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式电梯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68241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2 02: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组合式电梯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循环升降电梯和至少一个垂直升降电梯,所述循环升降电梯设置在垂直升降电梯侧方,所述循环升降电梯的整体高度至少与建筑体内的一部分楼层总高度匹配,循环升降电梯的停靠点至少设置在循环升降电梯的最高位和最低位所对应的楼层,所述垂直升降电梯的整体高度至少与建筑体内的一部分楼层总高度匹配,垂直升降电梯的停靠点设置在垂直升降电梯所对应的楼层,所述循环升降电梯和垂直升降电梯组合后的停靠点对应建筑体内的所有楼层。该电梯系统具有可提高运送效率、能节约建筑空间和建筑成本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组合式电梯系统
本专利技术主要涉及电梯
,尤其涉及一种组合式电梯系统。
技术介绍
传统升降电梯主要为绳轮牵引井道式电梯,每个井道只有一个轿厢,运行在至少两列垂直的或倾斜角小于15°的刚性导轨之间。这种结构的电梯在中低层建筑中尚能满足用户要求,但是对于现代城市日益增长的高层建筑,传统的电梯存在运送效率低、候梯时间长等问题,日常维护和故障维修时,整个井道无法使用,并且安全性也有待提高。在高层建筑中,通常多增设井道和轿厢来增加电梯的运送能力,满足用户需求,但是众多的电梯井道占据了大量宝贵的建筑空间,增加了建筑成本,并未从根本上解决电梯运送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提高运送效率、能节约建筑空间和建筑成本的组合式电梯系统。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组合式电梯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循环升降电梯和至少一个垂直升降电梯,所述循环升降电梯设置在垂直升降电梯侧方,所述循环升降电梯的整体高度至少与建筑体内的一部分楼层总高度匹配,循环升降电梯的停靠点至少设置在循环升降电梯的最高位和最低位所对应的楼层,所述垂直升降电梯的整体高度至少与建筑体内的一部分楼层总高度匹配,垂直升降电梯的停靠点设置在垂直升降电梯所对应的楼层,所述循环升降电梯和垂直升降电梯组合后的停靠点对应建筑体内的所有楼层。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循环升降电梯设有一个,其整体高度与建筑体中间至底部楼层总高度匹配。所述循环升降电梯设有一个,其整体高度与建筑体所有楼层总高度匹配。所述循环升降电梯设有两个,两个循环升降电梯在高度上相互叠加组合,一个循环升降电梯的整体高度与建筑体中间至底部楼层总高度匹配,另一个循环升降电梯的整体高度与建筑体中间至顶部楼层总高度匹配。所述循环升降电梯设有两个,两个循环升降电梯分别设在垂直升降电梯的两侧,一个循环升降电梯的整体高度与建筑体中间至底部楼层总高度匹配,另一个循环升降电梯的整体高度与建筑体顶部楼层至底部楼层总高度匹配。所述循环升降电梯设有两个,两个循环升降电梯分别设在垂直升降电梯的两侧,两个循环升降电梯的整体高度均与建筑体顶部楼层至底部楼层总高度匹配。所述垂直升降电梯设有两个,两个垂直升降电梯在高度上相互叠加组合,一个垂直升降电梯的整体高度与建筑体中间至底部楼层总高度匹配,另一个垂直升降电梯的整体高度与建筑体中间至顶部楼层总高度匹配。所述垂直升降电梯设有一个,垂直升降电梯的整体高度与建筑体中间至底部楼层总高度匹配,与建筑体顶部楼层至底部楼层总高度匹配的循环升降电梯设置为所有楼层均停靠。所述循环升降电梯包括至少两个循环井道,各循环井道内设有循环轨道,各循环轨道上设有能通过循环轨道转运至另一循环井道的循环轿箱。所述循环轨道之间设有用于循环轿箱从一循环轨道快速切换至另一循环轨道的切换装置。所述切换装置包括对接轨道、切换块和切换轨道,所述切换块布置在不同的循环轨道上,所述切换轨道设置在切换块上,所述对接轨道设置在两个切换块之间,切换时,两根切换轨道分别连接对接轨道和相应的循环轨道。每个切换块上设有一根所述切换轨道。每个切换块上均设有两根所述切换轨道,所述对接轨道设置为能绕对接轨道中间位置转动的轨道。所述垂直升降电梯包括一个垂直井道,所述垂直井道内设有垂直轨道,垂直轨道上设有能沿垂直轨道垂直升降的垂直轿箱。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本专利技术的组合式电梯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循环升降电梯和至少一个垂直升降电梯,循环升降电梯设置在垂直升降电梯侧方,循环升降电梯的整体高度至少与建筑体内的一部分楼层总高度匹配,循环升降电梯的停靠点至少设置在循环升降电梯的最高位和最低位所对应的楼层,垂直升降电梯的整体高度至少与建筑体内的一部分楼层总高度匹配,垂直升降电梯的停靠点设置在垂直升降电梯所对应的楼层,循环升降电梯和垂直升降电梯组合后的停靠点对应建筑体内的所有楼层。本专利技术通过将循环升降电梯和垂直升降电梯进行组合运行,循环升降电梯和垂直升降电梯组合后的停靠点对应建筑体内的所有楼层,即保证所有楼层均能送达,通过循环升降电梯和垂直升降电梯的配合运行,大大提高了电梯的运送效率;并且,循环升降电梯占用的井道非常少,其节约了建筑空间,降低了建筑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循环升降电梯的运行轨迹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循环升降电梯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循环升降电梯左切换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循环升降电梯右切换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垂直升降电梯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中循环升降电梯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中循环升降电梯左切换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中循环升降电梯右切换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5的结构示意图。