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沿引出式环形变压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9207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2 02: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内沿引出式环形变压器,包括:环形铁芯、线包、若干根引出线束;线包包括若干个线圈;线圈缠绕在环形铁芯上;引出线束的一端与对应的线圈电气连接;引出线束与线圈电气连接的位置位于环形铁芯的内圆侧。其优点在于在不影响变压器电气性能的前提下,改变了环形变压器引出线束的出线方式,方便引出线束和接线端子之间的连接,使环形变压器的整体结构更合理,更方便接线,并且缩小了电器柜的体积;彻底解决多组线束引出时的分布拥堵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内沿引出式环形变压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变压器。
技术介绍
如图1所示,环型变压器的引出线束一般沿线包外沿分布,当初级是多组输入电压和次级有多组输出电压时,引出线束分布位置拥挤,线束从两端侧连接至接线端子时过度分开,占用电器柜的空间;影响排线的整洁美观。另一种情况,当初级线束和次级线束从线包两侧引出,那么从线包两侧接入布置在正中位置的接线端子或穿电器柜壁孔引出时,引出线束也会占用电器柜的空间,进而影响其他元器件的安装;为解决此问题,工程师会加大电器柜的宽度,这样电器柜整体尺寸会变大,增加了材料成本,占用场地面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提供的一种内沿引出式环形变压器及应用,在不影响变压器电气性能的前提下,改变了环形变压器引出线束的出线方式,方便引出线束和接线端子之间的连接,使环形变压器的整体结构更合理,更方便接线,并且缩小了电器柜的体积;彻底解决多组线束引出时的分布拥堵问题;以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内沿引出式环形变压器,包括:环形铁芯、线包、若干根引出线束;线包包括若干个线圈;线圈缠绕在环形铁芯上;引出线束的一端与对应的线圈电气连接;引出线束与线圈电气连接的位置位于环形铁芯的内圆侧。进一步,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内沿引出式环形变压器,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引出线束与线圈电气连接位置位于环形铁芯内圆的底部;引出线束向环形铁芯内圆的顶部引出。进一步,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内沿引出式环形变压器,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引出线束与线圈电气连接的位置处,引出线圈与其他线圈之间设置无纺布胶带。进一步,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内沿引出式环形变压器,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还包括温控开关;温控开关套在引出线束上。进一步,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内沿引出式环形变压器,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还包括下盖板、螺杆、上盖板和螺母;下盖板的中心位置具有下螺杆孔;上盖板的中心位置具有上螺杆孔,上盖板还具有若干个引线孔;下盖板设置在缠绕有线圈的环形铁芯的下方;上盖板设置在缠绕有线圈的环形铁芯的上方;螺杆的螺纹端穿过下螺杆孔,再穿过环形铁芯的内圆,最后穿过上螺杆孔后,与螺母啮合;引出线束穿过引线孔;螺杆与环形铁芯的中心重合。进一步,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内沿引出式环形变压器,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下盖板与环形铁芯之间设置有下胶垫;上盖板与环形铁芯之间设置有上胶垫。进一步,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内沿引出式环形变压器,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还包括若干个线束固定管;线束固定管一一对应地套在引出线束外;下胶垫和上胶垫之间灌注环氧树脂。进一步,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内沿引出式环形变压器,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还包括温控开关;温控开关套在线圈上,且贴合环形铁芯的外圆壁。进一步,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内沿引出式环形变压器,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还包括壳体和若干个接线端子;接线端子固定在壳体外壁上;下盖板固定在壳体内腔的底板上;引出线束的另一端紧贴壳体上方,与接线端子电气连接。进一步,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内沿引出式环形变压器,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引出线束包括至少一个初级引出线束、至少一个次级引出线束和一根屏蔽引出线束;线圈包括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中环形变压器的外侧引出线束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现有技术中环形变压的引出线束从两侧引出结构示意图。图3是现有技术中环形变压的引出线束从一侧引出结构示意图。图4是实施例一中内沿引出式环形变压器的半剖图。