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化油器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燃油燃气两用化油器,包括本体和节气门,本体中依次设有进气腔、喉管和混合室,本体上分别设有空气进口、燃气进气管和混合气出口,空气经空气进口进入进气腔然后通过喉管进入混合室中,燃气通过燃气进气管进入混合室与空气混合形成混合气供给发动机燃烧。当发动机在空载运行时,其需要的混合气量较少,节气门开度小,此时,燃气混合气经节气门上的通气孔以及节气门与混合室内壁之间的间隙输送至发动机以保证空载状态的发动机的正常工作。节气门上的通气孔提高了燃气进气管的出气端的负压,使燃气的供应量得到了增加,从而避免了发动机因燃气供应不足而产生运转不稳定或者熄火。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燃油燃气两用化油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化油器的
,特别是涉及一种燃油燃气两用化油器。
技术介绍
油气两用化油器是在发动机工作产生的真空作用下,将一定比例的燃油(燃气)与空气进行混合的机械装置。化油器作为一种精密的机械装置,它对发动机的重要作用可以称之为发动机的“心脏”。由于发动机在带负载正常工作时其需要的混合气量较多,此时化油器的节气门开度较大,然而当发动机空载运行时其需要的混合气量比较小,此时节气门开度较小,燃气和空气的混合气只能通过节气门与混合室内壁之间的间隙进行供气,此时,作用在燃气进气管出气端的负压往往较低,燃气的供给量较少,造成混合气浓度偏稀,从而容易导致发动机空载时运转不稳定或者熄火。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燃油燃气两用化油器,以解决现有的发动机空载时由于节气门开度小导致燃气供给不足而容易熄火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燃油燃气两用化油器,包括本体和节气门,所述本体中依次设有进气腔、喉管和混合室,所述本体上分别设有空气进口、燃气进气管和混合气出口,其中,所述喉管设于所述进气腔与所述混合室之间,所述空气进口与所述进气腔连通,所述节气门设于所述混合室中,用于打开或者关闭所述混合气出口,所述节气门上设有通气孔,所述燃气进气管设于所述节气门与所述喉管之间,并与所述混合室连通。进一步地,所述节气门上的通气孔靠近所述燃气进气管的出气端设置。进一步地,所述通气孔与所述燃气进气管的出气端相对设置。进一步地,所述通气孔为圆形孔。进一步地,所述通气孔的直径为d,所述混合室的直径为D,d=(1/11~1/6)D。进一步地,所述燃气进气管的出气端呈倾斜设置,且所述燃气进气管的出气端的倾斜口面朝向朝混合气出口。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燃油燃气两用化油器,包括本体和节气门,本体中依次设有进气腔、喉管和混合室,本体上分别设有空气进口、燃气进气管和混合气出口,空气经空气进口进入进气腔然后通过喉管进入混合室中,燃气通过燃气进气管进入混合室与空气混合形成混合气,当发动机带负载正常工作时需要的混合气量较多,此时,节气门的开度较大,以保证混合气量的要求,当发动机空载运行时,其需要的混合气量较小,此时,混合气经节气门上的通气孔以及节气门与混合室内壁之间的间隙输送至发动机以保证空载状态的发动机的正常工作。通气孔的设置提高了燃气进气管的出气端的负压,使燃气量得到了增加,避免了发动机因燃气供应不足而熄火。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燃油燃气两用化油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A-A向剖视示意图。图3是节气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本体;2、节气门;101、进气腔;102、喉管;103、混合室;104、空气进口;105、燃气进气管;106、混合气出口;201、通气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结合图1~3所示,示意性地显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燃油燃气两用化油器,包括本体1和节气门2,本体1中依次设有进气腔101、喉管102和混合室103,本体1上分别设有空气进口104、燃气进气管105和混合气出口106,其中,喉管102设于进气腔101与混合室103之间,空气进口104与进气腔101连通,节气门2设于混合室103内并可用于打开或者关闭混合气出口106,节气门2上设有通气孔201,燃气进气管105设于节气门2与喉管102之间,并与混合室103连通;具体地,燃气通过燃气进气管105进入混合室103与空气混合形成混合气,当发动机带负载正常工作时需要的混合气量较大,此时,节气门2的开度较大,以保证混合气量的要求,当发动机空载运行时,其需要的混合气量较少,此时,混合气经过节气门2上的通气孔201以及节气门2与混合室103内壁之间的间隙输送至发动机以保证空载状态的发动机的正常工作,通气孔201的设置提高了燃气进气管105的出气端的负压,使燃气量得到了增加,避免发动机因燃气供应不足而熄火,具体的,当发动机空载运行时,其需要的混合气总量较少,此时,节气门2开度减小通气孔201靠近燃气进气管105的出气端的倾斜口面,当混合气从通气孔201由混合室103流入混合气出口106时,通气孔201处局部的流速增加从而将燃气进气管105的出气端处的燃气更多的带入通气孔201并流向混合气出口106(相当于提高燃气进气管105的出气端的负压),从而使燃气量得到了增加,避免发动机因燃气供应不足而熄火。本实施例中的通气孔201为圆形孔,进一步地,为了保证既不影响节气门2的正常工作效率,同时实现发动机空载的需求,通气孔201的直径为d,混合室103的直径为D,d=(1/11~1/6)D。进一步地,通气孔201靠近燃气进气管105的出气端设置,在发动机工作时,通气孔201会使燃气进气管105的出气端产生更高的负压,从而提供更多的燃气,从而保证发动机在空载状态下的正常运转。优选地,通气孔201与燃气进气管105的出气端相对设置,节气门2上的通气孔201与燃气进气管105的出气端相对,提高了燃气进气管105的出气端处的真空度,使燃气的供给量增加,混合气浓度得到提高,保证了发动机的运行平稳。更进一步地,燃气进气管105的出气端呈倾斜设置,且燃气进气管105的出气端的倾斜口面朝向混合气出口106,以进一步保证燃气的充足供应。应当理解的是,本专利技术中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的,“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以上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燃油燃气两用化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和节气门,所述本体中依次设有进气腔、喉管和混合室,所述本体上分别设有空气进口、燃气进气管和混合气出口,其中,所述喉管设于所述进气腔与所述混合室之间,所述空气进口与所述进气腔连通,所述节气门设于所述混合室中,用于打开或者关闭所述混合气出口,所述节气门上设有通气孔,所述燃气进气管设于所述节气门与所述喉管之间,并与所述混合室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燃油燃气两用化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和节气门,所述本体中依次设有进气腔、喉管和混合室,所述本体上分别设有空气进口、燃气进气管和混合气出口,其中,所述喉管设于所述进气腔与所述混合室之间,所述空气进口与所述进气腔连通,所述节气门设于所述混合室中,用于打开或者关闭所述混合气出口,所述节气门上设有通气孔,所述燃气进气管设于所述节气门与所述喉管之间,并与所述混合室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油燃气两用化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气门上的通气孔靠近所述燃气进气管的出气端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其安,张兴耀,
申请(专利权)人:陈其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