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拟热源的加工方法及模拟热源技术

技术编号:26688142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2 02: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热交换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模拟热源的加工方法及模拟热源,包括步骤:向位于导热体上的导热孔内注入适量液态钎料;将加热体插入所述导热孔至所述液态钎料将加热体外壳包裹;将所述模拟热源进行冷却至所述液态钎料固化。还包括步骤:采集所述导热孔的容积数值和加热体的体积数值,根据所述导热孔的容积数值和加热体的体积数值确定所述液态钎料的注入量以使所述加热体外壳被完全包裹。所述导热孔为设置在导热体上的盲孔,所述导热孔还包括与所述圆孔底面贯通连接的扩热孔。所述方案解决了因所述加热体与导热体之间存在的间隙导致的热量不能有效传递的技术问题,产生了提升导热性能、减少热量损失的技术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拟热源的加工方法及模拟热源
:本专利技术涉及热交换
,特别涉及一种模拟热源的加工方法及模拟热源。
技术介绍
:热源是将产生的热量传递给其他设备、装置或物体的设备,是化工、石油、动力、食品及其它许多工业部门的通用设备,在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在计算机、信息技术等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随着大数据、5G技术的应用,对于计算机中芯片等散热要求越来越高。通常在进行散热测试时,采用模拟热源代替芯片进行测试,然而传统的模拟热源通过加热体将热量传给导热体,再通过导热体将热量。但是在加热体与导热体的结合处往往由于处理技术的不完备,使得从加热体传出至导热体的界面过大,进而影响传热效果。有鉴于此,提出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模拟热源的加工方法及模拟热源,至少解决上述至少一项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保护本专利技术保护一种模拟热源的加工方法,包括步骤:向位于导热体上的导热孔内注入适量液态钎料;将加热体插入所述导热孔至所述液态钎料将加热体外壳包裹;将所述模拟热源进行冷却至所述液态钎料固化。采用上述方案,所述液态钎料浇入铸型后,利用自身的流动性而填充铸型;就充型能力而言,也就是液态钎料充满型腔、获得尺寸精确、轮廓清晰的充型件的能力,液态钎料的充型能力要远远由于导热硅脂、导热硅胶的流动性,当采用导热硅脂、导热硅胶等流动性较差的介质时,会存在大量处于加热体与导热体之间的间隙无法被填充,从而导致热量不能够有效地被传递,而液态钎料可以将缝隙充满从而使得热量可以完全通过其出入到所述加热体。此外,再将所述加热体插入到所述导热孔后,所述加热体的体积会占用所述导热孔的一部分容积,而剩余的容积也就是所述加热体与导热体之间的间隙会被所述液态钎料填充,所述液态钎料在冷却之后会凝固,与所述加热体和导热体铸造成型。就导热性能上而言,是通过导热系数进行评判,导热系数是指在稳定传热条件下,1m厚的材料,两侧表面的温差为1度(K,℃),在一定时间内,通过1平方米面积传递的热量;金属的导热系数远远大于导热硅脂、导热硅胶等材料,从而可以更有效的进行热量传递、减小热量损失。进一步地,还包括步骤:采集所述导热孔的容积数值和加热体的体积数值,根据所述导热孔的容积数值和加热体的体积数值确定所述液态钎料的注入量以使所述加热体的外壳被完全包裹。采用上述方案,当所述液态钎料能够完全包裹所述加热体外壳外壳式时,不仅可以保证热量实现最大化传递、还可以防止所述加热体因热量无法传递而引起的自损问题。进一步地,所述导热孔为设置在导热体上的盲孔。采用上述方案,盲孔是连接表层和内层而不贯通整版的导通孔,所述导热孔可以设置多个,间隔均等的设置在所述导热体上,所述导热体可以选用熔点较高的金属如铜块或者铁块;当采用盲孔的设置时,可以顺利使液态钎料灌入。优选地,所述导热孔包括圆孔。采用上述方案,所述圆孔上端开设在所述导热体的一个表面,下端深入到导热体内,当所述导热孔采用圆孔时,所述加热体做成圆柱形加热棒的形状,直径小于导热孔的直径,相对于方形孔四角有棱,圆孔所呈现曲面接触面可以更大。优选地,所述导热孔还包括与所述圆孔底面贯通连接的扩热孔。采用上述方案,所述扩热孔可以用来扩大导热的接触面积,所述扩热孔可以设置成帽形,相应的导热棒底部也可以设置为与之匹配的帽形;相比只有圆孔的设置,相同深度的圆孔与帽形的扩热孔的配合设置不会产生底面与导热体的接触棱,代替的是采用弧形曲面进行接触。优选地,所述液态钎料的熔点低于所述加热体的外壳和导热体的熔点。采用上述方案,当所述液态钎料的熔点低于所述加热体的外壳和导热体的熔点时可以更好的保护所述加热体,当温度过高时所述液态钎料可以先进行熔化成流动状,从而效进行热量传输,因为当所述加热体产生的温度过高无法有效地散开时,会而损坏加热体。优选地,所述加热体外壳为不锈钢材质,所述液态钎料为金属锡或金属铋或锡合金,所述导热体为金属铜或铝。