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变速器轴承润滑功能的离合器壳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86362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2 02: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有变速器轴承润滑功能的离合器壳体,解决现有变速器输入轴位置较高或转速较高使轴承旋转产生的热量无法及时带走,引起轴承失效的问题。该壳体包括壳体本体、输入轴轴承安装孔座、中间轴轴承安装孔座、第一集油筋板、第二集油筋板和第三集油筋板,第一集油筋板和第二集油筋板设置输入轴轴承安装孔座上方,第一集油筋板下端和第二集油筋板下端形成出油缺口;输入轴轴承安装孔座顶部沿径向设有第一进油通道,底部沿径向设有第一出油通道;第三集油筋板位于中间轴轴承安装孔座上方,第三集油筋板侧壁、壳体本体内壁、输入轴轴承安装孔座外壁和中间轴轴承安装孔座外壁之间形成第二集油区;中间轴轴承安装孔座顶部设有第二进油通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变速器轴承润滑功能的离合器壳体
本专利技术涉及变速器轴承润滑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变速器轴承润滑功能的离合器壳体。
技术介绍
传统变速器内部的润滑方式一般为飞溅润滑,在变速器输入轴位置较高时,输入轴轴承通过浸油或飞溅润滑很难实现充分润滑;或在变速器输入轴转速较高时,轴承转速也较高,轴承润滑不充分,使得旋转产生的热量较多。因此,如果轴承润滑不充分,使得轴承旋转产生的热量无法及时带走,从而引起轴承过热而失效。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变速器由于变速器输入轴位置较高或转速较高,使得轴承旋转产生的热量无法及时带走,从而引起轴承过热而失效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变速器轴承润滑功能的离合器壳体。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变速器轴承润滑功能的离合器壳体,包括壳体本体以及设置在壳体本体上的输入轴轴承安装孔座和中间轴轴承安装孔座,所述输入轴轴承安装孔座设置在中间轴轴承安装孔座的上方,其特殊之处在于:还包括设置在壳体本体上的第一集油筋板、第二集油筋板和第三集油筋板;所述第一集油筋板和第二集油筋板均位于输入轴轴承安装孔座的上方,且第一集油筋板的下端和第二集油筋板的下端之间存在距离,形成出油缺口;第一集油筋板侧壁、第二集油筋板侧壁和壳体本体内壁之间形成第一集油区;所述输入轴轴承安装孔座顶部沿径向设有第一进油通道,第一进油通道的进口端与所述出油缺口连通,出口端与输入轴轴承安装孔座的输入轴轴承安装孔连通;所述输入轴轴承安装孔座底部沿径向设有第一出油通道,第一出油通道的进口端与输入轴轴承安装孔座的输入轴轴承安装孔连通,出口端开设于输入轴轴承安装孔座外壁,第一出油通道偏离输入轴轴承安装孔座中心和中间轴轴承安装孔座中心连线设置;所述第三集油筋板位于中间轴轴承安装孔座的上方,且第三集油筋板的下端与中间轴轴承安装孔座外壁连接;第三集油筋板侧壁、壳体本体内壁、输入轴轴承安装孔座外壁和中间轴轴承安装孔座外壁之间形成第二集油区;所述中间轴轴承安装孔座顶部沿径向设有第二进油通道,第二进油通道的进口端与第二集油区连通,出口端与中间轴轴承安装孔座的中间轴轴承安装孔连通。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进油通道位于中间轴轴承安装孔座顶部中心;所述第三集油筋板与输入轴轴承安装孔座分别位于中间轴轴承安装孔座顶部中心的两侧。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出油通道位于输入轴轴承安装孔座中心和中间轴轴承安装孔座中心连线的上方,且第一出油通道与第二进油通道连通。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集油筋板和第二集油筋板之间的夹角为70°~13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进油通道位于输入轴轴承安装孔座顶部中心;所述第一集油筋板和第二集油筋板对称布置在第一进油通道中心线的两侧。进一步地,所述输入轴轴承安装孔座的输入轴轴承安装孔侧壁沿轴向设有与第一进油通道连通的第一进油缺口。进一步地,所述输入轴轴承安装孔座的输入轴轴承安装孔侧壁沿轴向设有与第一出油通道连通的第一出油缺口。