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按专利分类法为B01,属于一般的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或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实现线性无衍射结构光的器件。
技术介绍
理想的无衍射光束是在垂直于传播方向的任意平面内初始光场分布不变,即光束形状尺寸不随传播距离而发生变化的光束。无衍射光束的实现方法主要有1985年J.Durnin提出的环缝法;1989年A.Vasara提出的全息法;1992年A.Jcox等人提出的谐振腔法;1992年G.Scott等人提出的axicon(圆锥透镜)法;1992年至1994年R.M.Herman提出的球面像差法;2002年李虎等人提出的偏转抛物镜法等。传统的点光源在大面积测量中其测量速度受到很大限制,而线性无衍射结构光具有线结构特性,又具有无衍射光焦深长、焦点光斑线径小的特点。这些特性可同时满足大面积、大量程、高速度的测量要求,且系统无需不断调焦、对焦,简化了测量系统的结构。在点无衍射光实验方法中,圆锥透镜法对能量的利用率最高;在线无衍射光的实验方法中,三角棱镜法结构简单,但光的能量不能集中在中心线无衍射光上。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实现线性无衍射结构光的器件,目的在于既满足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实现线性无衍射结构光的器件,由三角棱镜组成,其特征在于:(1)以等腰三角棱镜的中心平面为对称,在等腰三角棱镜的两个对称边线处,分别连接两个形状相同的直角三角棱镜,所述三个三角棱镜的底面位于同一平面内,构成组合三角棱镜;(2)直角三角棱镜的底角θ↓[2]大于等腰三角棱镜的底角θ↓[1],θ↓[2]小于15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莉萍,徐龙,陈良洲,钱越,
申请(专利权)人:华中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