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母线带旁路的主变CT二次电流联动切换端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93105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2 02: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单母线带旁路的主变CT二次电流联动切换端子,解决了现有110kV母线采用单母线带旁路运行方式时,在正常运行方式与旁路运行方式互相切换的过程中,操作步骤多,易发生错漏,且容易造成相应的电流互感器二次回路开路,威胁人身和设备安全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仅通过一个调节支撑部分,带动调节板调节主变连接片部分、旁路连接片部分、主变短接片部分及旁路短接片部分与接线端子排之间的连接与断开,完成线路在正常运行方式与旁路运行方式的切换,不需要多个调节端子配合,操作简单,避免了人为操作不当导致过电压威胁人身安全的可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单母线带旁路的主变CT二次电流联动切换端子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流旁路切换的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单母线带旁路的主变CT二次电流联动切换端子。
技术介绍
现有110kV母线采用单母线带旁路运行方式的接线图如图1所示,参见图1,正常运行方式下,110kVⅡ母依次通过第一隔离开关101G、第一断路器1DL、主变变高开关电流互感器1LH、第二隔离开关102G、主变变高套管电流互感器5LH(正常运行方式下短接)、主变、主变变低开关电流互感器10LH、第二断路器2DL连接10kVⅠ母;当线路由正常运行方式切换为旁路运行方式时,第一断路器1DL断开、第一隔离开关101G断开、第二隔离开关102G断开、主变变高开关电流互感器1LH断开,110kVⅡ母与主变断开,第三隔离开关103G接入,即110kVⅢ母作为旁路母线接入,主变变高套管电流互感器5LH投入。线路由正常运行方式切换为旁路运行方式的过程为带电操作,并且在切换过程中,两种运行方式下的回路都遵循“先短后断”的原则,在切换前,工作人员需要准备多个端子配合两种运行方式下的回路实现短路输出,切换后需要分别断开原先接入的端子,在这个过程中,操作步骤多,容易发生错漏,一旦发生操作失误,容易造成相应的电流互感器二次回路开路,威胁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2016年6月15日,国家电网公司及国网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绥化供电公司在中国专利中公开了一种用于继电保护装置的插接式电流切换端子(公开号为:CN105680425A),解决了旁路开关代送线路开关倒闸操作时,操作步骤复杂且极易造成电流互感器开路,给人身、设备造成伤害的问题,操作灵活,但是需要操作多个插接式分散的电流端子,而且所述的技术方案是适用于220kV及以上变电站的线路保护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110kV母线采用单母线带旁路运行方式时,在正常运行方式与旁路运行方式互相切换的过程中,操作步骤多,易发生错漏,且容易造成相应的电流互感器二次回路开路,威胁人身和设备安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单母线带旁路的主变CT二次电流联动切换端子,不需要多个调节端子配合,操作简单,避免了人为操作不当导致过电压威胁人身安全的可能。为了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单母线带旁路的主变CT二次联动切换端子,包括调节支撑部分、调节板、主变连接片部分、旁路连接片部分、主变短接片部分、旁路短接片部分、用于直接接入主变变高开关电流互感器1LH二次电流的第一接线柱排、用于接入主变变高开关电流互感器1LH二次电流或接入主变变高套管电流互感器5LH二次电流的第二接线柱排及用于直接接入主变变高套管电流互感器5LH二次电流的第三接线柱排;所述调节支撑部分包括调节部件、弹性件、支撑本体、支撑底板,所述调节部件与支撑本体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