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隔音装置
本公开总体上涉及隔音系统和装置,更特别地涉及包括具有声单极响应和声双极响应的声学散射体的隔音系统和装置。
技术介绍
提供的背景描述总体上呈现本公开的背景。专利技术人的工作(在本
技术介绍
部分中可以描述的程度)以及在提交时可能没有其他资格视为现有技术的描述方面既未明确也未隐含地被认定为反对本技术的现有技术。在某些汽车应用中,低频噪声已经成为影响乘客舒适性的长期问题。车辆会产生明显的低频噪声。这些低频噪声源自多种来源,例如车辆的动力系统和轮胎、风噪等等。存在用于管理低频噪声的几种不同的解决方案,但是许多解决方案都具有缺点。例如,一种解决方案需要使用高反射材料。由高反射材料制成的结构(例如门和窗户)可以反射噪声远离车厢。但是,反射的噪声可能会导致噪声污染,并且这些类型的系统的性能受到质量定律的限制。另一种解决方案要求使用高吸收材料。然而,传统的多孔吸声材料由于其高阻抗性质而仅对降低高频(大于1kHz)噪声有效。如果材料的微结构具有大的孔隙率,则通过多孔材料的声音传输很高。
技术实现思路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隔音装置,所述隔音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声学散射体,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声学散射体具有声单极响应和声双极响应,并且所述至少一个声学散射体的所述声双极响应和所述声单极响应具有基本类似的共振频率。/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610 US 16/436,0261.一种隔音装置,所述隔音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声学散射体,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声学散射体具有声单极响应和声双极响应,并且所述至少一个声学散射体的所述声双极响应和所述声单极响应具有基本类似的共振频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声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声学散射体包括多个声学散射体,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声学散射体的所述多个声学散射体基本上等距间隔开,并且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声学散射体的所述多个声学散射体的所述声双极响应和所述声单极响应具有基本类似的共振频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音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声学散射体还包括:
第一共振室;
第一通道,所述第一通道延伸至所述第一共振室;
第二共振室;和
第二通道,所述第二通道延伸到所述第二共振室,其中所述第一共振室和所述第二共振室具有基本上相等的容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隔音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共振室和所述第二共振室彼此分开;并且
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彼此分开。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隔音装置,其中,所述隔音装置还包括:
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共振室和所述第一通道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中;和
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共振室和所述第二通道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中。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隔音装置,其中,所述隔音装置还包括壳体,所述第一共振室、所述第一通道、所述第二共振室和所述第二通道设置在所述壳体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隔音装置,其中,所述第一通道、所述第二通道、所述第一共振室和所述第二共振室中的至少一个沿着所述壳体的长度具有一致的形状。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隔音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共振室和所述第二共振室彼此对称。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隔音装置,其中,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彼此对称。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隔音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声学散射体具有介于0.5至1.0范围内的可调吸收系数。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隔音装置,其中,通过相对于声源旋转所述至少一个声学散射体的所述壳体来调整所述可调吸收系数。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音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声学散射体安装在车辆内。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隔音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声学散射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小石,D·班纳吉,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工程及制造北美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美国;US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