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群决策与空间比例法的电力管线入廊费用分摊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69077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2 02: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群决策与空间比例法的电力管线入廊费用分摊方法,该方法在计算设备中执行,包括以下步骤:获取综合管廊的建设费用和运维费用,综合管廊用于容纳多种工程管线,每种工程管线对应于一个管线单位;采用群决策方法来确定使管线单位的整体效用最大化的电力管线单位的建设费用分摊比例;根据电力管线在综合管廊中占用的有效面积来确定电力管线单位的运维费用分摊比例;以及根据建设费用分摊比例和运维费用分摊比例来确定电力管线入廊分摊的建设费用和运维费用。本发明专利技术一并公开了相应的计算设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群决策与空间比例法的电力管线入廊费用分摊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力系统规划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群决策与空间比例法的电力管线入廊费用分摊方法及计算设备。
技术介绍
随着中国城市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敷设综合管廊,以提高城市空间利用效率以及管线运维效率。电力管线入廊对于提升电力管线的安全性、可靠性以及使用寿命具有重要作用。然而电力管线入廊时涉及多个利益主体,并且投资大、运营费用高,因此需要探求合理的入廊费用分摊方案。目前地下综合管廊费用分摊有三种方法,分别是比例分摊法、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分摊方法、和基于博弈理论的分摊方法。这些方法多是从单一角度出发来制定费用分摊策略,没有考虑入廊费用的具体构成、多元主体间的利益平衡和管线空间占用等因素,合理性较差。因此,需要提供一种能够综合考虑多种因素的电力管线入廊费用分摊方法,以提高费用分摊的合理性从而提高电力管线入廊的积极性。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群决策与空间比例法的电力管线入廊费用分摊方法及计算设备,以力图解决或至少缓解上面存在的问题。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基于群决策与空间比例法的电力管线入廊费用分摊方法,在计算设备中执行,包括:获取综合管廊的建设费用和运维费用,综合管廊用于容纳多种工程管线,每种工程管线对应于一个管线单位;采用群决策方法来确定使管线单位的整体效用最大化的电力管线单位的建设费用分摊比例;根据电力管线在综合管廊中占用的有效面积来确定电力管线单位的运维费用分摊比例;以及根据建设费用分摊比例和运维费用分摊比例来确定电力管线入廊分摊的建设费用和运维费用。可选地,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基于群决策与空间比例法的电力管线入廊费用分摊方法中,建设费用包括建安工程费、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工程建设其他费和不可预见费;运维费用包括管廊设施维护费、工资福利费、管理费和水电费。可选地,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基于群决策与空间比例法的电力管线入廊费用分摊方法中,管线单位的整体效用U为:其中,n为管线单位的数量,i为正整数且1≤i≤n,λi为管线单位i的权重,wi为管线单位i的建设费用分摊比例,ui(wi)表示管线单位i的效用,且效用是该管线单位的建设费用分摊比例wi的函数。可选地,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基于群决策与空间比例法的电力管线入廊费用分摊方法中,管线单位i的建设费用分摊比例wi满足以下约束条件:其中,Bi为管线单位收益,Mi为等替代费用,K为待分摊的总费用,Ci为可分离费用。可选地,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基于群决策与空间比例法的电力管线入廊费用分摊方法中,各管线单位的权重按照以下步骤确定:获取管线单位i为其他管线单位j指定的权重Pij,0≤Pij≤1,Pii=0,将以下方程组的唯一解{λ1,λ2,…,λn}作为管线单位1,2,…,n的权重:可选地,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基于群决策与空间比例法的电力管线入廊费用分摊方法中,管线单位i的效用ui(wi)为:采用群决策方法来确定使管线单位的整体效用最大化的电力管线单位的建设费用分摊比例的步骤包括:构造拉格朗日函数:根据最优条件:确定各管线单位的建设费用分摊比例:可选地,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基于群决策与空间比例法的电力管线入廊费用分摊方法中,管线单位i的运维费用分摊比例wi1为:其中,δe为政府分摊运维费用的比例;Si为第i类管线在管廊中的有效占用面积;S为管廊通道截面积;Si0为第i类管线的横截面积;Si1为第i类管线所需的操作空间。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一种计算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和存储有程序指令的存储器,当上述程序指令被处理器读取并执行时,使得计算设备执行上述基于群决策与空间比例法的电力管线入廊费用分摊方法。