进一步地,所述中间轴轴承安装孔座的中间轴轴承安装孔侧壁沿轴向设有与第二进油通道连通的第二进油缺口。进一步地,所述壳体本体、第一集油筋板、第二集油筋板和第三集油筋板为一体成型;所述第一集油筋板、第二集油筋板、第三集油筋板的上端均与壳体本体上的结合面内壁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集油筋板包括第一筋板和第二筋板,第一筋板和第二筋板分别连接在壳体本体上第一拨叉轴支撑凸台的两侧;所述第二集油筋板包括第三筋板和第四筋板,第三筋板和第四筋板分别连接在壳体本体上第二拨叉轴支撑凸台的两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1、本专利技术离合器壳体在壳体本体上设置第一集油筋板、第二集油筋板、第三集油筋板,第一集油筋板、第二集油筋板和壳体本体之间形成的第一集油区收集齿轮转动搅起的润滑油,并通过出油缺口和第一进油通道对输入轴轴承安装孔座内的输入轴轴承进行润滑;以及第三集油筋板、壳体本体、输入轴轴承安装孔座、中间轴轴承安装孔座之间形成的第二集油区收集齿轮转动搅起的润滑油,并通过第二进油通道对中间轴轴承安装孔座内的中间轴轴承进行润滑;本专利技术仅仅在壳体本体上设有第一集油筋板、第二集油筋板、第三集油筋板即可实现对输入轴轴承和中间轴轴承的润滑,且通过集油区对润滑油的收集,使得润滑效果好,因此本专利技术离合器壳体具有结构简单可行、成本低廉的特点,可实现高位或高速轴承的润滑冷却,解决高位或高速轴承润滑不良过热失效问题;2、本专利技术第一进油通道和第二进油通道均位于轴承安装孔座顶部中心,可实现轴承从上到下的充分润滑,提高润滑效果。3、本专利技术将第一出油通道与第二进油通道连通,可实现对输入轴轴承润滑后的润滑油流经第一出油通道、第二进油通道后对中间轴轴承进行润滑,使得中间轴轴承的润滑油来源分为两路,提高中间轴轴承的润滑效果。4、本专利技术输入轴轴承安装孔座上设有第一进油缺口,实现输入轴轴承安装孔座上输入轴轴承轴向的充分润滑;以及中间轴轴承安装孔座上设有第二进油缺口,可实现中间轴轴承安装孔座上中间轴轴承轴向的充分润滑。5、本专利技术壳体本体、第一集油筋板、第二集油筋板和第三集油筋板可为一体成型,不需要装配过程,使得成本低。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具有变速器轴承润滑功能的离合器壳体实施例一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具有变速器轴承润滑功能的离合器壳体实施例一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具有变速器轴承润滑功能的离合器壳体实施例一中轴承润滑过程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具有变速器轴承润滑功能的离合器壳体实施例二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的Ⅰ处局部放大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如下:1-壳体本体,11-输入轴轴承安装孔座,12-第一集油筋板,121-第一筋板,122-第二筋板,13-第一集油区,14-第一进油通道,15-第一出油通道,16-第一进油缺口,17-第一出油缺口,18-输入轴轴承安装孔,19-第二集油筋板,191-第三筋板,192-第四筋板;21-中间轴轴承安装孔座,22-第三集油筋板,23-第二集油区,24-第二进油通道,25-第二进油缺口,26-中间轴轴承安装孔,3-结合面,4-第一拨叉轴支撑凸台,5-第二拨叉轴支撑凸台。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内容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实施例一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具有变速器轴承润滑功能的离合器壳体,包括离合器壳体本体1、输入轴轴承安装孔座11、中间轴轴承安装孔座21和轴承润滑组件;输入轴轴承安装孔座11设置在壳体本体1上,输入轴轴承安装孔座11上设有输入轴轴承安装孔18,该输入轴轴承安装孔18内用于安装输入轴轴承;中间轴轴承安装孔座21设置在壳体本体1上,中间轴轴承安装孔座21上设有中间轴轴承安装孔26,该中间轴轴承安装孔26内用于安装中间轴轴承,输入轴轴承安装孔座11连接于中间轴轴承安装孔座21的斜上方;本专利技术在现有壳体本体1上设置轴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变速器轴承润滑功能的离合器壳体,包括壳体本体(1)以及设置在壳体本体