图1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6的结构示意图。图1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7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各标号表示:1、循环升降电梯;11、循环井道;12、循环轨道;13、循环轿箱;2、垂直升降电梯;21、垂直井道;22、垂直轨道;23、垂直轿箱;3、切换装置;31、对接轨道;32、切换块;33、切换轨道。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1:图1至图6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组合式电梯系统的第一种实施例,该电梯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循环升降电梯1和至少一个垂直升降电梯2,循环升降电梯1设置在垂直升降电梯2侧方,循环升降电梯1的整体高度至少与建筑体内的一部分楼层总高度匹配,循环升降电梯1的停靠点至少设置在循环升降电梯1的最高位和最低位所对应的楼层,垂直升降电梯2的整体高度至少与建筑体内的一部分楼层总高度匹配,垂直升降电梯2的停靠点设置在垂直升降电梯2所对应的楼层,循环升降电梯1和垂直升降电梯2组合后的停靠点对应建筑体内的所有楼层。本专利技术通过将循环升降电梯1和垂直升降电梯2进行组合运行,循环升降电梯1和垂直升降电梯2组合后的停靠点对应建筑体内的所有楼层,即保证所有楼层均能送达,通过循环升降电梯1和垂直升降电梯2的配合运行,大大提高了电梯的运送效率;并且,循环升降电梯1占用的井道非常少,其节约了建筑空间,降低了建筑成本。本实施例中,循环升降电梯1包括至少两个循环井道11,各循环井道11内设有循环轨道12,各循环轨道12上设有能通过循环轨道12转运至另一循环井道11的循环轿箱13。该结构中,循环井道11内配置有多个循环轿箱13,循环轿箱13沿循环轨道12在循环井道11中实现周向的循环转运,大大降低了候梯时间,提高了运送效率。本实施例中,循环轨道12之间设有用于循环轿箱13从一循环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组合式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循环升降电梯(1)和至少一个垂直升降电梯(2),所述循环升降电梯(1)设置在垂直升降电梯(2)侧方,所述循环升降电梯(1)的整体高度至少与建筑体内的一部分楼层总高度匹配,循环升降电梯(1)的停靠点至少设置在循环升降电梯(1)的最高位和最低位所对应的楼层,所述垂直升降电梯(2)的整体高度至少与建筑体内的一部分楼层总高度匹配,垂直升降电梯(2)的停靠点设置在垂直升降电梯(2)所对应的楼层,所述循环升降电梯(1)和垂直升降电梯(2)组合后的停靠点对应建筑体内的所有楼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合式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循环升降电梯(1)和至少一个垂直升降电梯(2),所述循环升降电梯(1)设置在垂直升降电梯(2)侧方,所述循环升降电梯(1)的整体高度至少与建筑体内的一部分楼层总高度匹配,循环升降电梯(1)的停靠点至少设置在循环升降电梯(1)的最高位和最低位所对应的楼层,所述垂直升降电梯(2)的整体高度至少与建筑体内的一部分楼层总高度匹配,垂直升降电梯(2)的停靠点设置在垂直升降电梯(2)所对应的楼层,所述循环升降电梯(1)和垂直升降电梯(2)组合后的停靠点对应建筑体内的所有楼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升降电梯(1)设有一个,其整体高度与建筑体中间至底部楼层总高度匹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升降电梯(1)设有一个,其整体高度与建筑体所有楼层总高度匹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升降电梯(1)设有两个,两个循环升降电梯(1)在高度上相互叠加组合,一个循环升降电梯(1)的整体高度与建筑体中间至底部楼层总高度匹配,另一个循环升降电梯(1)的整体高度与建筑体中间至顶部楼层总高度匹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升降电梯(1)设有两个,两个循环升降电梯(1)分别设在垂直升降电梯(2)的两侧,一个循环升降电梯(1)的整体高度与建筑体中间至底部楼层总高度匹配,另一个循环升降电梯(1)的整体高度与建筑体顶部楼层至底部楼层总高度匹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升降电梯(1)设有两个,两个循环升降电梯(1)分别设在垂直升降电梯(2)的两侧,两个循环升降电梯(1)的整体高度均与建筑体顶部楼层至底部楼层总高度匹配。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组合式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垂直升降电梯(2)设有两个,两个垂直升降电梯(2)在高度上相互叠加组合,一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立波朱建伟毛凯萍刘翔谭慧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大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