网(2)的网孔处,所述第一编织网(1)和第二编织网(2)之间通过加强纱线(3)缝合而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有色转光网,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编织网(1)以及第二编织网(2),所述第一编织网(1)的交织点位于第二编织网(2)的网孔处,所述第一编织网(1)和第二编织网(2)之间通过加强纱线(3)缝合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有色转光网,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编织网(1)和第二编织网(2)由编织丝交错编织呈网状结构,所述编织丝包括内芯(4)以及包覆在内芯(4)外的转光层(5),所述内芯(4)为聚丙烯材质,所述转光层(5)为纳米级稀土荧光染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有色转光网,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福建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家乐蜜园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