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矮塔斜拉桥顶升装置及其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68500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2 02: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矮塔斜拉桥顶升装置,包括底座和顶座,所述底座上沿水平方向可拆卸设有若干千斤顶,各千斤顶的上端与顶座可拆卸连接,在顶座与底座之间设有导向限位组件;在顶座上沿水平方向间隔设有若干第一防移顶板,所述第一防移顶板外围的顶座上设有门型支撑板,所述门型支撑板的顶部沿水平方向间隔设有若干第二防移顶板;本发明专利技术在使用时,采用双层顶升方法,增加多个受力点,避免受力点单一而受到损坏,并且,在顶升过程中,不易发生偏移现象,保证顶升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矮塔斜拉桥顶升装置及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顶升装置,具体是一种矮塔斜拉桥顶升装置及其方法。
技术介绍
矮塔斜拉桥是介于连续梁与斜拉桥之间的一种斜拉组合体系桥,具有塔矮、梁刚、索集中的特点。矮塔斜拉桥与连续梁相比具有结构新颖跨越能力大、施工简单、经济等优点;与斜拉桥相比具有施工方便、节省材料、主梁刚度大等优点。使得矮塔斜拉桥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在矮塔斜拉桥施工过程中,通常会用到顶升装置,现有的顶升装置在使用时,一般直接设置在承台上,然后直接对主墩进行顶升,受力点较为单一,易导致主墩受力点受到损坏,且容易发生偏移现象,不便于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矮塔斜拉桥顶升装置及其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矮塔斜拉桥顶升装置,包括底座和顶座,所述底座上沿水平方向可拆卸设有若干千斤顶,各千斤顶的上端与顶座可拆卸连接,在顶座与底座之间设有导向限位组件;在顶座上沿水平方向间隔设有若干第一防移顶板,所述第一防移顶板外围的顶座上设有门型支撑板,所述门型支撑板的顶部沿水平方向间隔设有若干第二防移顶板。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底座上设有与千斤顶相适应的固定套,在固定套上沿水平方向穿设有固定螺栓,在千斤顶上设有与固定螺栓相适应的固定孔;千斤顶通过固定套、固定螺栓和固定孔的相互配合与底座可拆卸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顶座上设有与千斤顶相适应的定位套,在定位套内沿水平方向穿设有限位螺栓,在千斤顶上设有与限位螺栓相适应的限位孔;千斤顶通过定位套、限位螺栓和限位孔的配合与顶座可拆卸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导向限位组件包括平行且间隔设置在顶座底部的导向杆,在底座上设有与各导向杆一一对应的导向支架,各导向杆沿竖直方向活动穿过对应的导向支架,在各导向杆的下端设有限位板。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导向支架呈门型结构且沿竖直方向活动穿过限位板,在限位板下侧的导向支架上相适应套设有缓冲弹簧。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防移顶板上设有弧形凹槽,在弧形凹槽内设有沿竖直方向设置的防移柱;所述第二防移顶板的结构与第一防移顶板的结构相同。一种矮塔斜拉桥顶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在矮塔斜拉桥的主墩上钻设两排通孔,其中一排的通孔数量和位置与顶升装置中第一防移顶板的数量和位置相适应,另一排的通孔数量和位置与顶升装置中第二防移顶板的数量和位置相适;步骤二、在各通孔内穿入抬升杆,各抬升杆的两端位于通孔外;其中,所述抬升杆与弧形凹槽相适应,在抬升杆的两端设有与防移柱相适应的防移孔;步骤三、在抬升杆两端的矮塔斜拉桥承台上安装顶升装置;步骤四、对各顶升装置进行调节,确保各顶升装置中的第一防移顶板和第二防移顶板与对应的抬升杆相接触,且防移柱插入对应的防移孔内;步骤五、将最底层抬升杆下方的主墩截断;步骤六、通过各千斤顶的配合,对各抬升杆的两端进行抬升,从而对主墩进行顶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采用上述结构后,通过设置的各第一防移顶板、门型支撑板、各第二防移顶板、弧形凹槽和防移柱的相互配合,在使用时,采用双层顶升方法,增加多个受力点,避免受力点单一而受到损坏。并且,在顶升过程中,不易发生偏移现象,保证顶升效果。采用本方法后,直接对主墩进行抬升,避免顶升装置与桥梁接触,可降低对桥梁的影响,增大安全性。并且,在顶升过程中,结构简单,易于操作,便于使用,大大提高工作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矮塔斜拉桥顶升装置及其方法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3为一种矮塔斜拉桥顶升装置及其方法的使用状态图。图中:1、底座;2、顶座;3、千斤顶;4、导向限位组件;401、导向杆;402、导向支架;403、限位板;404、缓冲弹簧;5、第一防移顶板;6、门型支撑板;7、第二防移顶板;8、固定套;9、固定螺栓;10、定位套;11、限位螺栓;12、弧形凹槽;13、防移柱。