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前驱无人机的直升机避障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直升机避障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前驱无人机的直升机避障系统。
技术介绍
军用直升机需要在雾霾、雨雪、夜间、沙尘等能见度低、地形复杂的低空环境条件下执行任务,飞行员会因失去视觉参考而降低甚至丧失空间感知能力,增加与地表、障碍物等相撞的风险。现役装备避障手段已难以适应高敏捷、高动态的未来作战使用要求,研究直升机避障技术的需求已十分迫切。目前业界主要有三种方案,分别是采用“毫米波雷达+合成视景”,“激光雷达+光电+合成视景”和“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光电+合成视景”。在以毫米波为主的方案中,典型代表为DARPA的Sandblaster项目和多功能射频MFRF项目,采用了94GHz毫米波探地雷达系统和合成视景系统,通过对雷达实时数据和机载地形与障碍物数据库进行融合显示,提高飞行员在沙盲情形下的环境感知能力,但因毫米波探地雷达体积和重量过大,未能在型号中应用。在以激光雷达为主的方案中,典型代表为美国空军研究实验室AFRL的3D-LZ项目和德国Hensoldt公司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前驱无人机的直升机避障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前驱避障无人机以及直升机避障套件,其中:/n直升机避障套件包括空中发射装置、前驱无人机信息处理模块;/n所述前驱避障无人机包括无人机本体,在无人机本体的前端设置有障碍物感知载荷舱、无人机机体上设置有导航通信控制载荷舱、电池舱、电动发动机以及火箭助推器,其中:障碍物感知载荷舱中设置有探测传感器,导航通信控制载荷舱中设置有导航装置、测高装置、无线电通信装置和航线控制装置;无人机的机翼为电动弹出机翼,在无人机装载在直升机上空中发射装置上时,所述机翼收起在机身两侧,使机身整体为柱状结构;当需要利用无人机进行避障探测时,空中发射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前驱无人机的直升机避障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前驱避障无人机以及直升机避障套件,其中:
直升机避障套件包括空中发射装置、前驱无人机信息处理模块;
所述前驱避障无人机包括无人机本体,在无人机本体的前端设置有障碍物感知载荷舱、无人机机体上设置有导航通信控制载荷舱、电池舱、电动发动机以及火箭助推器,其中:障碍物感知载荷舱中设置有探测传感器,导航通信控制载荷舱中设置有导航装置、测高装置、无线电通信装置和航线控制装置;无人机的机翼为电动弹出机翼,在无人机装载在直升机上空中发射装置上时,所述机翼收起在机身两侧,使机身整体为柱状结构;当需要利用无人机进行避障探测时,空中发射装置打开的同时无人机上火箭助推器启动,助推无人机至设定时间后,开启电动发动机驱动无人机机体后端的推进螺旋桨,使无人机朝预设航向飞行;无人机飞行过程中,利用探测传感器采集环境信息进行自主避障的同时,将所述环境信息发送给前驱无人机信息处理模块,以使直升机根据所述环境信息制定避障策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前驱无人机的直升机避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无人机在进行环境信息探测时,探测范围需要满足直升机安全管道,其中安全管道通过直升机的外形尺寸进行确定,具体计算方法为利用直升机最大外形尺寸与余量系数相乘,将结果作为安全管道;
所述探测传感器包括毫米波雷达,毫米波雷达的方位角、俯仰角、探测距离根据安全管道的大小确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前驱无人机的直升机避障系统,其特征在于,无人机在发射时,由火箭助推器将无人机加速到不小于直升机A倍巡航速度,推进距离B米,火箭助推器脱落;无人机依靠电动发动机驱动推进螺旋桨进行自主飞行控制,开始正常工作,其中:
探测传感器采用毫米波雷达,方位角不小于C、俯仰角不小于D、探测距离不小于E米;测高装置采用激光测高或无线电测高,测高范围不小于F米,测高精度不低于G米;导航装置采用GNSS+INS组合方式,方位精度不低于H米;无线电通信装置要求在直升机已有通信系统工作频段内,采用定向天线,通信距离不低于I公里,满足视距内通信要求;航线控制装置根据加载的4D航线要求,进行3D循线飞行和速度控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前驱无人机的直升机避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A的取值为1.5~2,B的取值为1.5~3km,所述毫米波雷达采用77GHz毫米波雷达,其中C、D、...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浩,马金磊,石璐璐,邢慕增,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西;36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