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轨道式水田运输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田运输设备,尤其是涉及一种轨道式水田运输车。
技术介绍
在水田生产全程机械化中,水稻育秧向温室大棚内的土、肥运输,插秧时由大棚向田内的秧苗运输都采用运输设备,否则采用人力,存在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下、人工费用大等问题,更何况劳动力资源也越来越缺乏。目前使用的运输设备采用自带动力水田地面行走的轮式运输车,这种运输车使用时,比如向田间运苗,必须在田间过田埂行走,必然破坏水田田埂,一次只能运输一车箱,载重量小,必然反复行走运输压地严重,田间压出深沟影响插秧质量,降低了生产效率;在向育秧大棚运土、肥时,这种运输车尺寸大不能进入棚室内,不方便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不压地、不破坏田埂、生产效率高、使用方便、灵活可靠的轨道式水田运输车。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轨道式水田运输车,包括轨道和滚动地设置在该轨道上的机车、拖车,以及用于该机车与拖车之间连接的牵引杆,该机车包括操控台、机车底盘、动力仓,该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轨道式水田运输车,包括轨道(1)和滚动地设置在该轨道(1)上的机车(2)、拖车(3),以及用于该机车(2)与拖车(3)之间连接的牵引杆(9),该机车(2)包括操控台(4)、机车底盘(5)、动力仓(6),该操控台(4)设置在机车底盘(5)前端,该动力仓(6)设置在机车底盘(5)上面中间位置,其特征在于:该机车(2)还包括仿形轮组(7)、后引导轮组(8)、前引导轮组(25),对应该前引导轮组(25)、仿形轮组(7)、后引导轮组(8),该机车底盘(5)上分别设有机车横梁(14),位于该机车底盘(5)下方,该前引导轮组(25)、仿形轮组(7)、后引导轮组(8)由前至后依次垂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轨道式水田运输车,包括轨道(1)和滚动地设置在该轨道(1)上的机车(2)、拖车(3),以及用于该机车(2)与拖车(3)之间连接的牵引杆(9),该机车(2)包括操控台(4)、机车底盘(5)、动力仓(6),该操控台(4)设置在机车底盘(5)前端,该动力仓(6)设置在机车底盘(5)上面中间位置,其特征在于:该机车(2)还包括仿形轮组(7)、后引导轮组(8)、前引导轮组(25),对应该前引导轮组(25)、仿形轮组(7)、后引导轮组(8),该机车底盘(5)上分别设有机车横梁(14),位于该机车底盘(5)下方,该前引导轮组(25)、仿形轮组(7)、后引导轮组(8)由前至后依次垂直铰接设置在该机车横梁(14)上,该前引导轮组(25)、仿形轮组(7)、后引导轮组(8)分别滚动地设置在该轨道(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式水田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仿形轮组(7)包括支座(15)、摆动轴(16)、摆动梁(17)、安装座(18)、尾轴(19)、限位滚轮(20)、机车轮轴(21)、机车轮(22)、限位板(23)、电机(24)、链条传动箱(34),该支座(15)垂直铰接在该机车横梁(14)上,该摆动梁(17)沿纵向水平设置,其一端通过横向设置的摆动轴(16)与该支座(15)铰接,其另一端设置安装座(18),该链条传动箱(34)垂直铰接在该安装座(18)下面,该链条传动箱(34)输入端联接电机(24),该链条传动箱(34)输出端为机车轮轴(21),该机车轮轴(21)两端对称固装机车轮(22),该机车轮(22)滚动地设置在该轨道(1)上,该安装座(18)上与该摆动梁(17)纵向同轴线设置尾轴(19),该尾轴(19)后端设置限位滚轮(20),该限位板(23)为以该支座(15)垂直铰接轴线为圆心的弧形板,该限位板(23)水平设置在该机车底盘(5)上,该限位滚轮(20)贴压在该限位板(23)下面限制该摆动梁(17)向上摆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轨道式水田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仿形轮组(7)数量为两个。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轨道式水田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仿形轮组(7)数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长祥,王金静,
申请(专利权)人:富锦市锦粒农业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