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数字地面模型作为三维控制的影像区域网平差方法及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遥感
,涉及一种空间曲面作为三维控制信息的立体影像区域网平差定位方法,适应于立体影像无地面控制点高精度三维定位。
技术介绍
遥感立体影像高精度几何定位需要可靠的控制信息,常规方法一般借助均匀分布的明显地物点作为平差控制点,以反演影像空间与地面空间坐标系之间的几何关联,消除影像成像过程中的各种系统误差,从而达到相应比例尺地图测绘的精度要求。因此,获取足够的地面控制点是保证卫星遥感影像区域网平差几何定位精度和可靠性的重要前提之一。在实际生产中由于种种条件限制,地面控制点测量往往费时费力,对于困难区域或者全球大范围测图,地面控制点的获取难度更大。充分利用既有地理信息数据资源,采用稀少控制甚至无地面控制的高精度几何定位技术以减少对地面控制点作业需求,是实现全球大区域覆盖和地面控制信息获取困难地区地图测绘、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的有效途径,也是摄影测量与遥感领域长期以来研究的热点和追求的目标。遥感影像定位参数中包含的系统误差不一定能在区域网平差中相互抵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数字地面模型作为三维控制的影像区域网平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步骤1,根据遥感影像的连接关系对影像进行排序;/n步骤2,根据遥感影像成像模型建立连接点像点坐标观测方程;/n步骤3,基于数字地面模型,建立空间曲面作为三维控制的观测方程,得到空间距离观测方程,实现方式如下,/n将数字地面模型作为三维空间中的一个曲面,定义三维空间点到该曲面的距离,相应得到将空间曲面作为三维控制信息的观测方程,然后对所有连接点列出对应的距离观测方程,得到空间距离观测方程;/n步骤4,根据离散点计算空间曲面方向导数,包括将数字高程模型对应空间曲面的局部近似为三角形三个顶点所确定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数字地面模型作为三维控制的影像区域网平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根据遥感影像的连接关系对影像进行排序;
步骤2,根据遥感影像成像模型建立连接点像点坐标观测方程;
步骤3,基于数字地面模型,建立空间曲面作为三维控制的观测方程,得到空间距离观测方程,实现方式如下,
将数字地面模型作为三维空间中的一个曲面,定义三维空间点到该曲面的距离,相应得到将空间曲面作为三维控制信息的观测方程,然后对所有连接点列出对应的距离观测方程,得到空间距离观测方程;
步骤4,根据离散点计算空间曲面方向导数,包括将数字高程模型对应空间曲面的局部近似为三角形三个顶点所确定的平面,对应的方向导数和距离则通过对应的平面方程计算得到,由此逐点计算并组成空间距离观测方程中的系数矩阵;
步骤5,统计距离观测值的均值和标准差,实现方式如下,
根据数字地面模型精度及遥感影像分辨率估算连接点至空间曲面距离精度,以此为间隔计算连接点到数字地面模型对应空间曲面距离的统计直方图,基于统计直方图计算该距离范围内有效连接点至空间曲面距离的均值和标准差;
步骤6,根据步骤5所得结果,针对距离观测值的精度以及粗差对平差定位结果的影响,计算空间曲面三维控制观测值的权;
步骤7,以步骤2建立的连接点像点坐标观测方程和步骤3建立的空间距离观测方程作为遥感影像区域网平差的联合观测方程,利用最小二乘原理组成法方程,解算数字地面模型对应空间曲面作为三维控制信息的遥感影像区域网平差,得到遥感影像定位参数及连接点物方坐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数字地面模型作为三维控制的影像区域网平差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根据遥感影像间的连接点对影像进行快速排序,实现方式如下,
首先根据连接点建立每景影像的关联影像列表,计算每景影像相关联的影像数,作为影像的总连接数,并选择总连接数最大的影像作为第一景影像;
然后遍历已排序影像关联列表里的未排序影像,计算该影像与已排序影像所关联的共同影像数作为共同连接数,选择共同连接数最大或者总连接数最大的影像作为下一景影像;
重复搜索和计算直到所有影像都被排序。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数字地面模型作为三维控制的影像区域网平差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根据连接点像点坐标及遥感影像成像模型,采用多片前方交会方法计算连接点物方坐标初值,由此进一步得到连接点像点坐标观测方程,建立第一组观测方程,矩阵表达形式如下:
V1=B11X1+B12X2-l1,P1
其中,V1是像点坐标残差向量,X1是立体影像的定位参数改正向量,X2是连接点物方坐标改正向量,B11、B12分别为第一组观测方程中X1、X2对应的系数矩阵,由成像模型对应的一阶导数计算得到,l1是常数项向量,P1是对应...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