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伏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92423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2 02: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光伏组件,涉及光伏技术领域。其包括背板、盖合在背板上的玻璃板和位于二者之间的由若干个电池串组成的电池串阵列,所述背板上围绕所述电池串阵列的四周贴附有第一贴条,所述第一贴条用于反射照射于所述电池串阵列的四周的光线。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光伏组件,第一贴条用于将照射于电池串四周的光线反射到玻璃板后在反射至电池串的电池片上,从而达到充分利用电池片间隙及四周处的光能,提高电池的转化效率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伏组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伏
,尤其涉及一种光伏组件。
技术介绍
传统的光伏组件,如图1所示,从背面到正面的结构依次为背板1、封装胶膜2、电池片3、封装胶膜2、玻璃板4。在电池片的片间和串间有lmm-4mm的间隙空间,而在电池串的四周至光伏组件的外边缘具有更大的间隙空间,这些间隙间占光伏组件2-10%的面积,照射到这些间隙的光能很难被直接吸收或利用。目前光伏产业采用反光背板代替背板或在电池片的片间粘贴第二贴条,来利用这些间隙的光能,以提高光能利用率。但对光的利用率低,组件增效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伏组件,以充分利用电池片间隙及四周处的光能,提高电池的转化效率。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光伏组件,包括背板、盖合在背板上的玻璃板和位于二者之间的由若干个电池串组成的电池串阵列,所述背板上围绕所述电池串阵列的四周贴附有第一贴条,所述第一贴条用于反射照射于所述电池串阵列的四周的光线。可选地,任一个所述电池串具有若干个电池片,若干所述电池串的间隙、若干所述电池片的间隙贴附有第一贴条。可选地,所述第一贴条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氟皮膜层、基材层、第二氟皮膜层和粘结层,所述粘结层用于将第一贴条粘贴在所述背板上。可选地,所述粘结层采用EVA材料制成,所述基材层采用PET材料制成,所述氟皮膜层采用掺杂钛白粉的氟树脂材料制成。可选地,所述第一贴条为绝缘贴条,所述第一贴条的厚度小于所述光伏组件的电池片的封装胶膜的厚度,所述第一贴条用于替代设置于所述电池串阵列的四周的封装胶膜。可选地,所述第一贴条的厚度范围为50-200微米。可选地,任一个所述电池串具有若干个电池片,若干所述电池串的间隙、若干所述电池片的间隙贴附有第二贴条,第二贴条为反光贴条。可选地,所述第二贴条包括:由下至上依次层叠设置的粘结层、基材层和反射层,所述粘结层用于将第二贴条粘贴在所述背板上。可选地,所述反射层为制备于所述基材层上的金属镀层。可选地,所述反射层为铝镀层。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光伏组件,包括背板、盖合在背板上的玻璃板和位于二者之间的若干个电池串,围绕所述若干个电池串四周的背板上贴附有第一贴条。第一贴条用于将照射于电池串四周的光线反射到玻璃板后在反射至电池串的电池片上,从而达到充分利用电池片间隙及四周处的光能,提高电池的转化效率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中光伏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光伏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根据图2所示的光伏组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光伏组件的第一贴条和第二贴条反射光线的示意图;图5根据图2所示的一种光伏组件的第一贴条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根据图2所示的一种光伏组件的第二贴条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发现:传统的光伏组件,其电池片31的片间100和串间200有l-4mm的间隙空间,而在电池串阵列的四周300至光伏组件的外边缘具有更大的间隙空间,这些间隙间占光伏组件2-10%的面积,照射到这些间隙的光能很难被直接吸收或利用。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仅发现了电池片31的片间100和串间200需采用反光膜,以增加电池片31间隙空间的光能利用,提高光能利用率和电池效率。而尚未发现电池串阵列的四周300仍存在较大的间隙空间,无法充分地利用电池串阵列的四周300的光能。基于此,专利技术人提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在电池串阵列的四周300增加第一贴条4,以将照射于电池串阵列的四周300的光线反射至玻璃板2后再在反射至电池串3的电池片31上,从而达到充分利用电池片间隙及四周300处的光能,提高电池的转化效率的目的。