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请参阅图1-3,一种矮塔斜拉桥顶升装置,包括底座1和顶座2,所述底座1上沿水平方向可拆卸设有若干千斤顶3,各千斤顶3的上端与顶座2可拆卸连接,在顶座2与底座1之间设有导向限位组件4;在顶座2上沿水平方向间隔设有若干第一防移顶板5,所述第一防移顶板5外围的顶座2上设有门型支撑板6,所述门型支撑板6的顶部沿水平方向间隔设有若干第二防移顶板7。通过设置的各第一防移顶板5、门型支撑板6和各第二防移顶板7、在使用时,采用双层顶升方法,增加多个受力点,避免受力点单一而受到损坏。其中,所述底座1上设有与千斤顶3相适应的固定套8,在固定套8上沿水平方向穿设有固定螺栓9,在千斤顶3上设有与固定螺栓9相适应的固定孔;千斤顶3通过固定套8、固定螺栓9和固定孔的相互配合与底座1可拆卸连接。所述顶座2上设有与千斤顶3相适应的定位套10,在定位套10内沿水平方向穿设有限位螺栓11,在千斤顶3上设有与限位螺栓11相适应的限位孔;千斤顶3通过定位套10、限位螺栓11和限位孔的配合与顶座2可拆卸连接。由于在顶升过程中,需要施加较大的顶力,因此千斤顶3易损坏。通过固定套8、固定螺栓9、定位套10和限位螺栓11的相互配合,可方便对千斤顶3进行拆装、更换,结构简单,便于操作。另外,所述导向限位组件4包括平行且间隔设置在顶座2底部的导向杆401,在底座1上设有与各导向杆401一一对应的导向支架402,各导向杆401沿竖直方向活动穿过对应的导向支架402,在各导向杆401的下端设有限位板403,可对顶座2进行导向限位,顶座2只可在千斤顶3的作用下进行移动。进一步的,所述导向支架402呈门型结构且沿竖直方向活动穿过限位板403,在限位板403下侧的导向支架402上相适应套设有缓冲弹簧404,可对限位板403进行缓冲,从而对顶座2进行缓冲。优选的,所述第一防移顶板5上设有弧形凹槽12,在弧形凹槽12内设有沿竖直方向设置的防移柱13;所述第二防移顶板7的结构与第一防移顶板5的结构相同,可防止顶升过程中,发生偏移现象。一种矮塔斜拉桥顶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在矮塔斜拉桥的主墩上钻设两排通孔,其中一排的通孔数量和位置与顶升装置中第一防移顶板5的数量和位置相适应,另一排的通孔数量和位置与顶升装置中第二防移顶板7的数量和位置相适;步骤二、在各通孔内穿入抬升杆,各抬升杆的两端位于通孔外;其中,所述抬升杆与弧形凹槽12相适应,在抬升杆的两端设有与防移柱13相适应的防移孔;步骤三、在抬升杆两端的矮塔斜拉桥承台上安装顶升装置;步骤四、对各顶升装置进行调节,确保各顶升装置中的第一防移顶板5和第二防移顶板7与对应的抬升杆相接触,且防移柱13插入对应的防移孔内;步骤五、将最底层抬升杆下方的主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矮塔斜拉桥顶升装置,包括底座(1)和顶座(2),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沿水平方向可拆卸设有若干千斤顶(3),各千斤顶(3)的上端与顶座(2)可拆卸连接,在顶座(2)与底座(1)之间设有导向限位组件(4);/n在顶座(2)上沿水平方向间隔设有若干第一防移顶板(5),所述第一防移顶板(5)外围的顶座(2)上设有门型支撑板(6),所述门型支撑板(6)的顶部沿水平方向间隔设有若干第二防移顶板(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矮塔斜拉桥顶升装置,包括底座(1)和顶座(2),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沿水平方向可拆卸设有若干千斤顶(3),各千斤顶(3)的上端与顶座(2)可拆卸连接,在顶座(2)与底座(1)之间设有导向限位组件(4);
在顶座(2)上沿水平方向间隔设有若干第一防移顶板(5),所述第一防移顶板(5)外围的顶座(2)上设有门型支撑板(6),所述门型支撑板(6)的顶部沿水平方向间隔设有若干第二防移顶板(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矮塔斜拉桥顶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设有与千斤顶(3)相适应的固定套(8),在固定套(8)上沿水平方向穿设有固定螺栓(9),在千斤顶(3)上设有与固定螺栓(9)相适应的固定孔;千斤顶(3)通过固定套(8)、固定螺栓(9)和固定孔的相互配合与底座(1)可拆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矮塔斜拉桥顶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座(2)上设有与千斤顶(3)相适应的定位套(10),在定位套(10)内沿水平方向穿设有限位螺栓(11),在千斤顶(3)上设有与限位螺栓(11)相适应的限位孔;千斤顶(3)通过定位套(10)、限位螺栓(11)和限位孔的配合与顶座(2)可拆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矮塔斜拉桥顶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限位组件(4)包括平行且间隔设置在顶座(2)底部的导向杆(401),在底座(1)上设有与各导向杆(401)一一对应的导向支架(402),各导向杆(401)沿竖直方向活动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小凤李淑琴余梦岳跃稳张绪鑫杨震宇李长春苏颖钮玉亭侯彪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省路港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合肥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