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幅度偏移量的方位向形变监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688623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2 02: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利用幅度偏移量的方位向形变监测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一:获取覆盖研究区域不同监测时间的多幅SAR影像;二:设置时空基线阈值;三:针对每一个干涉对中的两幅影像进行粗配准,获取其中心像元的偏移量,作为每个干涉对的初始偏移量;四:通过对设置的像元级大小的滑动窗口进行遍历搜索并计算干涉对中两幅影像之间的相关值,并将相关值最大的窗口作为同名点所在窗口,从而获取同名点在两幅影像之间的偏移量;步骤五:对步骤四中配准得到的偏移量进行精配准;去除偏移量误差;步骤七:利用外部DEM对偏移量进行地理编码,解算偏移量在方位向上的变化;步骤八:利用最小二乘法得到一段时间内获取的偏移量监测结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幅度偏移量的方位向形变监测方法
本专利技术设计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
,更进一步说是利用幅度偏移量监测方位向形变的方法。
技术介绍
InSAR作为一种主动成像的微波遥感对地观测技术。相比较于传统水准测量、GPS测量等监测方式,该技术有效规避了工作量大、成本高、针对单点测量、下沉范围划分不明确以及不能反演地面三维形变和历史信息等缺陷。除此之外,InSAR技术的监测精度也达到了毫米级,且可以得到从历史某个时间点开始的连续时间段内的形变规律。尽管如此,InSAR技术仍然存在明显的不足,例如影像存在阴影和叠掩等问题、监测到的形变主要为雷达视线方向上的形变,而不能监测到雷达方位向上的形变。以往的InSAR技术主要使用的是SAR影像的相位信息,而对于影像的幅度信息应用较少,而对影像幅度偏移量信息的提取在解决量级较大的地表垂直形变的同时,也能减少影像干涉对的相干性和噪声的影响,得到相较于普通InSAR技术范围更广的干涉结果,可以有效的得到影像在SAR传感器的方位向(或水平方向)上的形变。
技术实现思路
r>为了实现提取幅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幅度偏移量的方位向形变监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步骤一:获取覆盖研究区域不同监测时间的多幅SAR影像;/n步骤二:设置时空基线阈值,采用小基线集思想方式进行配对;/n步骤三:基于已知的影像数据和轨道数据,针对每一个干涉对中的两幅影像进行粗配准,获取其中心像元的偏移量,作为每个干涉对的初始偏移量;/n步骤四:以步骤三中获取到的初始偏移量为基础,通过对设置的像元级大小的滑动窗口进行遍历搜索并计算干涉对中两幅影像之间的相关值,并将相关值最大的窗口作为同名点所在窗口,从而获取同名点在两幅影像之间的偏移量;/n步骤五:对步骤四中配准得到的偏移量进行精配准;/n步骤六:去除偏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幅度偏移量的方位向形变监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获取覆盖研究区域不同监测时间的多幅SAR影像;
步骤二:设置时空基线阈值,采用小基线集思想方式进行配对;
步骤三:基于已知的影像数据和轨道数据,针对每一个干涉对中的两幅影像进行粗配准,获取其中心像元的偏移量,作为每个干涉对的初始偏移量;
步骤四:以步骤三中获取到的初始偏移量为基础,通过对设置的像元级大小的滑动窗口进行遍历搜索并计算干涉对中两幅影像之间的相关值,并将相关值最大的窗口作为同名点所在窗口,从而获取同名点在两幅影像之间的偏移量;
步骤五:对步骤四中配准得到的偏移量进行精配准;
步骤六:去除偏移量误差;
步骤七:利用外部DEM对偏移量进行地理编码,解算偏移量在方位向上的变化;
步骤八:利用最小二乘法得到一段时间内获取的偏移量监测结果。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利平刘大洋杨新忠徐平李智强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核工业地质局测绘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