图5是实施例一中内沿引出式环形变压器的俯视图。图6是实施例一中上盖板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实施例二中内沿引出式环形变压器的半剖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实施例一图4是实施例一中内沿引出式环形变压器的半剖图。本实施例中,以环形变压器,功率2500VA,输入电压0~100V~110V~120V~127V~200V~220V~230V~240V,输出2组负载,S1:230V/10.9A,S2:19V/2.7A,9根初级引出线束和4根次级引出线束、1根黄绿屏蔽线,共14根引出线束为例。本实施例中,内沿引出式环形变压器包括:环形铁芯100、线包、14根引出线束、壳体400、下盖板510、下胶垫520、螺杆530、上胶垫540、上盖板550、螺母560、若干个接线端子600和温控开关700。线包包括若干个线圈200,其中含有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线圈200缠绕在环形铁芯100上。14根引出线束中9根为初级引出线束310、4根为次级引出线束320,1根黄绿屏蔽引出线束(未在图中标注)。初级引出线束310、次级引出线束320、黄绿屏蔽引出线束均由线束和引出端子构成,引出端子与线束的上端电气连接。初级引出线束310、次级引出线束320、黄绿屏蔽引出线束的下端与对应的线圈200电气连接。电气连接可以采用压接、焊接等现有技术中可实现电气导通的方式。引出线束与线圈200电气连接的位置位于环形铁芯100的内圆101侧;且初级引出线束310、次级引出线束320、黄绿屏蔽引出线束与线圈200电气连接位置位于环形铁芯100内圆101底部;引出线束向环形铁芯100内圆101的上部引出。下盖板510的中心位置具有下螺杆孔;上盖板550的中心位置具有上螺杆孔551,上盖板552还具有6个引线孔。下盖板510设置在缠绕有线圈200的环形铁芯100的下方;上盖板550设置在缠绕有线圈200的环形铁芯100的上方;下盖板510与环形铁芯100之间设置有下胶垫520;下胶垫520具有与下盖板510相配的孔;上盖板550与环形铁芯100之间设置有上胶垫540;上胶垫540具有与上盖板550相配的孔;螺杆530的螺纹端穿过下螺杆孔、下胶垫520,再穿过环形铁芯100的内圆,最后穿过、上胶垫540、上螺杆孔551后,与螺母560啮合;螺母560可以配置弹性垫片和平垫片。初级引出线束310、次级引出线束320、黄绿屏蔽引出线束穿过上盖板550上的引线孔552。螺杆530与环形铁芯100的中心重合。若干个接线端子600固定在壳体400两侧的外壁上;下盖板510固定在壳体400内腔的底板上;初级引出线束310、次级引出线束320、黄绿屏蔽引出线束的另一端紧贴壳体400上方(如虚线所示),与接线端子600电气连接。为防止线包自重对引出线束的压迫,保护线束,除了线束套套管外还在线包和引出线束之间加垫一张无纺布胶带WF-2901。初级引出线束310串入温控开关紧贴固定在线包中孔壁上。实施例二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内沿引出式环形变压器的环形铁芯100的内圆孔进行浇注环氧900;因此给引出线束配置线束固定管800。另外,温控开关的位置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外,其他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不再赘述。本实施例中,线束固定管800为尼龙材质。每个初级引出线束310、次级引出线束320、黄绿屏蔽引出线束上分别套一个线束固定管800,环氧900浇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沿引出式环形变压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环形铁芯、线包、若干根引出线束;/n其中,所述线包包括若干个线圈;/n所述线圈缠绕在所述环形铁芯上;/n所述引出线束的一端与对应的所述线圈电气连接;/n所述引出线束与所述线圈电气连接的位置位于所述环形铁芯的内圆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沿引出式环形变压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环形铁芯、线包、若干根引出线束;
其中,所述线包包括若干个线圈;
所述线圈缠绕在所述环形铁芯上;
所述引出线束的一端与对应的所述线圈电气连接;
所述引出线束与所述线圈电气连接的位置位于所述环形铁芯的内圆侧。


2.如权利要求1的内沿引出式环形变压器,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引出线束与所述线圈电气连接位置位于所述环形铁芯内圆的底部;所述引出线束向所述环形铁芯内圆的顶部引出。


3.如权利要求1的内沿引出式环形变压器,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引出线束与所述线圈电气连接的位置处,所述引出线圈与其他所述线圈之间设置无纺布胶带。


4.如权利要求1的内沿引出式环形变压器,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温控开关;所述温控开关套在所述引出线束上。


5.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内沿引出式环形变压器,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下盖板、螺杆、上盖板和螺母;
所述下盖板的中心位置具有下螺杆孔;
所述上盖板的中心位置具有上螺杆孔,所述上盖板还具有若干个引线孔;
所述下盖板设置在缠绕有所述线圈的所述环形铁芯的下方;
所述上盖板设置在缠绕有所述线圈的所述环形铁芯的上方;
所述螺杆的螺纹端穿过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成伟东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良治电器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