调节板上设有第一通孔、第一支撑杆及第二支撑杆,支撑底板上设有第二通孔,支撑本体的底端通过第一通孔穿过调节板,通过第二通孔穿过支撑底板,所述弹性件套设于所述支撑本体的外侧面上,弹性件的上端设有调节板的下底面,弹性件的下端设有支撑底板的上底面;所述调节板通过第一支撑杆连接主变连接片部分,调节板分别连接旁路连接片部分及主路短接片部分,调节板通过第二支撑杆连接旁路短接片部分;当线路处于正常运行方式时,弹性件压缩,主变连接片部分与第一接线柱排、第二接线柱排同时连接,旁路连接片部分同时断开与第二接线柱排、第三接线柱排的连接,主路短接片部分与第一接线柱排断开,旁路短接片部分与第三接线柱排连接,第二接线柱排引入主变变高开关电流互感器1LH的二次电流至外部主变保护屏;当线路由正常运行方式切换为旁路运行方式时,工作人员拧动调节部件,弹性件舒张,带动调节板并进一步带动旁路连接片部分向上运动,调节板通过第一支撑杆带动主变连接片部分向上运动,主变连接片部分同时断开与第一接线柱排、第二接线柱排的连接,旁路连接片部分同时与第二接线柱排、第三接线柱排连接,主路短接片部分与第一接线柱排连接,旁路短接片部分与第三接线柱排断开,第二接线柱排引入主变变高套管电流互感器5LH二次电流至外部主变保护屏。在此,弹性件是夹设于调节板与支撑底板之间的,当线路处于正常运行方式时,弹性件为压缩状态,主变连接片部分与第一接线柱排、第二接线柱排同时连接,旁路连接片部分同时断开与第二接线柱排、第三接线柱排的连接,主路短接片部分与第一接线柱排断开,旁路短接片部分与第三接线柱排连接,第二接线柱排引入主变变高开关电流互感器1LH的二次电流至外部主变保护屏,110kV母线采用单母线带旁路运行方式时正常情况的主变变高开关电流互感器1LH的二次电流的流通对应如此;当线路由正常状态切换为旁路运行方式时,工作人员仅需拧动调节部件,从而调节弹性件的状态,由压缩状态变为相对舒张状态,不需要调节多个电流端子,就能实现主变CT二次电流在流通上的联动切换,主变连接片部分同时断开与第一接线柱排、第二接线柱排的连接,旁路连接片部分同时与第二接线柱排、第三接线柱排连接,主路短接片部分与第一接线柱排连接,旁路短接片部分与第三接线柱排断开,第二接线柱排引入主变变高套管电流互感器5LH二次电流至外部主变保护屏,110kV母线采用旁路运行方式的主变变高套管电流互感器5LH的二次电流的流通对应如此。优选地,第一接线柱排包括第一A相接线柱、第一B相接线柱、第一C相接线柱及第一N相接线柱、第一端子本体压板、第二端子本体压板、第三端子本体压板及第四端子本体压板,第一A相接线柱、第一B相接线柱、第一C相接线柱及第一N相接线柱分别由第一端子本体压板、第二端子本体压板、第三端子本体压板及第四端子本体压板固定,第一A相接线柱连接主变变高开关电流互感器1LH二次电流的A相,第一B相接线柱连接主变变高开关电流互感器1LH二次电流的B相,第一C相接线柱连接主变变高开关电流互感器1LH二次电流的C相,第一N相接线柱连接主变变高开关电流互感器1LH二次电流的N相;第二接线柱排包括第二A相接线柱、第二B相接线柱、第二C相接线柱及第二N相接线柱、第五端子本体压板及第六端子本体压板,第五端子本体压板用于将第二A相接线柱及第二B相接线柱固定,第六端子本体压板用于将第二C相接线柱及第二N相接线柱固定;第三接线柱排包括第三A相接线柱、第三B相接线柱、第三C相接线柱及第三N相接线柱、第七端子本体压板、第八端子本体压板、第九端子本体压板及第十端子本体压板,第三A相接线柱、第三B相接线柱、第三C相接线柱及第三N相接线柱分别由第七端子本体压板、第八端子本体压板、第九端子本体压板及第十端子本体压板固定。在此,所述端子本体压板及接线柱均是导电的。优选地,所述调节部件上设有用于工作人员拧动调节部件的槽路,所述支撑本体呈圆柱状,支撑本体的外侧面上设有外螺纹,第一通孔的内侧面上设有与外螺纹匹配的第一内螺纹,第二通孔的内侧面上设有与外螺纹匹配的第二内螺纹,当工作人员通过调节部件上的槽路拧动调节部件时,支撑本体的外螺纹与第一内螺纹、第二内螺纹配合,支撑本体向上或向下移动,弹性件舒张或收缩,带动调节板向上或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单母线带旁路的主变CT二次联动切换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调节支撑部分(1)、调节板(2)、主变连接片部分、旁路连接片部分、主变短接片部分、旁路短接片部分、用于直接接入主变变高开关电流互感器1LH二次电流的第一接线柱排(8)、用于接入主变变高开关电流互感器1LH二次电流或接入主变变高套管电流互感器5LH二次电流的第二接线柱排(9)及用于直接接入主变变高套管电流互感器5LH二次电流的第三接线柱排(10);/n