如图2和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光伏组件,一般性地,可以包括背板1、盖合在背板1上的玻璃板2和位于二者之间的电池串阵列。电池串阵列包括并排分布的若干个电池串3。若干个电池串3并排分布,形成电池串阵列。任一个电池串3具有若干个电池片31。一般地,电池串3或电池片31在被封装于背板1与玻璃板2之间时,在电池串3或电池片31的两侧(背光面和玻璃面)均通过封装胶膜5进行封装。在电池串阵列的四周300(即若干个电池串3组成的阵列四周至光伏组件的外边缘之间)的背板1上贴附有第一贴条4。如图4所示,图4中带有箭头的线即为光线的反射示意,通过第一贴条4的设置,使得当光线照射于电池串阵列的四周300时,光线经由第一贴条4反射至玻璃板2后,再反射至电池串3的电池片31上,从而达到充分利用电池片间隙及四周300处的光能,提高电池的转化效率的目的。具体地,如图5所示,第一贴条4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氟皮膜层41、基材层42、第二氟皮膜层43和粘结层44。粘结层44用于将第一贴条4粘贴在背板1上。粘结层44采用粘合剂制成,一般地,粘结层44采用EVA材料(即为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材料)制成。第一贴条4采用CPC结构。CPC结构能够保证第一贴条4的反光特性及具有良好的耐候性。C为掺杂钛白粉(二氧化钛)的氟树脂材料,P为PET材料(即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材料)。即基材层42采用PET材料制成,第一氟皮膜层41、第二氟皮膜层43采用掺杂钛白粉(二氧化钛)的氟树脂材料制成。第一氟皮膜层41、第二氟皮膜层43的反射率高达90%并能够阻隔紫外线。本专利技术采用的第一贴条4的贴条材料具备高可靠性,同时具有高反射率,贴附在组件串片间隙及四周,通过将组件间隙的光反射到玻璃再反射到电池片上,达到提升组件间隙区域的光利用率的效果。电池串阵列的上下两面设置有封装胶膜5。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电池串阵列的四周300通过第一贴条4封装。第一贴条4可以用于替代设置于电池串阵列的四周300的封装胶膜5。第一贴条4的厚度小于光伏组件的电池片31的封装胶膜5的厚度。从而使得在对光伏组件的电池片31进行封装时,仅需对电池串阵列部分进行胶膜封装即可,而在电池串阵列的四周300部位直接粘贴第一贴条4,由于第一贴条4采用掺杂钛白粉(二氧化钛)的氟树脂材料和PET材料的CPC结构,保证了其具有良好的绝缘性,可以用于替代在电池串阵列的四周300部位的封装胶膜5。在本实施例中,采用第一贴条4替代四周300部位的封装胶膜5,可以具有使光伏组件不会有组件隐裂、破片等风险的优点。可选地,第一贴条4的厚度范围为50-200微米。第一贴条4具有绝缘性能,对组件不会造成不良影响。如图3所示,在同一个电池串3内的相邻两个电池片31之间的片间100,和相邻电池串3之间的串间200均存在一定的间隙空间。可选地,在片间100和串间200的间隙空间的背板1上贴附有第一贴条4或者第二贴条6。如图6所示,第二贴条6是带有反射层的反光贴条。一般地,第二贴条6包括由下至上依次层叠设置的粘结层61、基材层62和反射层63。粘结层61用于将第二贴条6粘贴在背板1上。反射层63为制备于基材层62上的金属镀层。可选的,其中粘结层61适于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背板、盖合在背板上的玻璃板和位于二者之间的由若干个电池串组成的电池串阵列,所述背板上围绕所述电池串阵列的四周贴附有第一贴条,所述第一贴条用于反射照射于所述电池串阵列的四周的光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背板、盖合在背板上的玻璃板和位于二者之间的由若干个电池串组成的电池串阵列,所述背板上围绕所述电池串阵列的四周贴附有第一贴条,所述第一贴条用于反射照射于所述电池串阵列的四周的光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任一个所述电池串具有若干个电池片,若干所述电池串的间隙、若干所述电池片的间隙贴附有第一贴条。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贴条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氟皮膜层、基材层、第二氟皮膜层和粘结层,所述粘结层用于将第一贴条粘贴在所述背板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粘结层采用EVA材料制成,所述基材层采用PET材料制成,所述第一氟皮膜层和第二氟皮膜层采用掺杂钛白粉的氟树脂材料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虎成束蒙蒙崔廷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晶澳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