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株式会社IHI专利>正文

离心压缩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95152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2 02:54
离心压缩机包括:翼轮,其具有主体部,该主体部包括在轴线方向上相互朝向相反侧的正面及背面、和与正面及背面连接的侧面;第一壁部,其包括第一壁面,该第一壁面面对正面并与正面一起形成供工作流体流动的流路;第二壁部,其包括第二壁面,该第二壁面面对背面及第一壁面,并与背面一起形成第一间隙;以及突出壁部,其设置为在比翼轮的侧面靠径向的外侧处从第二壁面向第一壁面侧突出,突出壁部包括第三壁面,该第三壁面从第二壁面沿轴线方向延伸并面对翼轮的侧面,第三壁面在轴线方向上比正面与侧面的连接部朝第一壁面侧延伸,并与侧面一起形成将流路与第一间隙连通的第二间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离心压缩机
本公开涉及离心压缩机。
技术介绍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一种具备旋转轴、固定于旋转轴的一端的压缩机翼轮、以及收容压缩机翼轮的压缩机壳体的离心增压器。在这种离心增压器中,若压缩机翼轮旋转,则工作流体被吸入压缩机壳体内的流路而被压缩。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6/129039号在上述那样的离心增压器中,存在若压缩机翼轮旋转,则压缩机翼轮的背面侧的间隙内变成负压的情况,从而例如旋转轴侧的油有可能因该负压而被抽吸并泄漏至上述间隙。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公开对抑制了漏油的离心压缩机进行说明。本公开的一个方式的离心压缩机具备:翼轮,其具有主体部,该主体部包括在轴线方向上相互朝向相反侧的正面及背面、和与正面及背面连接的侧面;第一壁部,其包括第一壁面,该第一壁面面对正面并与正面一起形成供工作流体流动的流路;第二壁部,其包括第二壁面,该第二壁面面对背面及第一壁面并与背面一起形成第一间隙;以及突出壁部,其设置为在比翼轮的侧面靠径向的外侧处从第二壁面向第一壁面侧突出,突出壁部包括第三壁面,该第三壁面从第二壁面沿轴线方向延伸并且面对翼轮的侧面,第三壁面在轴线方向上比正面与侧面的连接部向第一壁面侧延伸,并且与侧面一起形成将流路与第一间隙连通的第二间隙。根据本公开,能够提供一种抑制了漏油的离心压缩机。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离心压缩机的剖视图。图2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图3是表示变形例的离心压缩机的第三壁面的图。>具体实施方式本公开的一个方式的离心压缩机具备:翼轮,其具有主体部,该主体部包括在轴线方向上相互朝向相反侧的正面及背面、和与正面及背面连接的侧面;第一壁部,其包括第一壁面,该第一壁面面对正面并与正面一起形成供工作流体流动的流路;第二壁部,其包括第二壁面,该第二壁面面对背面及第一壁面并与背面一起形成第一间隙;以及突出壁部,其设置为在比翼轮的侧面靠径向的外侧处从第二壁面向第一壁面侧突出,突出壁部包括第三壁面,该第三壁面从第二壁面沿轴线方向延伸并且面对翼轮的侧面,第三壁面在轴线方向上比正面与侧面的连接部向第一壁面侧延伸,并且与侧面一起形成将流路与第一间隙连通的第二间隙。在该离心压缩机中,若翼轮以轴线为中心旋转,则工作流体在流路内流动并被压缩。离心压缩机具备突出壁部,该突出壁部设置为在比翼轮的侧面靠径向的外侧处从第二壁面向第一壁面侧突出。突出壁部包括第三壁面,该第三壁面从第二壁面沿轴线方向延伸并且面对翼轮的侧面。第三壁面在轴线方向上比正面与侧面的连接部向第一壁面侧延伸,并与侧面一起形成将流路与第一间隙连通的第二间隙。因此,沿着正面在流路内流动的工作流体的一部分在碰到第三壁面之后经由第二间隙而向第一间隙流动。由此抑制翼轮的背面侧的第一间隙成为负压,从而抑制因该负压而将油向第一间隙抽吸。由此根据该离心压缩机能够抑制漏油。在若干方式中,第三壁面由一个内周面形成。在该情况下,由于第三壁面由一个内周面形成,因此沿着正面在流路内流动的工作流体的一部分在碰到第三壁面之后,经由第二间隙而顺畅地向第一间隙流动。由此可靠地抑制第一间隙成为负压。在若干方式中,第三壁面包括:两个以上的内周面、和形成于内周面之间的台阶部。在该情况下,提高突出壁部的设计的自由度。在若干方式中,离心压缩机具备与流路连通的扩散部及涡旋部,突出壁部包括第四壁面,该第四壁面同第三壁面的与第二壁面相反的一侧连接,并且面对第一壁面,第四壁面沿径向延伸并与第一壁面一起形成扩散部,并且与形成涡旋部的内壁面平滑地连续。在该情况下,即使在具备突出壁部的离心压缩机中,也能够不使压缩效率下降而得到期望的压缩效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地说明。另外,在各图中对相同或相当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的说明。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径向”及“周向”以后述的旋转轴线X为基准。参照图1,对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增压器进行说明。