所述调节支撑部分(1)包括调节部件(11)、弹性件(12)、支撑本体(13)、支撑底板(14),所述调节部件(11)与支撑本体(13)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调节板(2)上设有第一通孔(21)、第一支撑杆(22)及第二支撑杆(23),支撑底板(14)上设有第二通孔(141),支撑本体(13)的底端通过第一通孔(21)穿过调节板(2),通过第二通孔(141)穿过支撑底板(14),所述弹性件(12)套设于所述支撑本体(13)的外侧面上,弹性件(12)的上端设有调节板(2)的下底面,弹性件(12)的下端设有支撑底板(14)的上底面;所述调节板(2)通过第一支撑杆(22)连接主变连接片部分,调节板(2)分别连接旁路连接片部分及主路短接片部分,调节板(2)通过第二支撑杆(23)连接旁路短接片部分;/n当线路处于正常运行方式时,弹性件(12)压缩,主变连接片部分(4)与第一接线柱排(8)、第二接线柱排(9)同时连接,旁路连接片部分同时断开与第二接线柱排(9)、第三接线柱排(10)的连接,主路短接片部分与第一接线柱排(8)断开,旁路短接片部分与第三接线柱排(10)连接,第二接线柱排(9)引入主变变高开关电流互感器1LH的二次电流至外部主变保护屏;当线路由正常运行方式切换为旁路运行方式时,工作人员拧动调节部件(11),弹性件(12)舒张,带动调节板(2)并进一步带动旁路连接片部分向上运动,调节板(2)通过第一支撑杆(22)带动主变连接片部分向上运动,主变连接片部分同时断开与第一接线柱排(8)、第二接线柱排(9)的连接,旁路连接片部分同时与第二接线柱排(9)、第三接线柱排(10)连接,主路短接片部分与第一接线柱排(8)连接,旁路短接片部分与第三接线柱排(10)断开,第二接线柱排(9)引入主变变高套管电流互感器5LH二次电流至外部主变保护屏。/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母线带旁路的主变CT二次联动切换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调节支撑部分(1)、调节板(2)、主变连接片部分、旁路连接片部分、主变短接片部分、旁路短接片部分、用于直接接入主变变高开关电流互感器1LH二次电流的第一接线柱排(8)、用于接入主变变高开关电流互感器1LH二次电流或接入主变变高套管电流互感器5LH二次电流的第二接线柱排(9)及用于直接接入主变变高套管电流互感器5LH二次电流的第三接线柱排(10);
所述调节支撑部分(1)包括调节部件(11)、弹性件(12)、支撑本体(13)、支撑底板(14),所述调节部件(11)与支撑本体(13)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调节板(2)上设有第一通孔(21)、第一支撑杆(22)及第二支撑杆(23),支撑底板(14)上设有第二通孔(141),支撑本体(13)的底端通过第一通孔(21)穿过调节板(2),通过第二通孔(141)穿过支撑底板(14),所述弹性件(12)套设于所述支撑本体(13)的外侧面上,弹性件(12)的上端设有调节板(2)的下底面,弹性件(12)的下端设有支撑底板(14)的上底面;所述调节板(2)通过第一支撑杆(22)连接主变连接片部分,调节板(2)分别连接旁路连接片部分及主路短接片部分,调节板(2)通过第二支撑杆(23)连接旁路短接片部分;
当线路处于正常运行方式时,弹性件(12)压缩,主变连接片部分(4)与第一接线柱排(8)、第二接线柱排(9)同时连接,旁路连接片部分同时断开与第二接线柱排(9)、第三接线柱排(10)的连接,主路短接片部分与第一接线柱排(8)断开,旁路短接片部分与第三接线柱排(10)连接,第二接线柱排(9)引入主变变高开关电流互感器1LH的二次电流至外部主变保护屏;当线路由正常运行方式切换为旁路运行方式时,工作人员拧动调节部件(11),弹性件(12)舒张,带动调节板(2)并进一步带动旁路连接片部分向上运动,调节板(2)通过第一支撑杆(22)带动主变连接片部分向上运动,主变连接片部分同时断开与第一接线柱排(8)、第二接线柱排(9)的连接,旁路连接片部分同时与第二接线柱排(9)、第三接线柱排(10)连接,主路短接片部分与第一接线柱排(8)连接,旁路短接片部分与第三接线柱排(10)断开,第二接线柱排(9)引入主变变高套管电流互感器5LH二次电流至外部主变保护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母线带旁路的主变CT二次联动切换端子,其特征在于,第一接线柱排(8)包括第一A相接线柱(81)、第一B相接线柱(82)、第一C相接线柱(83)及第一N相接线柱(84)、第一端子本体压板(15)、第二端子本体压板(16)、第三端子本体压板(17)及第四端子本体压板(18),第一A相接线柱(81)、第一B相接线柱(82)、第一C相接线柱(83)及第一N相接线柱(84)分别由第一端子本体压板(15)、第二端子本体压板(16)、第三端子本体压板(17)及第四端子本体压板(18)固定,第一A相接线柱(81)连接主变变高开关电流互感器1LH二次电流的A相,第一B相接线柱(82)连接主变变高开关电流互感器1LH二次电流的B相,第一C相接线柱(83)连接主变变高开关电流互感器1LH二次电流的C相,第一N相接线柱(84)连接主变变高开关电流互感器1LH二次电流的N相;