(1)上的输入轴轴承安装孔座(11)和中间轴轴承安装孔座(21),所述输入轴轴承安装孔座(11)设置在中间轴轴承安装孔座(21)的上方,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壳体本体(1)上的第一集油筋板(12)、第二集油筋板(19)和第三集油筋板(22);/n所述第一集油筋板(12)和第二集油筋板(19)均位于输入轴轴承安装孔座(11)的上方,且第一集油筋板(12)的下端和第二集油筋板(19)的下端之间存在距离,形成出油缺口;第一集油筋板(12)侧壁、第二集油筋板(19)侧壁和壳体本体(1)内壁之间形成第一集油区(13);/n所述输入轴轴承安装孔座(11)顶部沿径向设有第一进油通道(14),第一进油通道(14)的进口端与所述出油缺口连通,出口端与输入轴轴承安装孔座(11)的输入轴轴承安装孔(18)连通;/n所述输入轴轴承安装孔座(11)底部沿径向设有第一出油通道(15),第一出油通道(15)的进口端与输入轴轴承安装孔座(11)的输入轴轴承安装孔(18)连通,出口端开设于输入轴轴承安装孔座(11)外壁,第一出油通道(15)偏离输入轴轴承安装孔座(11)中心和中间轴轴承安装孔座(21)中心连线设置;/n所述第三集油筋板(22)位于中间轴轴承安装孔座(21)的上方,且第三集油筋板(22)的下端与中间轴轴承安装孔座(21)外壁连接;第三集油筋板(22)侧壁、壳体本体(1)内壁、输入轴轴承安装孔座(11)外壁和中间轴轴承安装孔座(21)外壁之间形成第二集油区(23);/n所述中间轴轴承安装孔座(21)顶部沿径向设有第二进油通道(24),第二进油通道(24)的进口端与第二集油区(23)连通,出口端与中间轴轴承安装孔座(21)的中间轴轴承安装孔(26)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变速器轴承润滑功能的离合器壳体,包括壳体本体(1)以及设置在壳体本体(1)上的输入轴轴承安装孔座(11)和中间轴轴承安装孔座(21),所述输入轴轴承安装孔座(11)设置在中间轴轴承安装孔座(21)的上方,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壳体本体(1)上的第一集油筋板(12)、第二集油筋板(19)和第三集油筋板(22);
所述第一集油筋板(12)和第二集油筋板(19)均位于输入轴轴承安装孔座(11)的上方,且第一集油筋板(12)的下端和第二集油筋板(19)的下端之间存在距离,形成出油缺口;第一集油筋板(12)侧壁、第二集油筋板(19)侧壁和壳体本体(1)内壁之间形成第一集油区(13);
所述输入轴轴承安装孔座(11)顶部沿径向设有第一进油通道(14),第一进油通道(14)的进口端与所述出油缺口连通,出口端与输入轴轴承安装孔座(11)的输入轴轴承安装孔(18)连通;
所述输入轴轴承安装孔座(11)底部沿径向设有第一出油通道(15),第一出油通道(15)的进口端与输入轴轴承安装孔座(11)的输入轴轴承安装孔(18)连通,出口端开设于输入轴轴承安装孔座(11)外壁,第一出油通道(15)偏离输入轴轴承安装孔座(11)中心和中间轴轴承安装孔座(21)中心连线设置;
所述第三集油筋板(22)位于中间轴轴承安装孔座(21)的上方,且第三集油筋板(22)的下端与中间轴轴承安装孔座(21)外壁连接;第三集油筋板(22)侧壁、壳体本体(1)内壁、输入轴轴承安装孔座(11)外壁和中间轴轴承安装孔座(21)外壁之间形成第二集油区(23);
所述中间轴轴承安装孔座(21)顶部沿径向设有第二进油通道(24),第二进油通道(24)的进口端与第二集油区(23)连通,出口端与中间轴轴承安装孔座(21)的中间轴轴承安装孔(26)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具有变速器轴承润滑功能的离合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进油通道(24)位于中间轴轴承安装孔座(21)顶部中心;
所述第三集油筋板(22)与输入轴轴承安装孔座(11)分别位于中间轴轴承安装孔座(21)顶部中心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具有变速器轴承润滑功能的离合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油通道(15)位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平永灵严鉴铂刘义陈少磊高涛殷崇一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法士特汽车传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