采用上述方案,铋熔点271.3℃,锡熔点231.89℃,不锈钢熔点最低的型号为201不锈钢熔点为650℃,304不锈钢的熔点范围为1398~1454℃,所以不锈钢的熔点大于金属锡或金属铋的熔点,以保证安全使用。优选地,所述加热体的外壳还可以采用硅碳加热棒,硅的熔点为1414℃、碳的熔点为3500℃,所述液态钎料可以选用熔点低于二者的种类。本专利技术还保护一种模拟热源,由上述加工方法制得,包括:导热体,所述导热体开设有导热孔;加热体,所述加热体设置于所述导热孔,所述加热体外壳与导热孔的缝隙之间填充有经液态钎料冷却固化后的固态钎料。采用上述方案,在所述液态钎料灌入导热孔后插入所述加热体,在进行冷却固化。优选地,所述导热孔包括圆孔。采用上述方案,所述圆孔上端开设在所述导热体的一个表面,下端深入到导热体内,当所述导热孔采用圆孔时,所述加热体做成圆柱形加热棒的形状,直径小于导热孔的直径,相对于方形孔四角有棱,圆孔所呈现曲面接触面可以更大。进一步地,所述加热体外壳为不锈钢材质,所述液态钎料为金属锡或金属铋或锡合金,所述导热体为金属铜或铝。采用上述方案,选用低于所述加热体外壳熔点的液态钎料,可以更好的对所述加热体进行保护,避免热量无法有效地散开从而出现损坏加热棒的情况。优选地,所述导热孔还包括与所述圆孔底面贯通连接的扩热孔。采用上述方案,采用上述方案,所述扩热孔可以用来扩大导热的接触面积,所述扩热孔可以设置成帽形,相应的导热棒底部也可以设置为与之匹配的帽形;相比只有圆孔的设置,相同深度的圆孔与帽形的扩热孔的配合设置不会产生底面与导热体的接触棱,代替的是采用弧形曲面进行接触,从而增大了接触面积。优选地,所述加热体外壳的内部设置有电热丝、填充有氧化镁,所述电热丝与外接的第一导线电连接。采用上述方案,提供了所述加热体的一种设置方式,所述氧化镁具有到绝缘导热的效果,通过电热丝在所述第一导线电流的传到下进行发热,用过氧化镁传导至加热体外壳。优选地,所述模拟热源还包括与所述电热丝电连接的控制及信息采集系统,所述模拟热源还设置有与所述控制及信息采集系统电连接的感温装置。采用上述方案,所述感温装置可以设置在所述加热体上也可以设置在导热体上,当所述感温装置测得的温度值高于或者低于正常温度时,所述信息采集系统的显示屏上可以进行显示,同时可以选择打开启动按钮或者打开关闭按钮进行断开与连接,还可以设置报警显示器进行预警。优选地,所述感温装置为热电偶。采用上述方案,所述热电偶通过第二导线与控制及信息采集系统实现电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模拟热源还包括与所述导热体一体成型的固定部,所述固定部用以固定待加热的物体。采用上述方案,可以避免在导热体上直接开孔,与待加热物体进行连接,从而防止开孔引起的散热效率低下。优选地,所述固定部为固定螺杆。采用上述方案,所述固定部为挡片,所述挡片包括与所述导热体固定连接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模拟热源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n向位于导热体(1)上的导热孔(11)内注入适量液态钎料(2);/n将加热体(3)插入所述导热孔(11)至所述液态钎料(2)将加热体(3)外壳包裹;/n将所述模拟热源进行冷却至所述液态钎料(2)固化。/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拟热源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向位于导热体(1)上的导热孔(11)内注入适量液态钎料(2);
将加热体(3)插入所述导热孔(11)至所述液态钎料(2)将加热体(3)外壳包裹;
将所述模拟热源进行冷却至所述液态钎料(2)固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拟热源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采集所述导热孔(11)的容积数值和加热体(3)的体积数值,根据所述导热孔(11)的容积数值和加热体(3)的体积数值确定所述液态钎料(2)的注入量以使所述加热体(3)的外壳被完全包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拟热源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孔(11)为设置在导热体(1)上的盲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拟热源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孔(11)包括圆孔(11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模拟热源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孔(11)还包括与所述圆孔(111)底面贯通连接的扩热孔(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倩
申请(专利权)人:橘子洲北京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