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5G通信和动态模式匹配的配电网线路差动保护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693108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2 02: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5G通信和动态模式匹配的配电网线路差动保护方法,借助5G通信低时延特性,通过对电网两端线路电流的采样,利用DPM算法对采样的电流序列进行相似度计算,选取合适的阈值,进而对是否采取差动保护动作进行判定。本发明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方法无需电流采样节点具有时间同步装置,减少了差动保护成本,且可正确地区分线路发生的区外故障和区内故障,对发生的区内故障实现及时的保护动作,从而提升电网系统的安全性,保证电网系统的稳定运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5G通信和动态模式匹配的配电网线路差动保护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配电网差动保护
,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基于5G通信和动态模式匹配的配电网线路差动保护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配电网的规模在不断扩大,复杂性在不断提高,线路的差动保护显得越发重要。传统的差动保护主要是由光纤线路铺设来完成信号之间的通信,有着成本高,易受损等缺点,不利于大范围应用和长期使用。目前使用5G通信方式实现信号的传输,有低时延、高带宽的优点,可有效解决传统的光纤铺设带来的问题;但通信过程中出现的低时延依然会带来抖动,影响结果的时效性和准确性。现有相关研究引入动态时间弯曲(DynamicTimeWarping,DTW)算法进行差动保护的判定,利用DTW算法对时间轴上的扰动具体容差性的特点,可以克服低时延带来的抖动问题,但DTW算法要对两时间序列中各元素之间的距离进行精确地运算,计算复杂,时间复杂度较高,不利于配网差动保护判定系统的长期运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出一种基于5G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5G通信和动态模式匹配的配电网线路差动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步骤1,对所需差动保护电网的第1节点和第2节点按照采样频率f进行电流实时采样,并将采样到的两个节点的电流通过5G通信实时传输至采样选择装置;/n步骤2,所述采样选择装置利用长度为n的数据窗对所接收到的两个节点的电流从m个电流值开始截取,从而得到一个数据窗内第1节点的采样电流为i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5G通信和动态模式匹配的配电网线路差动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对所需差动保护电网的第1节点和第2节点按照采样频率f进行电流实时采样,并将采样到的两个节点的电流通过5G通信实时传输至采样选择装置;
步骤2,所述采样选择装置利用长度为n的数据窗对所接收到的两个节点的电流从m个电流值开始截取,从而得到一个数据窗内第1节点的采样电流为i1={i11,i12,...,i1k,...,i1n},第2节点的采样电流为i2={i21,i22,...,i2k,...,i2n};其中,i1k表示第1节点的第k个采样电流,i2k表示第2节点的第k个采样电流,k=1,2,...,n;
对两个采样电流i1和i2分别进行标准化处理,得到标准化后第1节点的电流序列为以及标准化后第2节点的电流序列为其中,i*1k表示标准化后第1节点的第k个采样电流,i*2k表示标准化后第2节点的第k个采样电流,k=1,2,...,n;
步骤3,使用DPM算法计算标准化后两个节点的电流序列和的DPM距离值;
步骤3.1,将标准化后两个节点的电流序列和中的电流进行区分:
选取标准化后第1节点的电流序列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记为i*1max和i*1min,计算标准化后第1节点的电流序列中电流的平均值,记为i1ave;
若i*1min≤i*1k<i1ave,则表示标准化后第1节点的第k个采样电流i*1k属于A集合;
若i1ave≤i*1k<i*1max,则表示标准化后第1节点的第k个采样电流i*1k属于B集合;
选取标准化后第2节点的电流序列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记为i*2ma...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伟方昭张磊李奇越李帷韬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