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速公路防撞护栏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85032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2 02: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护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速公路防撞护栏。该高速公路防撞护栏包括:第一支撑梁、第二支撑梁以及防撞桶,第一支撑梁的延伸方向与第二支撑梁的延伸方向平行;第一支撑梁由多个第一支撑杆串联连接形成,相邻的第一支撑杆中的一个第一支撑杆的前端相对于另一个第一支撑杆的后端以能自由转动的方式连接;第二支撑梁由多个第二支撑杆串联连接形成,相邻的第二支撑杆中的一个第二支撑杆的前端相对于另一个第二支撑杆的后端以能自由转动的方式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防撞桶产生滚动摩擦,转移和吸收撞击力;多个第一支撑杆之间和多个第二支撑杆之间相对转动,为车辆的撞击提供相应的缓冲力,进一步地降低了对车辆和乘车人员的损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速公路防撞护栏
本专利技术涉及护栏
,具体涉及一种高速公路防撞护栏。
技术介绍
高速公路防撞护栏是半钢性护栏的主要形式,它是一种以波纹状钢护栏板相互拼接并由主柱支撑的连续结构。它利用土基、立柱、横梁的变形来吸收碰撞能量,并迫使失控车辆改变方向,回复到正常的行驶方向,防止车辆冲出路外,以保护车辆和乘客,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现有技术中的高速防撞护栏主要采用波形梁护栏,波形梁护栏是半钢性护栏的主要形式,它是一种以波纹状钢护栏板互相拼接并由立柱撑持的连续构造。它利用土基、立柱、横梁的变形来吸收碰撞能量,并迫使失控车辆旋扭转方向,回复到正常的行驶轨迹,避免车辆冲出公路,以保护车辆和乘客,降低交通事故造成的损失。波形梁护栏虽有一定的综合力学性能,对一般车辆碰撞有一定的抵制和引导作用,但是波形护栏整体为刚性结构,对车辆动能的吸收不够大,无法给予高速行驶的车辆撞击缓冲力,依然会对车辆与乘客造成一定伤害,导致防撞护栏的效能不高。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安全有效的高速公路防撞护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高速公路防撞护栏,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波形梁护栏刚性结构无法给予高速行驶的车辆撞击缓冲力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高速公路防撞护栏,包括第一支撑梁、第二支撑梁以及安装于所述第一支撑梁和所述第二支撑梁之间的防撞桶,其中:所述第一支撑梁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支撑梁的延伸方向平行;所述第一支撑梁由多个第一支撑杆串联连接形成,相邻的所述第一支撑杆中的一个第一支撑杆的前端相对于另一个第一支撑杆的后端以能自由转动的方式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梁由多个第二支撑杆串联连接形成,相邻的所述第二支撑杆中的一个第二支撑杆的前端相对于另一个第二支撑杆的后端以能自由转动的方式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杆沿所述第一支撑梁的延伸方向排列,所述第一支撑杆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在所述第一支撑梁的延伸方向上交错设置,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沿所述第二支撑梁的延伸方向排列,所述第二支撑杆包括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所述第三连杆和所述第四连杆在所述第二支撑梁的延伸方向上交错设置,所述第三连杆和所述第四连杆可转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三连杆之间的垂直距离小于所述第二连杆和所述第四连杆之间的垂直距离。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三连杆之间的垂直距离h1与所述第二连杆和所述第四连杆之间的垂直距离h2相等。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三连杆之间的垂直距离h1大于所述第二连杆和所述第四连杆之间的垂直距离h2。进一步地,,所述防撞护栏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的连接柱,所述防撞桶套设在所述连接柱上;所述连接柱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以可转动的方式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柱包括第一连柱和第二连柱,所述第一连柱和所述第二连柱沿与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延伸方向平行的方向交错间隔分布。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柱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座,所述底座包括连接部和安装部,所述安装部与地面固定连接,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柱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部上套设有弹性缓冲件,所述弹性缓冲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柱相抵、第二端与所述安装部相抵。进一步地,所述防撞护栏还包括多个堵头,多个所述堵头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柱的顶端和所述第二连柱的两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车辆撞击到防撞护栏时,防撞桶产生滚动摩擦,使车辆迅速偏离行驶方向,引导车辆带来的撞击力偏移护栏,尽可能多的转移掉和吸收由车辆带来的撞击力,大大提高了护栏的安全性,保障了车辆和乘车人员的安全;多个第一支撑杆之间和多个第二支撑杆之间相对转动,向外变形延展,为车辆的撞击提供相应的缓冲力,一定程度上达到吸收外力的目的,相对于传统技术上的刚性护栏横梁,进一步地降低了对车辆和乘车人员的损伤。2、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连接部上套设有弹性缓冲件,弹性缓冲件的第一端与第一连柱相抵、第二端与安装部相抵。弹性缓冲件可以为弹簧,吸收车辆撞击的外力,配合防撞桶进一步保障了车辆和乘车人员的安全。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安装部和连接部为一体式构成,安装部上设置有多个安装孔,通过安装孔穿过路面上预置的地桩螺栓由螺母连接固定防撞护栏。