图1所示的增压器(离心压缩机)1例如搭载于汽车用的内燃机。增压器1具备:轴2,其沿旋转轴线X延伸并能够以旋转轴线X为中心旋转;涡轮叶轮3,其设置于轴2的第一端2a;以及压缩机叶轮(翼轮)4,其设置于轴2的第二端2b。另外,增压器1具备:涡轮壳体5,其收容涡轮叶轮3;压缩机壳体(第一壁部)6,其收容压缩机叶轮4;以及轴承壳体7,其配置在涡轮壳体5与压缩机壳体6之间并收容轴2。涡轮叶轮3具有主体部31和多个叶片部32。主体部31包括:在沿着旋转轴线X的轴线方向上相互朝向相反侧的正面31a及背面31b、和与正面31a及背面31b连接的侧面31c。正面31a是形成为其外径在从背面31b朝向正面31a的方向上逐渐减小的曲面。多个叶片部32设置于正面31a。叶片部32与主体部31一体地形成。涡轮叶轮3以背面31b面对轴2的方式固定于轴2的第一端2a。在涡轮壳体5形成有入口(未图示)、与入口连通的涡旋部5a、以及与涡旋部5a连通的出口5b。涡轮叶轮3和涡轮壳体5构成涡轮30。压缩机叶轮4具有主体部41和多个叶片部42。主体部41包括:在沿着旋转轴线X的轴线方向上相互朝向相反侧的正面41a及背面41b、和与正面41a及背面41b连接的侧面41c。正面41a是形成为其外径在从背面41b朝向正面41a的方向上逐渐减小的曲面。多个叶片部42设置于正面41a。叶片部42与主体部41一体地形成。压缩机叶轮4以背面41b面对轴2的方式固定于轴2的第二端2b。在压缩机壳体6形成有入口6a、与入口6a连通的涡旋部6b、以及与涡旋部6b连通的出口(未图示)。压缩机叶轮4和压缩机壳体6构成压缩机40。轴承壳体7与涡轮壳体5及压缩机壳体6接合。涡轮壳体5与轴承壳体7的轴线方向的第一端接合。压缩机壳体6与轴承壳体7的轴线方向的第二端接合。轴承壳体7收容轴2和安装于轴2的轴承21。轴2经由轴承21而可旋转地支承于轴承壳体7。增压器1还具备设置于轴承壳体7的第二端的内壁面的圆盘状的密封板(第二壁部)8。密封板8例如嵌入轴承壳体7的第二端的内壁面。密封板8面对压缩机叶轮4的主体部41的背面41b设置。在密封板8形成有供轴2插入的贯通孔。密封板8经由固定于轴2的外周面的套环22而在周向上包围轴2。在密封板8的与压缩机叶轮4相反的一侧形成有供油(润滑油)循环的空间S。另外,在套环22与密封板8之间设置有环部件(未图示)。由压缩机壳体6、轴承壳体7及密封板8形成有收容压缩机叶轮4的空间及后述的工作流体F的流路。如图2所示,压缩机壳体6包括第一壁面6c。第一壁面6c面对压缩机叶轮4的主体部41的正面41a。第一壁面6c在从入口6a沿轴线方向延伸之后,朝向涡旋部6b沿径向延伸。多个叶片部42位于正面41a与第一壁面6c之间。第一壁面6c以与叶片部42的尖端42a之间具有微小的间隙的方式面对叶片部42。密封板8包括第二壁面8a,第二壁面8a面对压缩机叶轮4的主体部41的背面41b并沿着背面41b形成。密封板8的外径比主体部41的外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离心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具备:/n翼轮,其具有主体部,该主体部包括在轴线方向上相互朝向相反侧的正面及背面、和与所述正面及所述背面连接的侧面;/n第一壁部,其包括第一壁面,该第一壁面面对所述正面并与所述正面一起形成供工作流体流动的流路;/n第二壁部,其包括第二壁面,该第二壁面面对所述背面及所述第一壁面并与所述背面一起形成第一间隙;以及/n突出壁部,其设置为在比所述翼轮的所述侧面靠径向的外侧处从所述第二壁面向所述第一壁面侧突出,/n所述突出壁部包括第三壁面,该第三壁面从所述第二壁面沿所述轴线方向延伸并且面对所述翼轮的所述侧面,/n所述第三壁面在所述轴线方向上比所述正面与所述侧面的连接部向所述第一壁面侧延伸,并且与所述侧面一起形成将所述流路与所述第一间隙连通的第二间隙。/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0525 JP 2018-1002941.一种离心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具备:
翼轮,其具有主体部,该主体部包括在轴线方向上相互朝向相反侧的正面及背面、和与所述正面及所述背面连接的侧面;
第一壁部,其包括第一壁面,该第一壁面面对所述正面并与所述正面一起形成供工作流体流动的流路;
第二壁部,其包括第二壁面,该第二壁面面对所述背面及所述第一壁面并与所述背面一起形成第一间隙;以及
突出壁部,其设置为在比所述翼轮的所述侧面靠径向的外侧处从所述第二壁面向所述第一壁面侧突出,
所述突出壁部包括第三壁面,该第三壁面从所述第二壁面沿所述轴线方向延伸并且面对所述翼轮的所述侧面,
所述第三壁面在所述轴线方向上比所述正面与所述侧面的连接部向所述第一壁面侧延伸,并且与所述侧面一起形成将所述流路与所述第一间隙连通的第二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壁面由一个内周面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壁面包括:两个以上的内周面、和形成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卞真熹加藤毅彦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IHI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