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个方面,提供一种存储有程序指令的可读存储介质,当上述程序指令被计算设备读取并执行时,使得该计算设备执行上述基于群决策与空间比例法的电力管线入廊费用分摊方法。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电力管线入廊费用分摊方案,将入廊费用划分为建设费用和运维费用,综合考虑了电力管线入廊所涉及的多个利益主体(即政府和管线单位),提出了基于群决策和空间比例法的电力管线入廊费用的分摊模型。其中,群决策方法用于以整体效用最大为目标,确定电力管线单位的建设费用分摊比例;空间比例法用于根据电力管线在综合管廊中占用的有效面积来确定电力管线单位的运维费用分摊比例。基于所确定的电力管线单位的建设费用分摊比例和运维费用分摊比例,即可确定电力管线入廊的建设费用和运维费用。本专利技术的电力管线入廊费用分摊方案综合考虑了入廊费用的构成、多个相关主体间的不同利益诉求以及管线占用空间,提高了费用分摊的合理性,提高了电力管线入廊的积极性。本专利技术的电力管线入廊费用分摊方案具有较强的实用性,能够有效地解决电力管线入廊的费用分摊问题。上述说明仅是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说明为了实现上述以及相关目的,本文结合下面的描述和附图来描述某些说明性方面,这些方面指示了可以实践本文所公开的原理的各种方式,并且所有方面及其等效方面旨在落入所要求保护的主题的范围内。通过结合附图阅读下面的详细描述,本公开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明显。遍及本公开,相同的附图标记通常指代相同的部件或元素。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计算设备100的示意图;图2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基于群决策与空间比例法的电力管线入廊费用分摊方法200的流程图;图3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一综合管廊中各管线单位的建设费用分摊比例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计算设备100的示意图。需要说明的是,图1所示的计算设备100仅为一个示例,在实践中,用于实施本专利技术的基于群决策与空间比例法的电力管线入廊费用分摊方法的计算设备可以是任意型号的设备,其硬件配置情况可以与图1所示的计算设备100相同,也可以与图1所示的计算设备100不同。实践中用于实施本专利技术的基于群决策与空间比例法的电力管线入廊费用分摊方法的计算设备可以对图1所示的计算设备100的硬件组件进行增加或删减,本专利技术对计算设备的具体硬件配置情况不做限制。如图1所示,在基本的配置102中,计算设备100典型地包括系统存储器106和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104。存储器总线108可以用于在处理器104和系统存储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群决策与空间比例法的电力管线入廊费用分摊方法,在计算设备中执行,包括:/n获取综合管廊的建设费用和运维费用,所述综合管廊用于容纳多种工程管线,每种工程管线对应于一个管线单位;/n采用群决策方法来确定使管线单位的整体效用最大化的电力管线单位的建设费用分摊比例;/n根据电力管线在综合管廊中占用的有效面积来确定电力管线单位的运维费用分摊比例;以及/n根据所述建设费用分摊比例和所述运维费用分摊比例来确定电力管线入廊分摊的建设费用和运维费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群决策与空间比例法的电力管线入廊费用分摊方法,在计算设备中执行,包括:
获取综合管廊的建设费用和运维费用,所述综合管廊用于容纳多种工程管线,每种工程管线对应于一个管线单位;
采用群决策方法来确定使管线单位的整体效用最大化的电力管线单位的建设费用分摊比例;
根据电力管线在综合管廊中占用的有效面积来确定电力管线单位的运维费用分摊比例;以及
根据所述建设费用分摊比例和所述运维费用分摊比例来确定电力管线入廊分摊的建设费用和运维费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建设费用包括建安工程费、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工程建设其他费和不可预见费;
所述运维费用包括管廊设施维护费、工资福利费、管理费和水电费。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管线单位的整体效用U为:



其中,n为管线单位的数量,i为正整数且1≤i≤n,λi为管线单位i的权重,wi为管线单位i的建设费用分摊比例,ui(wi)表示管线单位i的效用,且效用是该管线单位的建设费用分摊比例wi的函数。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管线单位i的建设费用分摊比例wi满足以下约束条件:



其中,Bi为管线单位收益,Mi为等替代费用,K为待分摊的总费用,Ci为可分离费用。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各管线单位的权重按照以下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凌云郭新菊李大鹏齐道坤李旭阳李勇杰周铁军康艳芳卫璞郭晓菡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