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动汽车电池包及其电池模组热管理单元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池
,更具体而言,是一种耦合加热和散热功能的电动汽车电池包及其电池模组热管理单元。
技术介绍
申请号为CN201711387240.1的中国专利公开了“本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电池包热管理系统及电池包,涉及电池热管理
,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能够对多个电池模组分别进行温度调节。主要采用的技术方案为:电池包热管理系统,其包括:主液体循环管路,主液体循环管路中设置有循环水泵、加热器以及散热器;多个支液体循环管路,多个支液体循环管路依次并联在主液体循环管路的输出口和输入口之间;多个流量调节阀,多个流量调节阀分别设置在多个支液体循环管路中;多个换热器,多个所述换热器分别与多个所述支液体循环管路连接,多个所述换热器分别用于与多个电池模组连接,用于对所述电池模组进行热调节。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电池包热管理系统,其能够用于同时对多个电池模组分别进行温度调节”。诸如上述专利公开的电池包热管理系统,耦合加热和散热功效的电池包相对较少。而且就现有技术中的电池包热管理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动汽车电池包及其电池模组热管理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n脉动热管(100),设于电池模组(400)的电池单元之间,脉动热管(100)内部填充有由基液和工质介质混合而成的混合纳米流体工质,基液为乙醇,工质介质为TiO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汽车电池包及其电池模组热管理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
脉动热管(100),设于电池模组(400)的电池单元之间,脉动热管(100)内部填充有由基液和工质介质混合而成的混合纳米流体工质,基液为乙醇,工质介质为TiO2纳米流体;
脉动热管(100)分为第一换热段(110)、绝热段(120)和第二换热段(130),绝热段(120)将第二换热段(130)和第一换热段(110)隔开,第一换热段(110)与电池模组(400)的电池单元导热接触;
液冷板(200),与脉动热管(100)连接,并与脉动热管(100)的第二换热段(130)导热接触,液冷板(200)内部设有内管道,该内管道通过冷却管连通集成式水箱(300);
液冷板(200)的底部设有风力源;
集成式水箱(300),集成式水箱(300)内部设有用于容纳导热介质的水槽(310)以及容纳泵(330)的设备室(320),泵(330)为导热介质提供流动能,使导热介质在液冷板(200)的内管道以及水槽(310)之间循环流动;
水槽(310)内还设有用于加热导热介质的热源(340);热源(340)能够对导热介质加热,对其提供热量;
该电动汽车电池包及其电池模组热管理单元,
满足第一预定条件时启动第一模式,第一模式下,脉动热管(100)的第一换热段(110)作为蒸发段,第二换热段(130)作为冷凝段,热量从蒸发段向冷凝段传递,将电池模组(400)的电池单元的热量向液冷板(200)传递,泵(330)带动导热介质在液冷板(200)与集成式水箱(300)之间循环,启动风力源对液冷板(200)进行散热;
满足第二预定条件时启动第二模式,第二模式下,脉动热管(100)的第一换热段(110)作为蒸发段,第二换热段(130)作为冷凝段,热量从蒸发段向冷凝段传递,将电池模组(400)的电池单元的热量向液冷板(200)传递,泵(330)带动导热介质在液冷板(200)与集成式水箱(300)之间循环,液冷板(200)将导热介质的热量散到空气中;
满足第三预定条件时启动第三模式,第三模式下,热源(340)对导热介质进行加热,泵(330)带动导热介质在液冷板(200)与集成式水箱(300)之间循环,脉动热管(100)的第一换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萌,韦依,聂文鹏,周华进,樊高飞,李静静,
申请(专利权)人:东北林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