第二接线柱排(9)包括第二A相接线柱(91)、第二B相接线柱(92)、第二C相接线柱(93)及第二N相接线柱(94)、第五端子本体压板(31)及第六端子本体压板(32),第五端子本体压板(31)用于将第二A相接线柱(91)及第二B相接线柱(92)固定,第六端子本体压板(32)用于将第二C相接线柱(93)及第二N相接线柱(94)固定;
第三接线柱排(10)包括第三A相接线柱(101)、第三B相接线柱(102)、第三C相接线柱(103)及第三N相接线柱(104)、第七端子本体压板(20)、第八端子本体压板(21)、第九端子本体压板(22)及第十端子本体压板(23),第三A相接线柱(101)、第三B相接线柱(102)、第三C相接线柱(103)及第三N相接线柱(104)分别由第七端子本体压板(20)、第八端子本体压板(21)、第九端子本体压板(22)及第十端子本体压板(23)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母线带旁路的主变CT二次联动切换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部件(11)上设有用于工作人员拧动调节部件(11)的槽路(111),所述支撑本体(13)呈圆柱状,支撑本体(13)的外侧面上设有外螺纹(131),第一通孔(21)的内侧面上设有与外螺纹(131)匹配的第一内螺纹(211),第二通孔(141)的内侧面上设有与外螺纹(131)匹配的第二内螺纹(212),当工作人员通过调节部件(11)上的槽路(111)拧动调节部件(11)时,支撑本体(13)的外螺纹(131)与第一内螺纹(211)、第二内螺纹(212)配合,支撑本体(13)向上或向下移动,弹性件(12)舒张或收缩,带动调节板(2)向上或向下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单母线带旁路的主变CT二次联动切换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21)与第二通孔(141)同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单母线带旁路的主变CT二次联动切换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变连接片部分包括主变连接片(41)及第一支撑板(42),调节板(2)通过第一支撑杆(22)连接第一支撑板(42),所述主变连接片(41)的上底面与第一支撑板(42)的下底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端子本体压板(15)、第二端子本体压板(16)、第三端子本体压板(17)及第四端子本体压板(18)中任意一个的一侧均设有第一接触片(19),所述第五端子本体压板(31)及第六端子本体压板(32)中任意一个与第一接触片(19)所在侧相对的一侧均设有第二接触片(311),当线路处于正常运行方式时,主变连接片(41)的下底面同时与第一接触片(19)的上底面、第二接触片(311)的上底面连接;当线路由正常运行方式转换为旁路运行方式时,主变连接片(41)的下底面与第一接触片(19)的上底面、第二接触片(311)的上底面同时断开。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单母线带旁路的主变CT二次联动切换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旁路连接片部分包括第二支撑板(51)、旁路连接片(5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胜初陈超雄刘秀甫于胜洋莫颖生刘玲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佛山供电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