底座与第一连柱连接,且间隔设置,在满足防撞护栏的防护性的基础上,优化底座的数目,节省用料。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连接点与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的连接点位于同一条竖直线上,即第一连杆与第三连杆尺寸相同且位置相对应,第二连杆与第四连杆尺寸相同且位置相对应,以使车辆撞击时第一支撑梁和第二支撑梁受力均匀,变形动作一致,对车辆和乘坐人员起到引导和缓冲作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第一种实施例中高速公路防撞护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第一种实施例中高速公路防撞护栏的部分结构立体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第一种实施例中高速公路防撞护栏的部分结构主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第一种实施例中防撞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第一种实施例中第一连柱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第一种实施例中一种视角的第二连柱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第一种实施例中另一种视角的第二连柱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第一、第二连杆和第三、第四连杆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第一种实施例中底座、防撞桶和弹性缓冲件的连接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第一种实施例中堵头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第二种实施例中高速公路防撞护栏的部分结构主视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第三种实施例中高速公路防撞护栏的部分结构主视图;图13为本专利技术第四种实施例中高速公路防撞护栏的部分结构主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0-第一支撑梁,101-第一支撑杆,1011-第一连杆,1012-第二连杆,1013-第一连接孔,1014-第二连接孔;20-第二支撑梁,201-第二支撑杆,2011-第三连杆,2012-第四连杆,2013-第三连接孔,2014-第四连接孔;30-防撞桶,301-中孔;40-连接柱,401-第一连柱,402-第二连柱,403-第一限位部,404-第二限位部,405-第三限位部,406-第四限位部,407-第五限位部,408-堵孔;50-底座,501-连接部,502-安装部,503-安装孔;60-弹性缓冲件;70-堵头,701-堵帽,702-堵柱。具体实施方式通过解释以下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案,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目的和优点将变得清楚。图1-图12示出了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高速公路防撞护栏的结构示意图。为叙述方便,下文中所称的“上”、“下”、“左”、“右”与附图本身的上、下、左、右方向一致,但不对本专利技术结构起限定作用。图1中的箭头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速公路防撞护栏,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支撑梁(10)、第二支撑梁(20)以及安装于所述第一支撑梁(10)和所述第二支撑梁(20)之间的防撞桶(30),其中:/n所述第一支撑梁(10)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支撑梁(20)的延伸方向平行;/n所述第一支撑梁(10)由多个第一支撑杆(101)串联连接形成,相邻的所述第一支撑杆(101)中的一个第一支撑杆(101)的前端相对于另一个第一支撑杆(101)的后端以能自由转动的方式连接;/n所述第二支撑梁(20)由多个第二支撑杆(201)串联连接形成,相邻的所述第二支撑杆(201)中的一个第二支撑杆(201)的前端相对于另一个第二支撑杆(201)的后端以能自由转动的方式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速公路防撞护栏,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支撑梁(10)、第二支撑梁(20)以及安装于所述第一支撑梁(10)和所述第二支撑梁(20)之间的防撞桶(30),其中:
所述第一支撑梁(10)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支撑梁(20)的延伸方向平行;
所述第一支撑梁(10)由多个第一支撑杆(101)串联连接形成,相邻的所述第一支撑杆(101)中的一个第一支撑杆(101)的前端相对于另一个第一支撑杆(101)的后端以能自由转动的方式连接;
所述第二支撑梁(20)由多个第二支撑杆(201)串联连接形成,相邻的所述第二支撑杆(201)中的一个第二支撑杆(201)的前端相对于另一个第二支撑杆(201)的后端以能自由转动的方式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速公路防撞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杆(101)沿所述第一支撑梁(10)的延伸方向排列,所述第一支撑杆(101)包括第一连杆(1011)和第二连杆(1012),所述第一连杆(1011)和所述第二连杆(1012)在所述第一支撑梁(10)的延伸方向上交错设置,所述第一连杆(1011)和所述第二连杆(1012)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201)沿所述第二支撑梁(20)的延伸方向排列,所述第二支撑杆(201)包括第三连杆(2011)和第四连杆(2012),所述第三连杆(2011)和所述第四连杆(2012)在所述第二支撑梁(20)的延伸方向上交错设置,所述第三连杆(2011)和所述第四连杆(2012)可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速公路防撞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1011)和所述第三连杆(2011)之间的垂直距离小于所述第二连杆(1012)和所述第四连杆(2012)之间的垂直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速公路防撞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朝辉沙恒郭枫殷海访张现磊杜祥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华宇工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