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显示装置、触控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692380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2 02:46
本公开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触控显示装置、触控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该制作方法可包括提供一衬底膜层,衬底膜层位于岛区、开孔区及桥区;在衬底膜层上形成显示功能膜层,显示功能膜层至少位于岛区和桥区;在显示功能膜层背离衬底膜层的一侧形成封装膜层,封装膜层至少位于岛区及桥区;在封装膜层背离显示功能膜层的一侧形成触控功能膜层,触控功能膜层至少位于岛区及桥区;在形成触控功能膜层之后,采用构图工艺对位于开孔区处、且至少包括衬底膜层的所有膜层进行图案化处理,以形成贯通孔。该方案在使触控显示面板具有可拉伸、弯折功能的同时,还可保证开孔区的封装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触控显示装置、触控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显示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触控显示装置、触控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面板(OrganicElectroluminesecentDisplay,OLED)凭借其低功耗、高色饱和度、广视角、薄厚度、能实现柔性化等优异性能,逐渐成为显示领域的主流,可以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视等终端产品。其中,又以柔性OLED产品最为显著,逐步以其可以满足各种特殊结构而成为OLED显示主流。随着柔性工艺的发展,从弯曲(Bendable),弯折(Foldable),逐步过渡到弹性柔性(Stretchable)。柔性可拉伸显示由于其广阔的应用空间,得到了市场的广泛关注,同时柔性可拉伸显示的发展,也面临着许多技术挑战。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
技术介绍
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技术实现思路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触控显示装置、触控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在使触控显示面板具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显示面板包括多个岛区、位于相邻所述岛区之间的开孔区以及连接相邻所述岛区的桥区,其中,所述制作方法包括:/n提供一衬底膜层,所述衬底膜层位于所述岛区、所述开孔区及所述桥区;/n在所述衬底膜层上形成显示功能膜层,所述显示功能膜层至少位于所述岛区和所述桥区;/n在所述显示功能膜层背离所述衬底膜层的一侧形成封装膜层,所述封装膜层至少位于所述岛区及所述桥区;/n在所述封装膜层背离所述显示功能膜层的一侧形成触控功能膜层,所述触控功能膜层至少位于所述岛区及所述桥区;/n在形成所述触控功能膜层之后,采用构图工艺对位于所述开孔区处、且至少包括所述衬底膜层的所有...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显示面板包括多个岛区、位于相邻所述岛区之间的开孔区以及连接相邻所述岛区的桥区,其中,所述制作方法包括:
提供一衬底膜层,所述衬底膜层位于所述岛区、所述开孔区及所述桥区;
在所述衬底膜层上形成显示功能膜层,所述显示功能膜层至少位于所述岛区和所述桥区;
在所述显示功能膜层背离所述衬底膜层的一侧形成封装膜层,所述封装膜层至少位于所述岛区及所述桥区;
在所述封装膜层背离所述显示功能膜层的一侧形成触控功能膜层,所述触控功能膜层至少位于所述岛区及所述桥区;
在形成所述触控功能膜层之后,采用构图工艺对位于所述开孔区处、且至少包括所述衬底膜层的所有膜层进行图案化处理,以形成贯通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衬底膜层上形成显示功能膜层至少包括:
在所述衬底膜层上形成第一金属层,所述第一金属层至少包括位于所述岛区的源极和漏极;
在所述第一金属层背离所述衬底膜层一侧形成第一钝化层,所述第一钝化层位于所述岛区和所述桥区,且所述第一钝化层具有位于所述开孔区的第六镂空孔,所述第六镂空孔的边界与所述开孔区的边界重合;
在所述第一钝化层背离所述第一金属层的一侧形成第一平坦层,所述第一平坦层位于所述岛区和所述桥区,且所述第一平坦层具有所述开孔区的边界位于其内的第一镂空孔,所述第一镂空孔露出所述第一钝化层;
在所述第一平坦层背离所述第一钝化层的一侧形成第二钝化层,所述第二钝化层位于所述岛区和所述桥区,并通过所述第一镂空孔与第一钝化层接触,且所述第二钝化层具有位于所述开孔区且其边界与所述开孔区边界重合的第七镂空孔、位于所述岛区并靠近所述开孔区的第一孔以及位于所述桥区并靠近所述开孔区的第二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钝化层还具有位于所述岛区并与所述第六镂空孔同层设置的第三穿孔和第四穿孔;
所述第一平坦层还具有位于所述岛区并与所述第一镂空孔同层设置的第五穿孔和第六穿孔,所述第五穿孔的边界与所述第三穿孔的边界重合,所述第六穿孔的边界与所述第四穿孔的边界重合;
其中,在形成所述第一平坦层之后及在形成所述第二钝化层之前,在所述衬底膜层上形成显示功能膜层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平坦层背离所述第一钝化层的一侧形成第二金属层,所述第二金属层至少包括位于所述岛区的第一转接电极和第二转接电极,所述第一转接电极通过所述第五穿孔和所述第三穿孔与所述漏极接触,所述第二转接电极通过所述第六穿孔和所述第四穿孔与所述源极接触;
在所述第二金属层背离所述第一平坦层的一侧形成第二平坦层,所述第二平坦层位于所述岛区和所述桥区,且所述第二平坦层具有所述开孔区的边界位于其内的第二镂空孔以及还具有第七穿孔,所述第二镂空孔与所述第一镂空孔对齐,所述第七穿孔露出所述第一转接电极的部分;
其中,所述第二钝化层通过所述第二镂空孔和所述第一镂空孔与所述第一钝化层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钝化层上形成所述第七镂空孔、所述第一孔和所述第二孔之后,在所述衬底膜层上形成显示功能膜层还包括:
对所述第二平坦层上与所述第一孔和所述第二孔对应的部位进行图案化处理,以使所述第二平坦层上形成与所述第一孔连通的第一隔离槽和与所述第二孔连通的第二隔离槽,所述第一隔离槽和所述第二隔离槽的深度小于所述第二平坦层的厚度;
对所述第二钝化层中位于所述第一孔远离所述开孔区的中心部分进行图案化处理,以形成露出所述第二平坦层的中心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钝化层形成有所述中心孔之后,在所述衬底膜层上形成显示功能膜层还包括:
在与所述中心孔对应的第二平坦层上形成阳极,所述阳极通过所述第七穿孔与所述第一转接电极接触;
在所述阳极背离所述第二平坦层的一侧形成位于所述岛区的像素定义层,所述像素定义层具有露出所述阳极的至少部分的像素开口,且所述像素定义层将所述第二钝化层中位于所述中心孔和所述第一孔之间的部位覆盖;
在所述像素定义层背离所述阳极的一侧依次形成位于所述岛区的隔垫物和有机发光层,所述隔垫物在所述衬底膜层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像素定义层在所述衬底膜层的正投影内,所述有机发光层至少位于所述像素开口内并与所述阳极接触;
在所述有机发光层远离所述阳极的一侧形成阴极,所述阴极位于所述岛区、所述桥区和所述开孔区,且所述阴极在所述第一隔离槽、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栓柱孟维欣詹裕程郑祥权曾科文郭钟旭
申请(专利权)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重庆京东方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