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产品加工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产品生产质量控制
,特别涉及一种产品加工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以制造业为主的实体经济,决定了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经济健康水平。国家的产品生产质量尤为重要。智能化质量管理在当今现代化的机械制造中已经变得尤为重要,如何在质量管理中融入新技术,从而为产品质量提供有力保障成为新阶段的瓶颈之一。现阶段的质量控制从被动向主动发展,但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仍主要以生产人员为主体。在生产过程中对于质量的控制相对滞后,缺少实时性以及自适应性。随着我国的制造业工业生产模式逐渐向复杂、集成、复合式方向发展,产品的质量特性参数剧增。与此同时,数字化的生产和控设备也被引入生产制造现场,产生的大量反映生产过程状态的数据,然而这些数据并没有的到很好的利用,质量管理并没有达到信息化管理。数字孪生技术是一个集成了多物理量、多尺度、多概率的仿真过程,可以利用历史数据以及传感器实时更新的数据,刻画和反映物理对象的全生命周期过程。通过建立物理层、虚拟层、数据层、服务层以及信息传输的五维模型,使物理层与虚拟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产品加工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n步骤1、搭建产品生产质量管理的数字孪生模型,具体包括:/n1a.建立具有实时数据采集功能的物理生产车间;物理生产车间包括厂房、机器设备、人员、物料等以及多源异构数据感知融合设备;通过RFID、PLC、传感器等对产品加工过程中的设备、工件、环境等要素进行实时的数据采集;/n1b.结合灰色理论与BP神经网络建立虚拟生产车间的生产质量预测模型;包括以下步骤:/nS1)获取原始质量数据生成原始序列:/nx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产品加工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搭建产品生产质量管理的数字孪生模型,具体包括:
1a.建立具有实时数据采集功能的物理生产车间;物理生产车间包括厂房、机器设备、人员、物料等以及多源异构数据感知融合设备;通过RFID、PLC、传感器等对产品加工过程中的设备、工件、环境等要素进行实时的数据采集;
1b.结合灰色理论与BP神经网络建立虚拟生产车间的生产质量预测模型;包括以下步骤:
S1)获取原始质量数据生成原始序列:
x(0)={x0(1),x0(2),x0(3),...,x0(n)}(1)
S2)通过一阶累加生成序列:
x(1)={x1(1),x1(2),x1(3),...,x1(n)}(2)
其中:
S3)令z(1)为数列x(1)的紧邻均值生成数列,即:
z(1)=(z(1)(2),z(1)(3),...,z(1)(n))(4)
其中,z(1)(m)=δx(1)(m)+(1-δ)x(1)(m-1),m=2,3,...,n(5)且δ=0.5;
S4)定义灰微分方程:x(0)(k)+αz(1)(k)=ε(6)
其中x(0)(k)为灰导数,α为发展灰数,z(1)(k)为白化背景值,ε为灰作用量;
S5)由灰微分方程可得白微分方程:
S6)求解微分方程:
S7)利用最小二乘法确定ε、α:
其中,矩阵B为x(1)(t)取累加平均值所得,矩阵YN为x(0)转置矩阵;
S8)得到预测模型为:
S9)将所带数据累减还原得到初步预测结果
S10)建立基于原始数据和预测序列差值的BP神经网络模型:xi=(x1,x2,x3,...xn)(11)为输入向量,期望值为输出y,隐藏层节点数为m,wij(i=1,2,...n;j=1,2,...m)为输入层与输出层之间的权值,wj(j=1,2,...m)为隐藏层与输出层之间的权值,θi(i=1,2,...m)、γ分别为隐藏层输出节点的阙值;
S11)并对模型进行训练修正各层权值减小误差;
S12)建立前n时刻的残差序列,作为BP神经网络的输入样本,即:
S13)通过BP神经网络模型获得t+1时刻的残差值
S14)与灰色模型的预测值相加,获得最终t+1时刻的预测值即:
1c.基于CBR技术建立虚拟车间的生产过程质量诊断模型,包括以下步骤:
T1)建立目标案例;将一个质量异常案例表示为目标向量:
CASE=<D,F,S,E>(14)
从质量特性误差率、质量异常模式、5M1E方面建立质量特征信息F,并定义F=U,C,H,M,P,Q,E(15)
其中个字母表示如表1所示:
表1基于特征的质量案例表示结构
T...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寿松,刘星琪,钱前程,邢瑞花,王亚良,黄雨薪,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